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述评
2014-08-15陈宗章黄英燕
陈宗章,黄英燕
(1 南京邮电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2 南京工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1816)
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证,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内在动力。自1984年正式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至今,已经走过整整30年。在此期间学界针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不断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回顾和总结这一研究历程对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进展
考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历程,学界在内涵、内容和运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内涵研究
20世纪80年代初,学界就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做了初步探讨。90年代末,邱伟光、张耀灿指出,讨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就是讨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诸因素、诸成分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是由基本规律和具体规律组成的多侧面、多层次的规律体系。[1]张耀灿等人在2006年出版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又被界定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其运动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2]这一界定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可。
胡沫等还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矛盾,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现象中,有多少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或矛盾,就有多少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存在。[3]另外,黄少成等还从广义和狭义角度对此作出解读,认为狭义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是指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并经过高度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学领域中最根本的规律。而在广义上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现象及活动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固有的、必然的联系。[4]尽管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理解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是个有非议的命题,但这种区分也使得相关研究更加明确化。
综上,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内涵的界定,多数学者均立足于规律的哲学含义,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特点,对之作以深刻解读。有的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现象及活动,有的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各因素间的关系,如此等等。但在总体上基本达成一致,即把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视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所内涵的一种本质联系,为展开该命题的系统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内容研究
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内容的研究构成了整个研究框架的主体,学界主要从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三个层面上展开研究。
一是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张蔚萍、张俊南于1983年出版的《思想政治工作概论》是最早提出研究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问题的专著。1年后,石亮元在《思想政治工作原理初探》一书中明确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概念,并比较系统地进行了探究,阐述了“人的思想活动规律”和“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内涵及运动过程。[5]齐锡鹏于1986年发表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初探》是最早探究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学术论文,作者提出: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应按照人的思想活动规律的要求,采取情与理、灌输与渗透、虚与实、言教与身教相结合的手段,促进人的思想和世界观的转化。[6]在该层面上的研究,学者多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即是做人的工作。因此,人的思想活动规律在研究中得到突出,其他规律的阐述也多是围绕此点来进行。
二是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角度。邱伟光于1988年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论》是最早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问题的专著,并把它界定为:“教育过程发展中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阶段的本质联系,这种联系是由于教育过程本身所包含的特殊矛盾所构成的。”[7]10年之后,邱伟光、张耀灿于1999年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细分为基本规律和具体规律,使得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除此之外,杨生平、隋淑芬合著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2001)、张耀灿、郑永廷等著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2001)、罗洪铁、董娅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基础理论研究》(2005)等论著,都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内涵、内容等方面做了论述。
三是从思想政治教育整体的角度。随着研究的深入,对过程规律的研究逐渐向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整体性研究转移。张耀灿等人合著、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实现这一转移的代表作。该书着重强调要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进行分层次研究。2006年新版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进一步论述了这一观点,并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过程规律作了区分,强调后者主要探讨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各个要素联系的方式及相互作用的趋势。就学术论文而言,虽总体数量不多,但研究正在展开。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研究成果虽然形式上从整体的角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但实际上仅仅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某个环节、过程的某一方面做出探讨,并没有真正体现整体性的研究。
(三)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运用研究
学界还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在实践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张丽华首先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对于认识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重要作用。[8]曾德保则对如何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现途径进行了研究。他指出,只有遵循思想与行为相互转化规律、思想行为与利益相关规律、人与环境互动规律、教育与管理相统一规律等才能建设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9]吕霞还专门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规律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问题,提出应准确把握接受者的接受心理,把传授式模式与体验式模式相结合、思想疏通与行为引导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等。[10]这些研究不仅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运用问题,同时推进了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自身的研究工作。
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类型研究
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和层次,主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具体规律、过程规律的研究进行梳理。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
从思想政治工作的层面看,孙其昂认为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是一个系统,主要由四个规律构成,即“思想政治工作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规律;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规律;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教育规律和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建设与管理的规律。”[11]张蔚萍在2004年出版的《思想政治工作学教程》则把基本规律概括为:思想产生形成的基本规律;思想与行为活动变化的基本规律;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基本规律。[12]可以看出,各种表述之间虽不乏共同点,但差异性亦十分明显。前者着重把思想政治工作放置于社会系统中考察,后者着重从思想政治工作本身进行考察。
