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舆情联动应急机制的完善

2014-08-15司风海

关键词:检察工作舆情检察

司风海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人民检察院,天津300450)

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事件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此种网络舆情一部分涉及政府机关及其人员,虽然牵扯小,但影响大,例如“躲猫猫”“楼脆脆”等。由于互联网具有虚拟、分散、随意的特点,越来越多的网民乐意通过这种渠道来亮明观点、传播思想、表达诉求。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在积极发挥监督职能的同时,各项检察工作的开展、甚至每个案件的诉讼过程、乃至检察人员的执法行为等等各个方面,都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同时也可能在互联网上快速体现出来,负面的网络舆情将对检察工作深入健康发展有很大影响。因此,网络舆情就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利用好对网络舆情的及时监测、有效引导,乃至从中发现犯罪线索,便于对网络舆情所引发的危机的化解,这对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深化改进检察工作、依法履行监督职责、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网络舆情联动应急机制概述

检察机关网络舆情联动应急机制,是指各级检察机关之间及其平级检察机关之间相互联动,保持信息沟通,以政工、技术、办公室等部门为主导,其他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强化领导落实专人,对网络舆情尤其是负面舆情的监测预警与控制,从而实现有效化解网络舆论危机的目的,包括监测、预警、应对三个环节。而网络舆情亦可以视为是一种在新形势下的群众举报。在网络舆情监测环节,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应当在分院以上一级设专门机构负责对网络舆情中涉及本地区的内容、走向、影响等进行密切关注,全面准确掌握新情况、新动态,及时反映、报告,并与网络举报相关联,以便从中发现职务犯罪线索;在预警环节,对网络舆情的内容进行判断和分析,对正在形成、有可能产生更大范围影响的舆论进行筛选,为接下来可能发生的网络舆情走向做好各种应对准备;必要时向相关部门沟通情况,争取由自侦部门早介入,尽早掌握第一手资料;在应对环节,当网络舆情变为现实的网络舆论危机事件后,有助于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有的放矢,妥善化解危机、消除不良影响乃至重新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在必要时与相关部门联系、联合,便于控制关键人员、固定证据材料等,为以后工作做准备。这三个环节有机组合,相互融通,从整体上构成网络舆情联动应急机制与职务犯罪侦查联系机制。

(一)强化监测意识,增加投入,加强网络舆情监控

检察机关在加强网络舆情监测上主要落实三方面保障,即物质、人员和技术保障。在物质保障方面,增加必要的设备;在人员上成立领导组织和专门负责网络舆情分析的机构,由专人24小时不间断对重点网站的舆情、重点论坛进行监控,密切关注与检察机关及检察工作有关的动态。同时从物质、制度、资金、人力等方面,保证网络舆情监测体系的日常运转。在技术保障方面,加强计算机软硬件建设,保证信息渠道畅通,及时有效的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研判信息、反馈信息、科学决策。对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必须要浏览和查找与检察工作相关的大量网络信息,包括网络报道、评论、论坛等,从这些信息中分析舆情的走向和时间变化,然后通过多种手段和渠道做正确的舆论方向引导。因此,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网络舆情监测和舆情分析,必须以与之相匹配的计算机软硬件作保障。工作上网络舆情监测可以分为日常监测和重大事件监测两种。日常监测是将网络舆情监测作为检察机关的一项日常工作不间断进行,随时掌握网络舆论的导向、特点和趋势,随时了解网络舆论的动态、方向;一旦发现有不利于检察工作正常开展、重大的虚假舆情,可以及时上报及时采取处置措施。重大事件监测主要是对检察机关发生的重大事件、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监测。由于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各项业务工作都与国家法律实施有关,同时各类案件处理都会牵扯涉案人员、家庭的切身利益及名誉,因此检察机关的工作法律性强,政策性强,原则性强,时效性强,备受关注,但涉及检察工作的重大事件、突发事件往往形成因素多,牵扯面广,情况复杂,发展趋势难以预测,给信息判断和决策增加了难度。同时,由于信息渠道的多样性,为各种“小道消息”提供了传播条件,如果不及时准确获得最新信息并加以判断处理,可能就会产生不良后果,而巨大的压力使决策者很难从容地对所有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和判别,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可能被遗漏或者忽视,从而对决策处理产生误导。因此,当出现重大事件、突发事件危机时,完善的舆情监测机制、及时有效的舆情信息汇集,加上专业人员利用业务特长的分析,便于为全面、科学决策提供事实依据、法律依据。

