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46-1949年土地改革与建国初期民主建县中的政治动员的比较

2014-08-15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政治动员湘潭县县委

崔 萱

(西安政治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1946年到1949年的土地改革运动中,原本政治意识淡薄的广大农民爆发出高昂的热情,轰轰烈烈的土改猛烈冲击了封建土地制度,从而改变了乡村社会的政治格局。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地开始了民主建县工作,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最终确保了新政权的顺利建成。两个时期,国家的情况不同,革命的任务不同,却都获得了群众的积极拥护与支持,这与中国共产党深入、有针对性的政治动员是分不开的,而两次的政治动员又有着较大的区别。

一、政治动员的对象的不同

土改的政治动员对象是广大雇农、贫农,而民主建县中的动员对象是农、工、商、学、宗教及民主人士等各社会阶层的代表。

1946年春,中共认为国内的主要矛盾由民族矛盾转向阶级矛盾,认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在政治上十分需要”,“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与之斗争,才能改变这种他大我小的形势,如果在一万万几千万人口的解放区内,解决了土地问题,即可使解放区人民长期支持斗争不觉疲倦”[1],因此,在土改运动中,中共政治动员的对象主要是广大雇农、贫农,目的是为了激发他们参加革命的热情。

建国初期,确立县人民民主政权的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因此民主建县的政治动员对象包含农、工、商、学、宗教及民主人士等社会各阶层。例如,湘潭县的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的筹备委员由党、政、军、工、农、青、妇等单位产生。在湘潭县委1953年1月的一份材料中记录有:“(四届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情况:有33个委员,内有11个群众”,“政府委员方面有21个委员,19个系党团员和工人农民出身”,其中“(各代会常务委员兼政府委员)民主人士陈X X,工商业兼地主,现任花石镇工商委员”,“(常务委员)宗教界胡X X,农民出身,信仰真耶稣教”[2]。由于中共对社会各界进行了深入的政治动员,调动起广大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民主建县的工作得以顺利展开。

二、政治动员的手段不同

(一)土改运动中的政治动员

1.诉苦运动。土改中,为了使农民转变对自身阶级的认识,并提升雇农、贫农的社会地位,中共组织开展了广泛的诉苦运动。

首先,中共领导农民以“算剥削帐”、“挖苦根”等为主题,让他们回忆自己受过什么苦,并使其觉悟到“怪不得我们穷了,原来都是地主剥削的,大家不团结起来打倒地主、恶霸,穷人一辈子也翻不了身”[3],再对地主、恶霸进行清算斗争,使群众知道封建阶级的本质及没落的前途[4]。诉苦运动,促进了农民阶级意识的形成,并大大激发了农民自觉进行土改的革命热情。

2.教育宣传。为把党的思想和主张传递到最底层的乡村社会,各级干部和革命知识分子纷纷深入农村,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各地普遍组织群众大组会、小组会、冬学、“农民大学”等开展扫盲运动,普及科学、时政知识,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并着重向广大群众灌输“阶级斗争的思想”和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要求做到村村办冬学,支部领导冬学,充分发挥冬学的组织教育、推动群众翻身的作用”[5]。正是由于中共针对农民自身特点,灵活多样的开展教育宣传活动,才使土改政治动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激发了他们参加革命的积极性。这在意识形态上造成了一种“定势”,使他们产生了有利于解放战争的政治态度,随时随地都能响应党的号召。

3.动员参军支前。土地改革运动改变了农村旧有的生产关系,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并由此而迸发出巨大的革命热情。他们在“翻身复仇、保家保田”的口号下,踊跃参军参战,并以粮草、被服等物资支援自己的子弟兵。解放战争期间,山东先后动员 1 106万民兵、民工,动用 146.8万大小车辆,76.5万头牲畜随军支前,先后把 11亿余斤粮食和大批弹药、军需物资运上前线,把 20.3万名伤员转运回后方[6]。土地改革运动为夺取全国的胜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财力。

(二)民主建县中的政治动员

1.进行建政设计安排。在建国初期的民主建县过程中,各中共县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周密细致的安排。例如在湖南湘潭县,中共县委在县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对大会进行了具体的设计安排,包括确定代表名额、会议时间、会议程序、会议内容等,以及做好与会议相关的各方面准备工作[7]。