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层面看,早在1988年,张耀灿就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一书中初步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其后,该问题得到深化,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诸要素的本质联系及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突出表现为“适应超越律”,即“教育活动既要适应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基础和发展需求,又要超越受教育者的原有基础,体现社会思想政治品德要求的规律。”[13]笔者以为,这是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对其基本规律的界定,比以往的观点更加准确。
从思想政治教育整体的层面看,陈秉公认为基本规律包括:社会适应规律、要素协同规律、过程充足规律、人格分析规律、自我统一规律等。[14]这主要借鉴了西方行为科学、人格学和心理学的思想资源。王礼湛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是“在各种思想观念的矛盾冲突中定向引导的规律;教育过程在迂回曲折中发展的规律;层次递进地进行教育的规律。”[15]张耀灿、郑永廷则又把其概括为:“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服从和服务于社会发展的规律”。[16]这些观点当中有的触及到规律层面,有的误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活动方式当作规律自身,是值得商榷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规律
张耀灿、陈万柏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规律总结为三大点,即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之间保持适度张力的规律,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协调与控制各种影响因素使之同向发挥作用的规律。[17]而张庆奎认为具体规律应是方向目标可控律、主体客体认同律、规范影响选择律、事理统一增效律、需要行为引导律、内化反复渐进律。[18]笔者也曾撰文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规律概括为可接受性规律、双向互动规律、内化外化规律、协调控制规律、开放与创新相统一规律。[19]还有学者进一步把具体规律分为两类,一类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外部事物相关联的外部规律,另一类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内部具体矛盾运动的内部规律。前者主要包括服从、服务社会发展规律和环境契合规律;后者主要包括要素结构匹配规律以及互教性与自教性相统一的规律。[20]事实上,上述观点显得有些杂乱,折射出学者们在具体层面上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命题时所面临的复杂情况。笔者以为,对该命题的探讨应该进一步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实践,从历史性和现实性角度再做进一步的研究。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规律
杨生平、隋淑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主要包括:(1)教育者的素质决定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规律;(2)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适应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发展状况与政治需要层次的规律;(3)教育信息的质量必然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的规律;(4)教育方法的性质必然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层次的规律;(5)社会环境状况必然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进程的规律。[21]笔者以为,规律是反映必然性的因果关系,但因果关系未必都能上升到规律。该观点一方面看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影响因素,但把它们上升到规律的层面上来理解有失偏颇。
针对该命题,罗洪铁等作了进一步阐发,指出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体系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是其中的一条具体规律,同时它又由若干具体规律构成。具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包括以教育者为基点的施教规律、以受教育者为基点的受教规律、以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关系为基点的互动规律。与此同时,施教规律又包括:社会要求导向律、教育内容决定律、主体素质支配律、教育方法影响律;受教规律包括:内在需要驱动律、主观精神参与律、外在环境制约律和内化外化反复律;互动规律包括:交互主体整合律、协调控制并存律。[22]该论点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作为一个系统进行了层次性的研究,构建了一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体系。
三、其他视角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
伴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学界研究的视角也逐渐扩展。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分支内容来看,分别对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的规律进行了研究;从不同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看,对学校、企业、社区和军队等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进行了研究。
(一)就思想政治教育的分支内容展开研究
有学者从“道德教育”的角度探寻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王志洲以为,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应遵循德育的平衡统一规律,即把教师育德之“晓理、动情、炼意、笃信、导行”的外在方法与学生道德形成之“知、情、意、信、行”的内在规律结合起来。[23]而吴倬则把“以知识教育为依托实现科学价值观教育”作为德育的一条重要规律加以强调。[24]笔者以为,这是把德育应坚持的原则等同于规律,它仅仅是一种具有抽象性、综合性和指导性的价值准则或规范,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方法论范畴。
有学者又从“政治教育”的角度探寻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张双立以军队政治教育为基点分析了政治教育的规律,并把它表述为:政治教育以宣传马列主义、毛译东思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主要内容,以提高人的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推动社会历史前进为目的。政治教育规律要同人的思想发展规律及社会发展规律同步运转,共同发生作用。[25]该观点实际上是在规律命题中阐发军队政治教育的内容、目的和任务,并没有论述规律自身。
还有学者从“心理教育”的角度探寻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胡凯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基本心理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主导的施教系统与受教育者接受心理之间的矛盾。由此,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基本心理规律是:教育者的施教必须适应并主动超越受教育者的接受心理,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26]应该说,这种研究路向较好地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范围。
(二)就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领域展开研究
彭永渭在1981年发表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初探》一文,是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角度探讨规律的最早的文章。其后,不断有学者对此展开研究。周光迅等撰文指出:“服务引导”和“适应提升”规律分别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关系与内部关系的基本规律,而“价值规律、要素协调规律、同步完成规律”是具体规律。[27]孙晓峰则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总结为“目的性和导向性规律;层次性和针对性规律;预见性和主动性规律;激励性和示范性规律;疏导性和及时性规律;真实性和感化性规律;关联性和结合性规律;社会性和广泛性规律。”[28]还有学者从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展开探讨,提出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应遵循“双向互动规律;因人适宜规律;情感感召规律和利益相关规律”,倡导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努力探索和掌握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29]此外,个别学者就军队、农村、社区、网络等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做出了探索,但总体上研究成果并不多见。
(三)就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展开研究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的张艳国、谢芳探讨了社会转型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个规律,即思想政治工作成效与工作对象的个体素质、工作者的整体素质以及执政党的重视程度等成正比。同时,作者还分析了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中的若干关联项,即着重考察立足中国与面向世界、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社会主体与社会实践、个体需求与社会需求、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工作对象的辩证统一关系。[30]尽管这种分析实质上并不在规律的范畴之内,但把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研究和社会转型结合起来考察还是值得关注的。另外,面对全球化浪潮,毕红梅亦指出,在经济全球化视域中,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动态平衡规律、和而不同规律、开源引流规律及整合超越规律”,以实现本土思想政治教育与全球思想政治教育的交流与融合。[31]还有学者从其他一些现实热点出发进行了相关研究,不再一一赘述。
四、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评析
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观点既包含了30年来学者们的不懈努力与探索,也包含了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认识的不成熟性。综上,现有的研究成果:
