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活力在干部党性教育培训活动中的构建
2014-08-15王金波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江西井冈山343600
王金波(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 江西 井冈山 343600)
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学习党的历史,深刻认识党的两个历史问题决议总结的经验教训,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1]这就对代表政党阶级性最高集中表现的,本身有一定抽象性的党性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很多一线干部教育培训教师和研究者进一步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对如何开展干部党性教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因此作为一个受训群体内产出的促其变化发展的班级活力也就逐渐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
一、班级活力的内涵
关于班级活力的内涵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给出了不同的所指, Hadfield(1992)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指出班级活力包括班级成员的相互依存关系、共同目标的设定与追求、班级结构对学习活动的影响、班级凝聚力和“领导者”的作用等方面。[2]Richards, Platt和Platt(1992)将班级活力称作团体动力,指的是“团体内的相互作用”。团体动力在组建班级团体以及设计学习任务和课堂材料时是一重要因素。[3]班级活力即一个班级内产出的促其变化发展的力。一个学习群体有其自身的生命力,但整体的表现不等于个体表现的简单之和。[4]这是目前比较普遍认同的所指。
Senior(1997)指出,对于某种复杂的集体行为,高效的学习会伴随着一个具有凝聚力的群体而产生。群体因素形成后,会对个体产生有效的影响。[5]因此对于干部党性教育培训这种复杂的集体行为,能否形成有活力的受训班集体,对于干部党性教育培训的成效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如何构建党性教育受训群体的班级活力
培养班级活力能为党性教育培训活动创造有利的软条件,但班级活力的培养不是一气呵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持续发展过程。所以只有建立牢固贯穿于班级形成、过渡、行动和解散这四个班级动态发展阶段的班级活力才能有效的促进党性教育培训的成效。
(一)在群体形成阶段打好班级活力的基石
党性教育培训群体的班级通常是在合影、开班式、班会、破冰之旅等前几项初期教育培训活动开始的。由于受训者刚刚开始接触时都会或多或少有些心理障碍,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和谐、融洽的班级并非易事。但俗话说: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因此初期阶段对于一个良好受训群体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其是班级活力的基石,对良好班级活力的形成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二)构建和谐的受训群体关系
良好班级活力的形成,需要以受训者之间的和谐群体关系为依托,而和谐的受训群体关系的建立必须以受训者之间的互相认可为前提。因此,不管受训成员互相之间是否有良好的第一印象,都要尽可能的为其创造彼此接近、接触、交流、合作等活动机会,促进受训成员之间的互相了解,只有互相了解了,才能促进互相认可,只有互相认可了,才能构建和谐的受训群体关系,也只有构建了和谐的受训群体关系,才能促进良好班级活力的形成。
(三)明确受训群体目标
受训群体目标是一个受训群体共同努力的方向和共同的学习目标。现实生活中的群体是根据其成员的共同兴趣、需要和目的组成的,容易形成共同目标。然而干部党性教育培训中的群体基本上都是按照上级组织部门、干部教育管理部门的要求组建的,虽然其成员都是为参加党性教育培训,但其各自的具体目标却有较大差异,有的确实是为了加强自身党性修养,然而有的却是为了休闲观光。然而,任何一个群体,只有建立基本一致的目标,才能充分发挥群体的作用。因此,受训成员可以通过交流各自的学习目标的方式,使受训者明确受训群体目标,避免组织强制目标行为,实践也已证明,培训者的民主领导风格最有利于促进班级活力的形成,所以只有这样协商的共同学习目标才不仅能够使受训者明确群体目标,更对形成团结、和谐的受训群体有重要意义,才更有利于良好班级活力的形成。
(四)制定有效的受训群体准则
虽然受训群体准则的制定是为了约束受训者的行为,但值得注意的是,受训群体准则的制定并不只是为了强制处罚受训者的迟到、早退、酗酒等违规行为,更不是消极地约束受训者的违规行为。受训群体准则的制定更多的是为了促进受训者之间能够团结合作和互相帮助,进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因此培训方要与受训方共同商讨制定明确的受训群体准则,避免培训方外部强加的或者由教师规定,进而使受训者不仅能够严格遵守受训群体行为准则,更能够为了达到共同的受训目标而乐于遵守受训行为准则,只有这样的受训群体准则才有利于受训群体的团结协作,才有利于良好班级活力的形成。
(五)构建强劲的受训群体凝聚力
班级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持续发展过程。班级形成后就进入一个持续的演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受训者不仅要检验他们自己之间以及他们与教师之间建立的关系,而且经常会频繁出现分歧和冲突,但这并不意味着班级发展的结束。相反受训者通过进一步协商和沟通,重新界定受训群体目标、角色和准则等,解除紧张关系,而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受训群体的凝聚力,凝聚力会使得受训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团结一致,积极投入学习任务当中,完成共同的受训目标,进而因为属于这个受训群体而感到自豪。因此,凝聚力不仅是班级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个受训群体为实现共同的目标,受训成员共同执行学习活动或任务,最后形成产出的重要前提。
(六)在群体解散阶段做好班级活力的提升
受训群体发展的最后阶段自然就是受训群体的解散。团结和谐的受训群体在解散是时候总会有些伤感。但除了伤感之外,受训者更要及时总结和评价受训群体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将班级活力升华,研究如何保持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以便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中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切实提高干部党性教育的实效性。
总之,虽然干部党性教育培训主要还是通过认知过程实现的,但班级活力的培养却能成为一个受训群体内产出的促使其变化发展的力,不仅能为党性教育培训活动创造有利条件,更能促进党性教育培训效果的提升,因此各级干部党性教育培训机构要注重党性教育培训群体班级活力的培养,进而为进一步提高党性教育的实效性奠定基础。
[1] 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S].2012.11.8:3.
[2] Hadf i eld, J. Classroom Dynamics[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3] Richards, J.C., Platt.J.& Platt.H. 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Applied Linguistics[M]. Longman Group UK Limited. 1992.
[4] 徐萍.班级活力与英语教学[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2增刊:60.
[5] Senior, R.M. Transforming language classes into bonded groups [J].ELT JournalV.51: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