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公平正义品质教育研究*

2014-08-15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公平正义公正正义

王 莉

(内蒙古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

公平正义是一切文化传统中最富有吸引力的价值观之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更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坚持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之一,公平正义也是人应该具有的至上品质。公平正义作为人的品质,体现出人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美德,作为一种完美的德性,公平正义是协调和处理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并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理念。”[1]32这是对当代中国公民素质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现代人自身修养的新需要,是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新标准,是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新任务。

一、公平正义品质教育的内涵

公平正义既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又是人的至上品质。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认为,公正极其重要,“公正是给予和维护幸福,或者是政治共同体福利的组成部分。”“公正是一种所有人由之而做出公正的事情来的品质,它使他们成为做公正事情的人。”[2]在界定公平正义品质教育的内涵之前,先来解析几个相关的概念——公平、公正、正义。公平、公正、正义是同一序列的概念,在英语中,可以用同一个词“justice”来表示。其实公平、公正、正义之间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公平与公正、公道是同义概念,强调的是不偏不倚,是给每个人以“应得”。而正义本质上是善的,正义的目的是不伤害每一个人。可见正义是比公平具有更高的道德基础的价值原则。尽管公平与正义在内涵上有差异,但我们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在大多数情况下,公正是正义的基本内容和前提,正义的品质中应该包含有公平的要素。

“品质”的英文对应词是“character”。character一词主要是指个人、组织、民族等不同于其他个人、组织、民族等的精神的或道德的性质,汉语译为“(个人、集体、民族等特有的)品质、特性。”“品质”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含义。一般来说,品质是个人在环境的熏陶和教育的影响下通过自身的认识、情感、意志以及行为活动所形成的,体现在人的心理和行为中并对人的观念、知识、能力和行为起决定、规定和导向作用的比较稳定的个体心理特性。因而,结合对上述概念的解读,我们可以把公平正义品质界定为:公平正义品质,是公平正义理念、原则和价值在个人思想、行为中体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与倾向,它主要表现为公平正义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四个维度。公平正义的认知,是对公平正义的理念、原则和价值内容的学习和获得的过程,它形成公平正义观念,从而产生公平正义情感。在此基础上,通过社会制度与环境的影响,形成稳定的意志,最终导向公平正义行为。相应地,公平正义品质教育基本内涵,简单地讲就是通过教育培养个人的公平正义品质;具体地讲就是通过教育使公民对公平正义品质形成认知,加强公平正义情感,坚定公平正义意志,引导公平正义行为的过程。

二、大学生公平正义品质教育的意义

(一)时代的迫切要求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个人通过自身修养达到圣人的品格,达到高尚的境界。要求人们重义轻利,无私奉献。这种很高的道德要求很难得到人们普遍遵从。现在中国处于社会结构的转型期,公平正义问题增多,必须从实际出发,在日常生活中建立一种为人们普遍接受的道德规范体系,这种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就是公平正义。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1]1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要求大学生具有公平正义的品质。大学生具有公平正义的公民品质,才能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行使政治权利,参与国家事务;具备了公平正义品质,才能自觉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当社会秩序、民主法制遭到破坏,公平正义丧失时,会挺身而出,义无返顾地同不公平不正义现象做斗争,主动地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要求市场主体地位平等,意志自由,相互合作。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需要公平正义做保障;要求市场主体具有公平正义的品质,诚实守信,积极合作。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能降低交易成本,融洽社会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公平正义也使社会更加和谐,人民更加幸福。当前社会矛盾增多,公平正义问题凸显,对当代大学生公平正义品质教育尤为迫切。

(二)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基石

和谐大学校园是一个内涵丰富而又复杂的系统,主要指大学内部各阶层、各方面和各要素处于平衡、稳定、协调的发展态势。在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大学生有前进的动力,能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公平正义是和谐大学的道德基础,是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前提,也是大学是否和谐的标志。只有切实维护和保障公平正义,和谐大学校园才能建立,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才能充满平等、尊重、真爱和互助,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

大学校园的和谐稳定取决于公正,公平正义的大学校园取决于具有公平正义品质的人。大学生是大学的主体,大学生公平正义品质教育是和谐大学校园构建的关键。学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大学生为本,对大学生进行公平正义认知教育、公平正义情感教育、公平正义意志教育以及公平正义行为教育,引导他们形成科学的公平正义观。在此基础上,营造公平正义的校园舆论氛围,创设学生之间公正的生存空间,促进校园内各主体之间的和谐相处,达到校园稳定和谐的目的。

(三)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协作越显重要,个人的发展和他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大学生要想在社会中得到良好的发展,必须学会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处理这两种关系需要培养大学生的公平正义品质。

首先,公平正义品质有利于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的处理主要是利己和利他关系的平衡与协调。大学生处于青春期,他们胸怀家国理想、富有激情思想。大学生的特性趋向公平正义,渴望公平相待,也有维护社会正义的动机,这些特征成为大学生公平正义品质教育的有利条件。公平正义品质作为处理利益关系的根本,能将理和情融合起来,妥当指导安排人们的行为,有公平正义品质的人具有同情心、责任感和自制力,能在利己和利他之间做出恰当的选择,从而协调好自己和他人的关系。

