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定文化产业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研究

2014-08-15勾焕茹张会彦

河北职业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经营人才

张 静,勾焕茹,张会彦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文化产业正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新亮点,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文化产业人才缺失的现象日益凸显,人才的需求层次、结构、规模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成为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的稀缺人才。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保定高校更应转变人才培养模式,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强化校企合作,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满足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一、保定文化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现状与趋势

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为保定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科技资源为区域文化产业的壮大提拱了智力支持。依托优势资源,保定倾力打造“两大园区”、“十大基地”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以创意引领、科技推动为文化产业发展新支撑,努力探索对外交流、区域合作的新路径,逐步形成多制并存、集聚发展的新业态,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保定市文化产业企业主要分布在市区、易县、曲阳、安新等地,整合当地文化产业资源,形成了以动漫游戏、工艺美术、演艺娱乐、出版印刷发行等产业为主体的文化产业体系,并培养了一批地方特色鲜明、经济实力强大的龙头企业,文化产业集群正逐步形成,文化产业的集聚效应和对相关行业产业的辐射效应也日益明显,文化产业已成为保定新的经济增长点。截至2011年底,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经营单位由原来的231家增加到1235家,从业人员从65万人增加到100多万人。2010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69亿元,占全市GDP的3.53%。[1]虽然,保定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且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文化产业体系,但是,总体实力不强,产业门类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出版发行、休闲娱乐、文化用品设施生产等传统领域,与高新技术密切结合的新兴文化产业实力较弱、规模偏小、质量和档次不高。从事文化产业的人员在数量、类型、层次结构上都不能满足保定文化产业的实际需求。既熟悉文化产业特点,又懂经营善于市场运作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奇缺。

二、保定文化产业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

1.学校与文化产业相关单位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与合作

目前,保定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0所、成人高等学校1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83所,除此之外,还有众多与文化产业相关的政府部门、培训机构、社会组织和经济实体。虽然高校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但是政府部门、培训机构、社会组织和经济实体掌握着不同的资源优势,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文化产业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高校存在“闭门造车”的现象,高校之间,高校与人才培养文化产业相关机构组织之间缺乏交流、沟通、合作,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2.复合型人才培养意识淡薄

文化产业管理作为一个交叉性、融合性极强的学科,在众多高校普遍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学科归属界限模糊、培养体系不健全、课程设置欠合理等问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通常片面强调学生某一种能力的培养,从而忽略了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融通,导致复合型人才培养意识淡薄,同时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轻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致使培养的人才知识面窄、实践操作能力差、创新能力不足,很难满足文化产业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2]

3.师资力量薄弱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缺乏师资储备,复合型与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从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学的教师多从文学、历史、艺术等专业转来,尽管这些教师在学科背景上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相契合,且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但他们缺乏文化产业市场运作的相关知识和实践操作经验,对于实践性较强的案例只能“蜻蜓点水”。同时,由于缺乏统一编制的教材,在教材选用上,各高校“各自为政”,严重影响了学生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4.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

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在教学过程中,宏观理论知识讲得较多,教学内容更新较慢,对从事文化产业应该必备的创意、经营、管理、资本运作等实践操作能力重视不够,学生缺乏独立的思维,创新意识不足。这种教学模式严重脱离了文化产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不利于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目前的产学合作模式单一,合作内容不深入,应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3]

三、保定文化产业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1.加大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力度

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以人才为支撑,为进一步提升保定文化软实力,发展壮大保定文化产业,市委、市政府正逐步加大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力度。大力推进以“四个一批”人才为重点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中青年社科专家、保定文化名人培养工程,培养造就一批学习型、创新型、复合型、外向型专业骨干和文化领军人物。推进编制、人员、岗位、经费“四落实”,组织开展“基层文化人才星火计划”、“大学生基层文化志愿服务行动”,加强乡土文化能人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的培养,每年扶持50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

2.创新“研校企”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保定地方高校应因地制宜,根据区域文化产业发展需求,结合本校强势学科与师资优势,以文化经营管理能力培养为核心,细化人才培养方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方法,优化课程设置,整合课程内容,以期培养保定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既熟悉文化知识与文化产业特点,又懂经营善于市场运作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5]

创新“研校企”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机构、大学和企业联姻,发挥各自在技术研发、生产力转化和推广培训方面的优势,形成互动、互有、互存的三位一体模式。政府从政策层面为研校企深化合作给予支持,为研校与企业对接搭建平台,如组织建立文化产业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信息库及人才需求信息库。研究机构拥有高层次文化产业研究人员,具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并能够准确把握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与人才需求动向;企业注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为科研成果提供转化平台,为经营管理人才提供锻炼平台;高校致力与建成一支文化产业专业出身且拥有系统知识的师资队伍,充分发挥人才培养优势,与科研机构、企业共同制定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实施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等,并针对企业从事经营管理的员工进行文化知识、经济学、管理学方面的培训,三方合作有效提高既有扎实文化基础,又懂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水平,进而推动保定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

3.建立复合型人才交流与引进机制

多层次吸引大量优秀人才,对文化产业精英实行灵活引进与管理的方式,重点引进国内外文化创意、研发、经营、管理等高端人才,邀请国内外文化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主管文化产业的政府官员、文化机构和企业负责人、营销专家来校讲授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相关课程。

除了组织师生到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学习、培训、考察,加强与各国主管文化产业的政府部门、文化机构和文化企业交流之外,打破行业限制,到能源、餐饮、服务行业、公益组织、零售、批发等各行业成功企业学习其经营管理经验。在提高教师双师素质的同时,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要求将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运用经济学、现代管理学等理念对文化产品的开发、推广、市场运作等过程中的实际案例进行策划,以促进其应用能力、实践技能等综合能力地培养。

四、结 语

立足于保定文化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实际情况,探索文化产业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有效策略,为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可资借鉴的经验,该成果的推广应用能有效缓解保定文化产业对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的急需状况,有利于增强全市文化产业整体的活力、实力和竞争力,加快实现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的跨越。

[1]尹晓龙.保定:古城文化老树新花[EB/OL].(2011-12-20)[2013-132-02.]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2011-12-20-11433798_0.shtml.

[2]姚伟钧.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创新的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2011,(2).

[3]陈亚民.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2009,(3).

[4]保定市:三大文化工程提升软实力 发展壮大产业[EB/OL].(2012-05-22)[2013-12-02].http://heb.hebei.com.cn/system/2012/05/22/011881719.shtml.

[5]勾焕茹,张静,李晔.文化生态视域下河北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策略[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经营人才
人才云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