建筑垃圾问题和合理利用的思考
2014-08-15季学宝
季学宝
(马钢集团南山矿业公司和尚桥工程项目部)
前言
随着城镇化建设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各类开发区的建设,数以万计的城郊村庄被夷为平地,宽敞整洁的道路纵横交错,清新亮丽的各类建筑拔地而起,于此产生了大量建筑垃圾。这些垃圾数量庞大,多数为简单填埋处理,有些干脆不进行任何处理,堆积如山。长期以来,我国在建筑垃圾的管理一直较为薄弱,建筑垃圾基本不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的方式进行处置。成为城市环境新的杀手。
城镇化后拆除村庄的建筑垃圾得不到及时处理,严重影响到土地的复垦,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居民装潢后的建筑垃圾因为没有合适的去处往往混迹于生活垃圾中,增加了生活垃圾处理的难度。违规倾倒、胡乱倾倒、部分路段建筑垃圾成灾,城乡接合部的道路两边、河边空地,常有夜间偷倒渣土、建筑垃圾的现象。
与此同时,经过这些年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特别是房地产的大量开发,很多大宗建筑材料已经出现供不应求的状态,价格飞涨,有时出现排队等候供应的现象,有些因材料供应得不到保证而修改了设计或寻求替代品。建筑材料价格的大幅上升给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带来了空间。。
建筑垃圾的回收和循环再利用不仅能够保护环境,降低对环境的影响,采用科学管理和有效措施将其减量化和再利用,还可以节省大量的建设资金和资源。建筑垃圾中的许多废弃物经分拣、剔除或粉碎后,大多是可以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的。如废钢筋、废铁丝、废电线和各种废钢配件等金属,经分拣、集中、重新回炉后,可以再加工制造成各种规格的钢材;砖、石、混凝土等废料经破碎后,可以替代砂,用于砌筑砂浆、抹灰砂浆、打混凝土垫层等,还可以用于制作砌块、铺道砖、花格砖等建材制品。保守估计,全国每年的建筑废弃物的产生总量高达数百亿吨。
1 建筑垃圾处理现状
建筑垃圾即建筑业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混凝土、砖、瓦、砂浆、石、钢材、木头、以及玻璃、塑料等等,本人在当地做了个调查,就其比重来讲,首当其冲应该是建筑拆除垃圾,估计占到建筑垃圾总量的70%。其次是建筑施工垃圾,占比达20%,居民家庭装潢垃圾和其他零星建筑垃圾约占10%不到。
1.1 建筑拆除垃圾主要有住宅拆除垃圾、工业厂房拆除垃圾和道路拆除垃圾等,不同的对象产生的垃圾成分有很多差异,回收利用的程度也有所不同。
1.1.1 以城市扩张,新建大量的居民小区和开发区而拆除的城郊农居,城市升级改造新建商业中心,老旧小区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为主。这些建筑基本为砖混结构,拆除时残值较高容易回收的钢材、门窗等得到回收,剩下的碎砖、石、砂浆块和碎混凝土块被运往郊外空地堆放。一些已拆农村房屋甚至墙体拆除不彻底,呈废墟状,留下安全隐患。
1.1.2 随着工业产品的升级改造,产能的扩张,大量的厂房和构筑物被拆除或更新,这部分垃圾以混凝土构件和混凝土块、废钢筋、碎砖块为主,有少量的玻璃和防水材料等,拆除后都运往郊外或指定场所堆放。附加值较高的门窗和钢材被施工单位或拾荒者回收。
1.1.3 城市建设的发展,导致城市交通和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加快,大量的道路垃圾拆除后都运往郊外或指定场所堆放。这些以捣碎的混凝土块为主,还有些沥青混凝土块。
1.2 建筑施工垃圾是建筑施工中产生的垃圾,其中基础施工中土石方占比最大,多余的土石方都运往郊外或指定场所堆放,有些和其他建筑垃圾混在一起,有部分被用作小区绿化。其他如大临设施,施工道路,围墙拆除后产生的施工垃圾,以及施工过程中破碎的红砖、砌块、瓷砖和构件、施工时多余的砂浆和混凝土,报废的模板等,成分复杂,大多数在施工中被就地填埋,少量运往郊外或指定场所堆放。
1.3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装璜水准也在逐步提升,装璜垃圾越来越多,成片小区的开发,由于实行了建筑垃圾的集中排放,多数被运往郊外或指定场所堆放。老旧小区的家装垃圾,多数混在生活垃圾一起被运到垃圾处理场。有些被偷偷运到城乡接合部的道路两边、河边空地,甚至在市区一些较为偏僻的路段和河道一扔了之。家装垃圾主要有碎砖、砂浆块、瓷砖边角料、木头头子、锯木屑、刨花及塑料袋等多种成分。