(一)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内涵作了明确界定
具体区分了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以及整体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尽管这种区分还是不明晰的,不同学者的概括和总结也略有差异,但对规律固有性、本质性、稳定性和必然性的充分把握,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体系的建构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内容作了系统研究
学界把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看做一个系统,从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和整体性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的论著、论文不仅数量上逐渐增多,质量和水平也不断提高,大大推进了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科学化水平。而在具体表述上,学者们因为角度和层次的差异致使研究结果呈现多元化趋向。
首先,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分类没有达成共识。有的把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分为基本规律和具体规律,有的还增加了主要规律,有的根本没有做出系统的区分。同时,各个规律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厘清。如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之间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和具体规律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个具体规律之间的关系等。如果不能理清这些范畴之间的内在关系,将严重影响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深入探讨。
其次,实际研究过程中还存在诸多误区,比如:a)对规律的总结存在大量的交叉现象,同一条规律或被列为基本规律,或被列为具体规律等。交叉现象的出现表明部分学者没有真正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和具体规律的区分标准。b)有学者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务、特点、作用、方法和途径等要素等同于规律本身;把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与其本质、原则等也完全等同起来。这种误解主要是由于没有彻底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内在规定性,杂乱的研究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体系的整体构建。c)还有学者由于对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和目的进行狭隘化理解,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作了狭隘化理解。比如有人把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单纯地理解为党的政治性任务的完成等等。d)一些研究成果主要依靠逻辑推演,而不能建基于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历史性和现实性考察。在思想资源的利用上,更多依赖教育学等学科,没有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身的独立性。
(三)部分学者能立足于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前沿,以特定的视角和领域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还有部分学者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对如何运用规律进行了初步探究。这种尝试性的探索,把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引向深入。但总体来看,对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成果偏少,还处于起步阶段。针对于此,面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新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已发生重大变化。由此,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需要面向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新环境,扩展和深化相关研究。比如,全球化的发展已经把国家间意识形态和文化话语权的争夺提上日程,加强全球化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势在必行;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观多元化的现实,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并积极运用相关研究成果也显得格外突出;网络空间的生成已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生态,深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将是崭新的时代课题,如此等等。
(四)在研究方法上,现有研究灵活运用了系统论的方法
把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体系看做一个多侧面、多层次、多维度的系统。这种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是可靠的、科学的。同时,在研究过程中,也适当运用了教育学、哲学、心理学、德育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采他山之石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理论的发展。但研究方法的利用还比较单一,没有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方法论体系,致使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具有了一定的广度,但欠缺深度。如何构建一个科学的、综合的、多学科交叉的方法体系,也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一个重点。
[1][13]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14.
[2]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19.
[3]胡沫,孙其昂.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哲学视域[J].江汉论坛,2004,(8).
[4]黄少成等.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单一性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多样性的对立统一[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2).
[5]石亮元.思想政治工作原理初探[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74 -85.
[6]齐锡鹏.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初探[J].理论观察,1986,(2).
[7]邱伟光.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190.
[8]张丽华.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运用[J].求实,2005,(6).
[9]曾德保.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途径[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10).
[10]吕霞.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规律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3,(3).
[11]孙其昂.思想政治工作规律论要[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
[12]张蔚萍.思想政治工作学教程[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54 -63.
[14]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152 -178.
[15]王礼湛.思想政治教育学(修订版)[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114 -120.
[16]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80.
[17]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96.
[18]张庆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探析[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2004,(4).
[19]陈宗章.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体系的系统建构与多学科透视[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3).
[20]张震环,桑春红.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体系探微[J].思想教育研究,2012,(9).
[21]杨生平,隋淑芬.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37 -146.
[22]罗洪铁,董娅.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基础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10-121.
[23]王志洲.学校德育规律与方法摭谈[J].中国德育,2007,(4).
[24]吴倬.论“以知识教育为依托实现科学价值观教育”的德育规律[J].教学与研究,2002,(9).
[25]张双立.略论政治教育规律[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0,(1).
[26]胡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心理规律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3).
[27]周光迅,卢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若干哲学思考[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28]孙晓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N].光明日报,2008-09-08.
[29]房桂芝,董礼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探寻[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30]张艳国,谢芳.论社会转型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及其内在关联性[J].江汉论坛,2006,(11).
[31]毕红梅.经济全球化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