(二)设立网络舆情预警级别,便于沟通、汇报和决策

检察机关网络舆情预警是从发现检察危机事件的征兆到危机开始初显负面影响这段时间,化解和应对危机所采取的必要、有效行动。网络舆情预警主要包括以下环节:一是针对各种危机事件,预先制定比较详尽的判断标准和预警级别,以便启动相应预案,乃至决定是否派员进行跟踪、摸底调查,做到有所准备。二是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即保持对事态的第一时间获知权,加强监测力度。三是及时传递和沟通信息,即与上级院保持紧密沟通,接受指导;与舆论危机涉及的内设部门保持紧密沟通,根据发展变化,随时调整修正危机预警级别、方案,及早对可能产生的现实危机的走向、规模进行判断,及早相互协同,共同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而危机预警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能否每时每刻从大量的网络言论中敏锐地发现潜在危机的苗头,以及准确判断危机可能爆发的时间差。这个时间差越大,越有充裕的时间来准备,为下一阶段危机的有效应对赢得宝贵的时间。

(三)防患于未然,多渠道、多层次,加强网络舆情应对

检察机关网络舆情应对,应当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具有一支精干、高效、稳定的网络监测、管理队伍,与各大互联网站建立紧密的联系、沟通机制,保证网络舆情应对及时顺畅。二是成立以检察长为主导的应对决策领导小组,遇到重大、突发事件,在短时间内调动相应人员和整合各种力量,形成联动应对的合力,以便从中发现犯罪线索。三是制定一套较为成熟的网络舆情监测预警应对制度,加大监测力度,强化正面引导,发现不实过激言论或负面信息,根据级别科学处置。四是建立危机事件评估机制,包括危机情况、已采取措施、社会反映等,对下一阶段走向的研判、对前一阶段应对的总结,反思与建议等。五是提高检察信息公开的透明度,特别是检察工作重大事项、重大案件和在社会上有影响的案件,在坚持保密原则的前提下,及时发布检察信息,实事求是地公布进展情况,避免不实信息传播。

二、网络舆情联动应急机制的完善

检察机关网络舆情联动应急机制,监测、预警、应对三个环节,既有先后顺序、也有交叉混合,看起来每个环节逐步向后推进,实际上三个环节互为融合,监测中有预警,监测预警中有应对,应对中更要做好监测。监测是常规工作和基础工作,耗费精力最多;预警其次,当通过监测发现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舆情时,就开始进入预警阶段;应对的几率最小,只有当现实的危机发生后,才开始进入应对程序。要想建立完善网络舆情联动应急机制,应当落实以下工作措施:

(一)制定监测预警级别、应对预案

检察机关网络舆情监测应当按预警级别分级制定预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联动,相互配合,在危机发生时有条不紊,获得最大程度的主动权,调动一切资源和力量进行危机化解。同时准备人员彻底了解危机形成的原因、重点看有无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的身影,以便深挖职务犯罪。

(二)发挥舆论权威引导作用,有助于引导舆论导向

舆论权威会影响广大民众的态度,尤其当网络上出现大量不实信息时,一般公众往往无所适从,甚至被误导,这时候,相关部门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澄清事实,公布处理进度、结果,就会有助于网上舆论形成正确的导向。

(三)加强检察工作网络、举报网站、网址宣传

检察机关要占领网络阵地,加大网络宣传力度,通过自由热烈的网络互动,及时的新闻报道,详尽的事实材料,对不同空间的话语进行整合,在交流中引导大众舆论,促成正确舆论的形成,使网民产生理性和情感上的认同与共鸣。同时加大对举报网址、网站的宣传力度,使广大网民投诉有道、举报有门。

通过网络对检察舆情进行日常监测、预警与控制,从而最终实现有效化解网络检察舆论危机的目的。采取配备专人对涉及网络检察舆情进行日常监测,对内容、走向、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密切关注。可以每周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制作简单的检察舆情监测分析报告,及时向领导小组进行汇报,向涉及的各职能部门进行反馈。小组不定期召开会议,对涉及网络检察舆情进行判断和归纳,对有可能产生较大范围影响的舆论进行筛选,为可能发生的检察舆情走向做好应对准备。当网络检察舆情变为现实的网络检察舆论危机事件后,应急处理小组将根据危机的等级,调动与之对应的资源和力量,采取具体行动,进行危机化解,消除不良影响。与此同时在监测中发现职务犯罪线索,从而很好的拓展案源,这也是依靠群众路线主动出击的方法。

猜你喜欢

检察工作舆情检察
努力实现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新跨越
检察版(五)
检察版(四)
检察版(十)
检察版(九)
舆情
舆情
以文化建设引领检察工作创新发展
舆情
检察文化与检察工作协调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