2 建筑垃圾减量化思路
其实很多的建筑垃圾是可以避免的,这需要相关人员都极具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建筑垃圾产生的本身就是资源和资金的浪费,有些是不可避免的,有些则是工作和决策的草率行事,不负责任造成的。
2.1 严格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加强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管理。一些项目没有经过科学论证就仓促上马,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最后被拆除成为建筑垃圾。在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例子。
2.2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建筑垃圾减量化管理,力争不产生或少产生垃圾,并将在生产中消化。要在施工图纸设计、招投标管理和施工组织设计中有所体现。将施工者的规范操作考核于收入挂钩,减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浪费。
2.3 房地产开发中要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多和业主沟通,在不影响结构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业主的装潢需要,从而减少家装垃圾的总量。
2.4 完善建筑垃圾排放上报机制,建立城市建筑垃圾调配市场,按照谁产生、谁承担处置责任的原则合理收取处理费用。促进建筑垃圾在大的层面上被合理利用,也是给资源回收企业一个基本的生存空间。
3 建筑垃圾处理与资源化方法
因人文素养和生活习俗等因素影响,人们对环境保护不是太在意。根据我国建设部的《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建筑垃圾处置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谁产生、谁承担处置责任的原则。
建筑垃圾除极少部分有害外,其他均可进行资源化。故从理论上讲,只需将建筑垃圾中有害部分分拣并运往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对剩余的绝大部分无毒无害的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即可。但现实生活中,受传统价值观。在建筑垃圾清运、处置、资源化利用等环节上,缺乏统一的指导和规划。“没有统一的管理办法指导,有关部门很难对私拉乱倒、无资质运输建筑垃圾、沿途抛洒漏等现象进行明文处罚。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的财政补助、税收减免、信贷、水电价格等各项优惠政策也不好落实。建筑垃圾入厂,以及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品的推广也无据可依。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等观念已经普遍被老百姓接受。建筑垃圾中的许多废弃物经分拣、剔除或粉碎后,大多可以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如废钢筋、废铁丝、废电线和各种废钢配件等金属,经分拣、集中、重新回炉后,可以再加工制造成各种规格的钢材,废竹木材则可以用于制造人造木材,砖、石、混凝土等废料,经破碎后,可以代砂用于砌筑砂浆、抹灰砂浆、打混凝土垫层等,还可以用于制作砌块、铺道路、花格砖等建材制品。根据国外成熟的技术, 建筑垃圾中有15%可经综合处置后生成再生建筑原材料, 重新用于城市建设80%的挖槽土方可用做工程回填、铺设道路、绿地基质等只有5%左右的有害有毒弃料和装修垃圾暂时没有再生利用价值。可见综合利用建筑垃圾是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的有效途径。
