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保胆取石术后的护理体会
2014-08-15陈雅娥广东省惠东县人民医院外三科广东惠东516300
林 珊,陈雅娥(广东省惠东县人民医院外三科,广东 惠东 516300)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胆囊功能更进一步的了解,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越来越被患者所接受。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不仅保留了胆囊的生理功能,而且具有损伤小、保留胆囊完全、取石彻底、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1]。2008年6月~2010年8月对胆结石患者采用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进行治疗,并对其精心护理,治疗效果极为满意,对护理措施及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8年6月~2010年8月378例胆结石患者,采取内镜微创术进行保胆取石,男238例,女140例,年龄24~78岁,平均(51.37±2.64)岁。其中胆结石患者276例,胆囊息肉患者102例,胆结石合并胆囊息肉患者10例。
1.2 微创保胆取石手术方法:术前6 h患者禁食禁水,麻醉后选右肋缘下切2~3 cm切口,逐层切开入腹,用腹腔镜确定胆囊位置,在胆囊底处戳孔置入10 mmtractor,用抓钳抓住胆囊后将其提出胆囊底至切口外,切开胆囊底0.5~1.0 cm,吸除胆汁,放入纤维胆道镜,观察胆囊内情况,发现结石后,为避免将结石夹碎,或是造成胆囊年末损伤,所以禁止使用器械取石,可利用取石网篮将结石取出。结石取出后,向胆囊内注入生理盐水进行冲洗,为避免有遗漏现象,可使用胆道镜对胆囊颈管处进行探察,彻底止血后逐层缝合腹壁,皮肤切口使用免缝胶布粘贴。
1.3 术后护理
1.3.1 一般护理:对病情的掌握是开展护理工作的前提,只有对病情的熟练掌握才会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术后患者进行常规吸氧,要平卧去枕,将头部偏向一侧,心电监护要持续进行,1次/h测量脉搏、呼吸、血压至生命体征平稳;患者神志清醒后取半卧位;禁食禁水6 h,但应及时补充液体,保持出入量平衡;密切观察患者面色、意识及其尿量的变化,注意患者皮肤及巩膜有无黄染,有无白色陶土样大便及茶色尿液,注意体温及呼吸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此外,还要观察患者伤口有无渗血、渗液。术后6 h患者可下床进行适当的室内活动;期间要注意观察患者切口有无渗血,若有渗血应及时更换胶布,并采取一定的止血措施以及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避免切口出血及伤口感染。
1.3.2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针对意识清醒后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给予心理安慰及心理疏导,以诚恳的态度与患者进行交谈,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微创保胆手术的术后注意事项,介绍成功实例,以消除患者的疑虑心理,鼓励患者配合进一步治疗[2]。
1.3.3 饮食护理:术后24 h患者可适当饮水;术后48 h可进流食,宜以进食易消化、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食物、新鲜蔬菜及适量的优质蛋白为主,此外,嘱患者多吃利胆食物和富含Vit C的水果,少食产气食物及生冷食物。以后逐渐过渡到普食。采取少吃多餐、逐渐递增的进食原则[3]。
1.3.4 用药观察:术后护理人员应排除患者切口积液、腹腔感染等并发症,遵医嘱给予抗炎补液3 d,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保持输液通畅。患者术后2周后口服熊去氧胆酸片,150 mg/次,晚餐前顿服,以预防结石形成。此外,单纯性切口疼痛者止痛药镇痛[4]。
1.3.5 健康指导:进食指导患者要适当的进行一些体育运动,患者要经常锻炼,才能是机体的抵抗力有所提高;患者如果出现腹胀、恶心、呕吐、黄疸、茶色尿液、白色陶土样大便等,以及伤口红肿热痛等异常反应持续现象,必须及时就诊;出院后,嘱患者继续口服熊去氧胆酸片,持续6个月,以预防结石复发[5]。
2 结果
378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死亡。经我院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无一例并发症的发生。
3 小结
采用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不仅保留了胆囊的生理功能,同时还避免了胆囊切除后产生的一系列不良反应,以及自身的优点,被广大患者所接受。术后护理人员应以高度的责任心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给予患者精心的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对提高疗效有重要的作用;嘱患者口服熊去氧胆酸,并改善饮食习惯,预防结石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王惠群,傅贤波.我国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0,10(6):481.
[2] 陈学英,王燕颖,林淑娟.经皮经肝胆道镜治疗巨大胆管结石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1):25.
[3] 王 安,王建芳.微创保胆取石术围手术期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8):3509.
[4] 李 瑜,邹彦芬,操 静,等.高龄患者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9,24(8):48.
[5] 王 娟,温桂芬.肝部分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管结石术后并发症的护理[J].海南医学,2010,21(13):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