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4-08-15高义平陕西省汉中市铁路中心医院勉西分院陕西汉中7408陕西省汉中巿铁路中心医院陕西汉中73000

吉林医学 2014年22期
关键词:健康状况精神病疾病

高义平,徐 芳 (.陕西省汉中市铁路中心医院勉西分院,陕西 汉中 7408;.陕西省汉中巿铁路中心医院,陕西 汉中73000)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和工作压力的增加,精神病的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且已成为世界疾病分类中较为严重的疾病类型之一,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1]。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现将临床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精神病患者共122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2]相关标准,其中男72例,女50例,年龄17~65岁,平均(35.73±3.23)岁,病程3~20年,平均(5.73±1.03)年。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15例,初中17例,高中39例和大学及以上51例。排除严重躯体疾病或智能障碍者、具有乙醇或药物依赖史者。患者均自愿配合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1例,经统计学分析可知,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具体为:①心理护理: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定期对其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鼓励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家庭和工作,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以促进心理康复;②健康教育:定期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使其了解疾病相关知识,鼓励其多交流、宣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要求家属给予理解和帮助,消除患者自卑、孤独等不良情绪;③用药干预:鼓励患者积极进行药物治疗,并做好相应的监督和检查,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两组均干预6个月,采用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价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

1.3 统计学方法:结果采用SPSS17.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值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SF-36评分为(73.26±4.68)分,均较干预前的(51.74±3.62)分和对照组的干预后的(62.38±4.32)分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精神病患者因受各种压力或刺激而导致其精神活动严重受损,致使对客观现实及自身的健康状况不能正确认知,或自身行为不受控制,而发生危害自身、他人或公共安全的行为,严重损害患者的社会功能[3]。随着近年来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精神卫生问题已日益突出,且越来越受到社会和临床工作的高度关注[4]。因此,积极开展对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生理干预及社会康复已受到国内外广大学者的高度重视,对于保持患者健康状态,恢复其学习和工作能力,使其重建人际关系,恢复社会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从而减轻患者家庭和社会负担。

对精神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其劳动能力,促进其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不仅有利于改善患者认知功能,还可提高其社会能力,促进其尽早回归社会[5]。本研究通过比较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得出,综合护理干预通过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用药指导等进行干预,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及治疗依从性,消除其因疾病产生的自卑、孤独等不良情绪,有助于提高其抗压能力和社会功能,尽快改善精神症状,对改善精神病患者生活质量疗效确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行广泛推广和应用。

[1] 王玉翠.护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8):35.

[2]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1:75-78.

[3] 羊健蓉.综合干预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2,22(5):338.

[4] 邢应芝,陈会群,谭友才.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3,(5):545.

[5] 张玉娥,邬东红,李志英.人性化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9):34.

猜你喜欢

健康状况精神病疾病
完形填空专练(五)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精神病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都有精神病
中年教师健康状况及体育参与行为研究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