其次,公平正义品质有利于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具有利己倾向,而社会需要社会成员积极奉献来维系和发展,如何调整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这就需要公平正义原则。只有公平正义才能对利益做出合理分配,才能调动起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使每个人各尽其责,各得其所,使每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培养起大学生公平正义品质,一方面可以减少和抵制那些不正义的行为。另一方面,可以增强维护公平正义的力量,既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及公平正义社会的建立;反过来还能保障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实施大学生公平正义品质教育的途径

(一)传播公平正义知识

公平正义品质是一种理智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熏陶和教育的影响与自身的交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公平正义知识的获取,即对公平正义基本原则和价值的认知,成为培育公平正义品质、推动公平正义品质教育的依据和出发点。当前大学生德育教育中,公平正义的原则和价值,即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实现,并没有成为明确的德育目标,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只散见于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各门课程中,没有进行系统深入的阐述。培养大学生公平正义品质,首先应加强大学生对公平正义品质内涵、原则和价值的认知,使大学生真正树立科学的公平正义观。为此,高校德育工作应根据大学生自身思想状况的实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文化环境,确立大学生公平正义品质的培养目标,充实大学生公平正义品质教育的内容,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

(二)构建公平正义制度

制度是人的行为方式规范和关系结构,是社会成员分配权利与义务的约定。制度对人的品质具有明确的导向、激励和教育功能,是品质修养的外在动力和有力支撑。当每个人受惠于公平正义制度,并对制度产生依赖时,就会产生公平正义的情感,践行公平正义的品质。正如密尔指出的:“要使每个人具有正义感,必须首先要使他有维护自己正当利益的权利,有参与国家、社会事务的权利,若没有这些权利,他就不会关心社会国家,只有把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协调起来的制度,才有利于培育公民正义感情和正义观念。”[3]大学生的公平正义观念、情感、意志与行为主要受高校制度与环境的影响。如果高校制度背离公平正义,大学生即使拥有公平正义观念,其公平正义品质也很难形成。慈继伟指出:“他人普遍遵守正义规范是每一个人遵守正义规范的前提。”[4]公平正义的各项制度是培养公平正义品质,保证每个人行为公正的现实背景与有力依托。因此,高校应努力构建公平正义的教育教学管理与服务制度,形成公平正义的育人环境。

(三)建设公平正义文化

文化是作为社会群体的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凝结和精神财富积累。公平正义文化是崇尚平等自由、尊重权利、追求民主的生活观念和行为方式,是近现代崇尚理性、科学、民主的结果,也是现代人类文明的表征。文化对人的品质的影响是深刻、潜移默化的。人的品质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滋养。正如杨寿堪指出的:“人既是文化的生产者,又是文化的产物,我们塑造了文化,文化反过来塑造我们。人离开了文化就不能存在。”[5]因此,高校应大力营造公平正义文化,创建文明的人文环境。

(四)倡导公平正义品质自我修养与践履

培养大学生公平正义品质,不仅要依靠外在教育、制度、文化的影响与熏陶,更要依靠大学生自身对公平正义品质的内在体认、向往与追求。公平正义品质是每个人实现平等自由权利以真正达到自信、自尊、自强的高贵品质,是人的高层次精神需要和生存境界。培养大学生公平正义品质,要倡导大学生在较高层次上实现自身价值,在完善自我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修身养性,重视公平正义品质的践履。实践证明,拥有公平正义情感,形成公平正义观念,并不一定导向公平正义行为。要想拥有真正的公平正义品质,还必须践行公平正义。公平正义品质是公平正义观念、情感、意志与行为的统一。

传播公平正义知识、构建公平正义制度、建设公平正义文化,为培养大学生公平正义品质提供了外在动力与依据;而倡导大学生公平正义品质自我修养和践履,是发挥大学生提升自我公平正义境界的内在动力和依据。此外,要真正培养大学生公平正义品质,体现大学生公平正义品质价值,推动大学生公平正义品质教育,还必须切实保障大学生各项权利的实现与职责的履行。

[1]《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选集:伦理学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13.

[3][美]密 尔.功利主义[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153.

[4]慈继伟. 正义的两面[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97.

[5]杨寿堪.20 世纪西方哲学: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55 -356.

[6]陈传胜.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正义观研究[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11.

[7]刘月岭,郑华萍. 试论和谐社会视阈下公平正义美德的培育[J].理论月刊,2010(1):46 -47.

猜你喜欢

公平正义公正正义
审判执行不停摆 公平正义不止步
从出文看《毛诗正义》单疏本到十行本的演变
迟到的公正
坚持公平正义 增强裁判效果
让公平正义在“最后一公里”提速
公正赔偿
有了正义就要喊出来
关爱弱势群体 维护公平正义
倒逼的正义与温情
法律与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