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整合之探讨
2014-08-15李德娟
李德娟
(中国民航大学图书馆,天津 300300)
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的整合是一种新的办馆模式。《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武汉宣言》指出:“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图书馆与其他相关机构之间的合作,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的整合是深化图书馆体制改革的需要、是适应信息高度发达时代需要,是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它可以有效地节约资金,扩大服务功能和服务领域,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按照图书馆隶属关系来划分,公共图书馆是由各级政府的财政部门拨款、文化部门管理的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其主要职能是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保存历史文化遗产、传递科学文化信息、开展公益性知识援助和社会科学教育等。高校图书馆由所属高校负责管理和建设,它是为所属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它的服务对象是所属高校的教师和学生。
一、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优势与劣势
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是面向全社会的,读者层次不一,因此其藏书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同时,公共图书馆也常开展多种形式读者活动(如知识讲座、艺术展览、读书辅导等),极大的加强了读者与图书馆紧密联系,极大的推进图书馆服务改革与发展的进程。公共图书馆对促进人民业余文化生活、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国民科学文化水平等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公共图书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激烈竞争,其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过程的一些不利因素也逐渐凸现出来。首先,公共图书馆是公益性、服务性机构,其发展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拨款,以及慈善机构、企事业的、个人的捐赠等等。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购买图书和光盘等经费紧张短缺、馆藏资源陈旧匮乏、知识更新迅速缓慢、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日益凸现。这些问题使公共图书馆很难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因此造成读者的流失、图书馆的发展出现整体停滞甚至倒退的趋势。其次,信息服务行业的迅猛发展,近年来兴起的电子书等盈利性的信息服务行业对公共图书馆造成强烈冲击。使得公共图书馆的传统读者流失严重。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3G、4G网络的高速发展使读者可以从上轻松获取生活、工作及学习等方面的大量信息,Baidu、Google等搜索引擎成为读者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获得信息的主要通道已经不再是公共图书馆;另外,新兴书店不单单卖书,也开始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积极的为读者提供优雅、恬静的浏览、阅读环境。这直接导致社会对公共图书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直接质疑,公共图书馆的信息中心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近年来图书馆的上游行业(包括图书、期刊出版商、数据库服务商、技术服务商等)的新变化也给公共图书馆增加了负担。一方面,文献数量激增、价格持续上涨,极大的增加了图书馆的管理和经营成本;另一方面,随着信息社会的迅猛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将文献收藏、检索、传输等全面信息服务“非中介化”,直接传递到终端用户,时间性、空间性、地域性优势明显,使得依靠信息资源、地理位置、行政地位的公共图书馆的竞争优势不在。
相对来讲,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经济时代和信息社会的到来,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各高校图书馆规模在不断的扩大,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办馆条件明显改善。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的藏书质量和从事图书管理工作的人员素质也不断提高。高校图书馆自身就具备较好的人员优势。本校毕业生常作为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重要来源,他们具有专业的学习背景,能够将图书馆专业技能和某专门学科知识技能有机结合。
但是高校图书馆藏书过于专业化、学术化,服务读者人群的针对性比较强等特点,也造成其一方面藏书单一、无法满足读者的千差万别的阅读需求,另一方面又有部分资源闲置、利用率低的弊端。同时,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促进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同时也为之带来了新的难题。高校图书馆虽然不像公共图书馆那样,存在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图书馆与书店之间和图书馆与其它信息服务业等机构之间关于用户的竞争,但是在此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也难免陷入图书流通率下降等诸多窘境。高校图书馆仍然面临着用户流失问题。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云存储时代的到来,云存储等超大型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完善,人们对网络信息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图书馆的这部分用户也会逐渐被分流。
由此可见,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都需要通过二者的整合,来实现自身的进一步的发展。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的优势与劣势大体可以形成互补,将二者整合将使许多棘手的问题迎刃而解。这不但可以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全面、便捷、优质的服务,还可以使双方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从而使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在当前激烈的竞争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整合的实践现状