2.领导统一战线。民主建县过程中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领导统一战线。党组织领导统一战线的主要工作有三项,首先是“通过代表的来信、提案和联系谈话、下乡侧面了解”等方式掌握各界人士的思想状况[8];其次是划分“排队”的对象,这里的“排队”对象指的是需要进一步考察、暂时不能划入革命队伍里的人,比如当时部分文教界、宗教界、工商界的人士和一些政权民主人士[9];再次,做好与民主建县相关的各项教育工作,其中主要是“抓住有关统战和人民民主专政的相关文件”进行布置和学习[10]。

3.培训和输送干部。在建政初期,人民政权当中急需大量的干部,为了抓紧培养干部,各县以“开训练班”、“利用各种会议”和“带徒弟”等方式[11],对原来的地下党员、曾有过工作关系的进步群众和一些青年知识分子等进行培训,使其成长为年轻干部。事实证明,各培训班输送的大批干部后来成为了民主政权中的骨干力量。

三、政治动员成功的原因分析

(一)根据动员对象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政治动员

由比较可看出,有针对性、贴近对象生活的政治动员能充分的调动广大群众政治参与的热情,使人们积极的投身于社会建设的各项事务中。在土改中,中共从农民自身“受苦”出发,通过教育宣传,不仅让农民认识到自己生活困苦的根源是“剥削”,更使他们从心底认可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民主建县中,中共与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接触并分别了解谈话,启发其主人翁意识,使社会各界都能积极参与到新政权建设中来。从动员对象的生活出发,入情入理的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话”,说能正中老百姓心坎儿的话,才能将政治动员做好。

(二)发现动员对象的现实需要,着力解决其生活困难

土改解决了农民对土地的需求,使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广大贫农、雇农尝到了翻身做主的甜头,农民为了保卫胜利果实,踊跃参军、积极支前,热烈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主建县工作中,各县委能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充分发挥民主作风,使大家畅所欲言,经过这样的政治动员,“各代表都认为公平合理,平心静气的接受了任务,并都认为大会真正民主,大会决议政府完全接受照行了。最后两天会议情绪是热烈的”[12]。毛泽东同志说过:“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13],发现群众的现实需要,解决群众的生活困难,给其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才能使群众对党和政府有信心,动员工作才能“一呼百应”。

注释:

[1]中央档案馆编.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文件选编(一九四五—一九四九年)[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85.

[2]湘潭县档案馆藏档案.县委统战委员会汇报(县委1953年永久卷20),49.

[3]土地改革中发动群众的经验[M].中南人民出版社,1951.42.

[4]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教研室.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11册).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1979.187.

[5]董志凯.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 [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298.

[6]山东省委.解放战争时期山东的土地改革[M].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53.

[7]湘潭县档案馆藏档案.湘潭县委召开各界代表会议决议(县政府1949年永久卷50).5.

[8]湘潭县档案馆藏档案.县委统战委员会向地委统战部第二次统战会议汇报(县委1953年永久卷20),49.

[9]湘潭县档案馆藏档案.县委统战委员会汇报(县委1953年永久卷20),49.

[10]湘潭县档案馆藏档案.县委统战委员会向地委统战部第二次统战会议汇报(县委1953年永久卷20),49.

[11]湘潭县档案馆藏档案.组织部门的几件工作(县委1949年永久卷20),9.

[12]湘潭县档案馆藏档案.湘潭县第四届各界代表会议总结(县政府1950年永久卷50),11.

[13]毛泽东.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节选)(1942年12月)[A].毛泽东文集(第2卷)[C].人民出版社,1993.467.

[1]施雪华.政治现代化比较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2006.

[2]王启云.山东农民翻身记[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

[3]赵效民.中国土地改革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4]王友明.山东莒南县土地改革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5]湘潭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湘潭县志[M].长沙:湖南出版社.

[6]徐百尧.从人民代表会议到人民代表大会[J].徽史学,1997.

猜你喜欢

政治动员湘潭县县委
湘潭县:致敬革命先驱 赓续红色血脉
中共平乡县委召开人大工作会议
湖南省湘潭县农村房有“身份证”了
为黑恶势力站台撑腰的县委常委
“不务正业”的县委副书记
村“两委”换届“十严禁”
我的青春我做主 本刊在湘潭县举办初中生演讲比赛
湘潭县创建示范家庭农场声与探索
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问题研究述评
加强非战争军事行动政治动员建设的重点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