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
2014-08-15范晓卿
□范晓卿
(山西省电子信息产品检验所,山西太原030026)
财政部于2012年11月29日在全国印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并于2014年1月1日起全国执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的系统工程全面启动,重中之重就是为了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建立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和不能腐的防范机制。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虽然在相关的确究方面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完整的理论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内部会计控制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中,是单位内部管理控制的核心内容,是否能够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直接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对经济目标能否实现。可现实生活中我们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这样在很大程度上约束着内部控制全面实施的进度和效率。
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会计控制认识的淡薄
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高层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仅限于对其名称的解读,对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真正意义和重要性没有清晰的认识,更不用说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与发展了。内部会计控制在很多事业单位不仅只是一种形式主义,而且在管理思路上也出现了重业务发展、轻内部管理的模式。单位领导意识不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实施变得形同虚设,更做不到有效的应用,从而难以对整个经济业务进行有效合理的控制。有的单位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要么照抄照搬,好高骛远,不切实际;要么根据单位现在的工作实际,随高就低,安于现状,内部控制制度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1.2 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会计控制监督不健全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所体现的责任划分、量化及奖惩等方面并不是很明确,制度中也缺乏完整性,这不仅让职工执行该制度没有自觉性,更是削弱了警觉性,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也缺乏着必要的监督性,所以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是非常重要的。内部审计机构本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管理的重要部分,但事业单位中单独设立相关内部审计机构的并不多,即使有的单位设立了,其主要内审人员也是由单位领导来担任。这样的模式充分地证明管理人员对内控的不重视,使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和监督性。行政事业单位监督方面实际上主要是应对外部检查上,如应付财政部门、审计等部门,但外部监督部门的侧重点是对单位资金的使用和资产的清查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并没有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提出要求,对查处到的问题也只是提出整改和象征性的处罚。这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得不到有效的应用,管理混乱也助长了不良风气。
1.3 行政事业单位风险评估控制准备不充分
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预防风险、解决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政策加以实施,使整个管理系统得以完善。但现如今,行政事业单位对风险评估控制方面的准备并不充足,遇到工程建设项目与资金融资项目的时候问题就凸现出来了。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本身对内部控制的意识不强、风险预警能力不强,所以近些年所发生经济事件的案例也越来越多,这种趋势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长效机制发展和完善内部管理都是不利的。
1.4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整体素质的缺乏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整个管理当中,所需要的人员的素质高低也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现如今我们的会计人员教育和继续教育,对内部会计制度都没有提到很重要的日程中学习,导致会计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知识掌握不多,执行起内控制度有一定难度。再加上有的会计人员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在实际工作中又缺乏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和社交能力,对财政法律法规的具体应用不够准确,导致所反映的会计信息缺失真实性。还有的会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风险防范意识较弱,职业道德缺失,为了个人利益,利用在工作中拥有的权利,进行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违法行为,视国家的法律法规于不顾,给国家和单位造成经济损失。
2 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完善的措施与建议
2.1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环境的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领导人要起到带头作用,从自身做起,从思想上要意识到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让单位的各个阶层、各个部门的人员共同学习并参与实施,使单位的每一位员工都对内部控制担起自己应负的职责。在实际工作中,单位内部可以采用内部会计控制责任制,加强日常管理,由总会计师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质秉着责任与决策相挂钩的原则,制定相应的分工、职责和权限,从而改善单位财务管理情况,让会计的基础工作更规范化,使会计人员能够做到职责明确、相互制约、相互协调,保证所设的岗位具有有效性和合理性,保证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做到井然有序地配合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改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环境。
2.2 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监督体系
内部审计是一种特殊的内部控制形式,是内部控制对财务的再控制,所以必须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从而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定期对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查及修正,在审计中发现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反馈给领导,并制定解决方案供领导参考,使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层能够及时地了解情况并做出决策,在工作上不断地改进,完善其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2.3 强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素质教育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得以有效实施与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必须加强对相关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相关知识的培训,还应在法律意识和道德品质层面进行学习,以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的素质,秉着遵循准则、严谨规范、操守为重的工作态度,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其次,还应在相关会计人员职业行为上进行约束和管理。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制度需要一批有着扎实的业务知识和崇高的道德素养的会计人才,全面实现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指日可待。
2.4 实施事业单位预算控制,加强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可优化资源配置,是拥有高效内部会计控制的核心,加强单位整体的预算管理意识,能够调动各层面员工积极性,也可使员工能够意识到预算管理能为经济活动提供很好的平台。应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力度,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制定一个合理的预算标准,并严格按照所定的标准执行,确保预算管理制度有效。此外,预算中的收入要在单位的经营活动中有反映,支出的预算要在各项业务活动中严格把关,落实到实处,尤其是“三公经费”这一块,一定要严格监管。而对于专项资金方面,工作上也要细致到具体项目,一定要严格控制支出,以防超出预算范围。
[1] 樊行健,刘光忠.关于构建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概念框架的若干思考[J].会计研究,2011(10).
[2] 董良科.事业单位会计内部会计控制策略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20).
[3] 王新龙.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现状及改进建议[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2(5).
[4] 景 刚,王一旭.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