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实行整合的办馆理念已初步在实践中得以发展。国内现已有多个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整合的具有借鉴意义的案例:
山东省聊城市政府与聊城大学共同出资兴建图书馆大楼,是我国第一家兼有双重任务的图书馆;2003年,深圳市启动了“图书馆之城”建设。以全市的图书馆各个网点和相关数字网络为基础,对全市各图书情报单位的所有文献资源进行了整合,通过现代网络技术进行优化配置,建立了全市互联互通的文献信息共享平台;以市校共建实现整合的大庆市图书馆和大庆石油学院图书馆,既满足了大学的教学科研需要,又为广大市民提供了大量的图书文献资源,有力的推动了该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2005年底,佳木斯市与佳木斯职教集团共建图书馆,图书馆实行“一个图书馆两块牌子,一个资源库两个服务窗口”的运行模式,使图书馆既具有高校图书馆功能又具有公共图书馆服务功能。
以上案例证明,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的整合,在推动信息资源共享和高校教学科研,发展地方文化、经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深刻的意义。这种合作的优越性、资源的互补性和需求的交叉性,既可以实现图书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实现图书情报资源的迅捷共享,又避免了图书资源的浪费。通过在图书文献信息、场地设施和读者等相关资源上的融合,实现了优势互补,达到了图书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图书馆服务效益最大化的良好效果。
三、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实行整合的困境
虽然我国在部分地区已经初步实现了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的整合,但目前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合作,更多的只是停留在业务合作的层面,距离真正的文献资源与服务整合还存在很大差距。具体来说,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实行整合所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体制不同。二者整合后,面临着诸多体制上的障碍。如前文中所提到的,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二者经费经费来源不同,一是源自本级政府的财政预算中拨付,一是来源于高校自身运行经费。这就造成了二者的整合工作存在着许多制度上的障碍。在政府的序列里文化部门和教育部门都有各自的分工,因此,为完成各自的职能,在制定政策时必然以其自身发展为首要目标。这就难免使图书资源合理配置、最大化图书资源利用率沦为次要目标,甚至无法实现。这是当前的政治体制所导致的,单纯依靠图书馆界的力量是难以打破这个局面的。因此,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的真正意义的整合,必须依靠政府本身做出政策协调,理顺隶属关系,从制度层面上打破两个系统各自为政的局面。
其次,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整合后,面临着图书馆工作人员之间、图书馆工作人员与读者之间关系处理的复杂问题。由于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原有格局的差异,整合之后,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旧有的工作环境中逐渐形成的良好的合作关系和默契、对待处理某些特定问题时采取方式方法的共识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另外,二者的整合也会带来图书馆工作人员与读者之间关系的新变化。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任务与侧重点存在很大差异,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很广泛,而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相对来说比较单一;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侧重于专业性、学术性,而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主要侧重于大众性、科普性。
再次,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实行整合的困境还来自于整合过程中遇到的外部阻力。二者整合的目的在于促进图书文献资源的相互融合,从而实现优势互补,实现资源利用和服务效益的最大化。这就必然影响到图书馆的上游行业(包括图书、期刊出版商、数据库服务商、技术服务商等)利益。企业是以追逐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因此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的整合必然后受到来自这些图书馆的上游行业的阻力。
综上所述,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的整合,是图书馆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但二者真正的整合还面临着诸如管理体制、资金渠道、人员编制、读者服务、外部相关行业等方方面面的不可回避的矛盾和问题,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虽然本文列举了国内近年来一些比较典型的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的整合案例,但这一课题仍处在实践中的初步发展阶段,仍需要图书馆界工作人员在理论与实践上的不断探索和创新。
[1]廖球.区域内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整合[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1,(1).
[2]褚兆麟.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业务交流与合作研究[J].图书馆界,2010,(3).
[3]杨玫.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服务社会优势比较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4).
[4]刘霜.面向社会大众的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互动模式[J].图书馆学刊,2011,(8).
[5]刘海新.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资源的有效整合[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17).
[6]吴爱云,孙秀萍.创新共建共享模式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吉林省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共建共享的实践与探索[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