在当前的工程技术条件下,将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从技术上不是什么难事,有多种设备可以选择。关键在政策的配套上和回收企业经营效益指标能否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1 由于国家关于建筑垃圾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各地方政府对建筑垃圾的管理未能统一,而且有时候各部门间责权不够明确,一些已有的政策并不能很好地落实。鉴于建筑垃圾资源化行业经济效益不突出,政府已经给出了税收优惠政策。由于建筑垃圾再生建材价格和性能的劣势,工程建设方并不乐于选择再生建材,则政府配套的税收优惠政策也难以发挥作用。垃圾的搜集、运输、堆存、分拣、破碎、筛分等都需要投入资金,所以对建筑垃圾的利用很难持续发展。政府在政策层面上如何支持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工作,制订什么样的政策支持促进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由哪些部门组织协调,如何将扶持落实到位,政策法规上如何引导等一系列问题,都关系到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的前景。
3.2 政府部门应在城郊设置若干个垃圾消纳和处理场所,分门别类地消纳各类建筑垃圾。支持有资质的民间企业进场回收建筑垃圾并再造,在一些工程上可优先使用建筑垃圾产生的产品。在建筑垃圾的治理中,应有个统一的部门牵头,协调多个部门共同对建筑垃圾从产生到消纳期间形成有效监管。相关部门应对辖区内有哪些工程要动工了,哪些工程会产生建筑垃圾有个具体的掌握,主动联系这些地方将建筑垃圾输送到回收企业中。
3.3 垃圾回收要有自己的盈利和管理模式,不能一味地依赖优惠政策,鉴于现阶段再生材料相对于天然材料不具备价格优势,加工前应进行分拣,能直接利用的就不要进行破碎处理,如清理出的整砖可用于砌墙,大小合适的混凝土块和毛石以及一些大体积混凝土块、大体积的梁柱等也可采用切割、破碎等方法切成大小合适的规则体和毛块可由于砌筑挡墙、基础和填充混凝土。清理的混凝土构件分门别类的堆放好以便使用单位选用,这些再生材料极具价格优势,容易被市场接受。同时积极利用城市建筑垃圾调配市场、建筑主管部门协调和相关业务企业,将一些利用价值较低的或不容易分离利用的垃圾,如渣土、碎砖、处理后的下脚料,成分复杂的装潢垃圾等用于基坑填埋,道路垫层和其他回填。而对剩下的碎砖、混凝土、砂浆等用筛分、破碎、水洗等设备进行简单处理后成为不同粒径的再生砖、石、砂等推向市场,当然这些再生材料成分复杂,其中占比较大的砖骨料强度较低、易吸水吸湿,制约了它们的使用空间,但利用这些材料就地制成水泥砌块则可以扬长避短,水泥砌块用于框架结构填充墙,市场容量大,可做成规模效应。用再生砖骨料配制的中低标号混凝土砌块也有很好的利用前景,首先振捣密实的能部分隔绝骨料的吸湿、其次比例合适砖骨料在混凝土中犹如蜂巢结构,能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强度,可根据市场需要做成不同的外形尺寸,也可做成标准件。而用再生石骨料配制的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差别不大,可配制成高标号混凝土。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合作生产低标号的砖骨料混凝土用作垫层等非重要部位,还可用于道路的水稳材料和垫层等。总之,再生材料原料存量基数很大,每年还有很多建筑垃圾亟待处理,如得到有关部门在制度、执法、税收等多方面的支持,完全可以形成产业链。建筑垃圾处理企业首先要有环境保护的使命,同时也要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这样企业才能生存下去,才能发展壮大。
结语
在建筑垃圾治理这个问题上,资源化综合利用仅仅是个治标的办法,建筑垃圾减量化则是治本的好办法,意义更大。可喜的是,很多有识之士已经做出有益的尝试,如上海江南造船厂老厂房改造成世博会展区,百年老厂房焕发新春,避免了被拆除的厄运,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不言而喻。我本人在工作实践也做了有益的尝试。几年前,我负责的一条矿区运矿公路施工,设计要求将仅是局部损坏混凝土道路面层和基层全部凿除,再按常规的做法铺水稳层和混凝土面层。我考虑破除量太大,如何处置废混凝土也是个难题,积极和设计人员沟通,提出了不破除原路面,将破损处连同掏空的基层清除,用低标号的混凝土填充。然后在其上部浇筑混凝土面层的方案,得到了专家的认可。节约了建设资金30%,减少了1个月工期,使用寿命也大大的提高。现如今我供职的和尚桥工程项目部领导也有意将闲置多年的50M高位浓缩池改建为选厂办公楼,得到了上级领导的支持,目前项目还在论证当中,如果可行,想必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