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服务现状及创新服务探索
2014-08-15黄云
黄 云
(河南大学,河南 开封 475004)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尤其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随着我国高等院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层次的扩展,随着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等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广大高校师生和校内外科研人员对图书馆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图书馆在服务模式、服务内容上必须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才能适应读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应将读者需求同知识、资源和技术有机结合起来。笔者针对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者如何在保证传统服务的前提下,不断创新服务形式和内容这一课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改进当前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有所启发。
1 当前高校图书馆服务现状及原因分析
1.1 图书馆服务资源少而过时
随着新兴学科的兴起,馆藏建设缺乏考虑学科发展的需要,馆藏信息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开放的教学科研需求。因为采访、编目、排架、流通的整个循环周期时间较长,即使读者可以借到某些文献资料,也会因为科技的快速发展致使这些资料的内容有些滞后。前几年,由于不少高校为了扩大规模,或多校合并,或开辟建设新校区,多校区并存情况下的图书馆也分区而设,而且自成体系。所以文献资料的总数量虽多,但复本量多,而且质量较差,或外形变色变形,或内容过于陈旧,记载新信息的图书较少。还由于经费等原因,不少高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也不丰富。
1.2 文献资源利用率不高
目前,大多数图书馆均采用分类排架为主的“线性排架体系”管理文献,而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却有着不同的读者群体和类型。读者需求的多样性要求图书馆文献排架方式也要多样化[1]。由于和分类索书号不一致,线性排架法以外的排架方法很少得到大量采用;然而文献浩繁,书架林立,很多读者不懂图书分类法,又鉴于有些年龄大的读者不懂或不习惯用联机检索,即使检索到了也不容易找到所需文献的存放位置,这样就导致读者与藏书的脱节,不少好书被束之高阁。在这样的情形下,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不高,势必造成浪费。
1.3 创新型管理人才匮乏
当前,不少高校图书馆缺乏创新型管理人才,其多数工作人员学历层次低,专业人员少,就连原本应有的英语、信息、计算机管理人才都缺乏;而且工作人员中知识结构、职称结构也不尽合理,不懂先进的管理理念,不懂先进设施的操作。在落后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下,图书馆的一切活动还只能是围绕着文献资料展开,以收集、保存图书、期刊、报纸等文献信息资料为主,服务项目局限于简单的、模式化的借阅、收缴服务。这种简单机械的借与还的传统服务模式,可以称之为“以书为本”的被动服务,缺乏人本意识。
正由于缺少创新型管理人才,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各种文献资料只进行简单的分类登记,按种类次序号上架后,等读者上门检索和借阅,读者根据检索信息索要什么文献资料,馆员就给找什么文献资料,对图书资料信息的更新、流通程度、利用程度和读者借阅的满意程度很少顾及。从形式到内容、从设施到人员等各个环节都缺少“新”,试想这种服务能赢得师生和社会的满意吗?能为教学科研提供优质的服务吗?因而,馆藏资料信息的利用率低,读者的满意率也低,工作只能简单应付,更别谈高层次的创新服务了。
2 改变图书馆服务现状对策探索
通过对高校图书馆服务现状的分析,其症结在于图书馆工作的各个环节缺少一个“新”字。毫无疑问,要想改变图书馆服务现状,就必须在创新上下工夫。
2.1 创新图书馆服务工作理念
图书馆要创新服务,确立与社会相适应的“以人为本”的主动服务理念,关爱读者,一切为了读者,与读者建立一种平等的、相互沟通合作的服务关系,就应该给读者创造一个宁静、典雅、宽松的服务环境[2],使读者在选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时,能感受到一个充满人情味的精神家园,从而赢得读者的关注度,提高学校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同时也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拥有广博的知识水平,较强的综合工作技能和勇于开拓、不断进取的创新意识,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以满腔的热情为读者服务。以人为本的高校图书馆,应该是将人作为高校图书馆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而不是传统的控制、量化和行为程序化的管理[3];所以应该重新定位和认识馆员的作用,通过长期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训和各种交流活动,使馆员的业务水平有长进、有突破。馆员要掌握本馆图书排架规律、藏书范围、藏书规律;同时要经过采编,期刊管理、流通、典藏等业务,要在实践中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图书馆的一些专业技能,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以满腔的热情为读者服务。
2.2 创新图书馆服务工作思路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二级单位,为全校师生员工提供服务、存储、搜集与整理学校的各种形式的知识。而高校作为生产知识最集中的地方之一,高校图书馆有着相当丰富的文化底蕴与相当集中的智力资源。因此,高校图书馆要想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应该创新工作思路,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以提高服务质量和自身的建设水平。譬如说,高校图书馆可以采取与相关机关单位联合进行科研公关,发挥自身的信息检索、情报资源、网络技术等方面优势,单独或联合研发资源检索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等,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高校图书馆也可以走出学校,在社会中开展图书宣传、科教培训、智力开发等服务,发挥图书优势,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发挥高校传播知识的优势,努力满足城市社区,企事业、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乡镇的信息需求,担当起更高的社会责任。可采取公益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在为地方企业服务的同时,也可以争取效益好的企业的支持,得以及时更新设施和信息资源库,甚至创造条件对工作人员进行经常培训,以促进图书馆自身建设。
2.3 不断更新和提供个性化的文献资源
不断提供与时代、市场和教学科研紧密联系的新的文献资源是做好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基础。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学科建设也以市场为调节杠杆,教师与专门的科研人员等的教学、科研也是对新的科学技术的反映,所以高校图书馆应该根据需要适时更新馆藏资源,利用多种途径获得新的资源。
高校图书馆应该依托高校文化积淀、馆藏期刊资源建设富有特色的电子期刊,电子期刊资源不但丰富,而且便于读者查找、浏览实时效性强。高校图书馆除了通过正常渠道获得基础信息资源以外,也可通过馆与馆之间的互借、文献传递、电子文献网等方式获得馆藏信息,实现资源的多样化,并将多种来源的知识信息资源集成后提供给用户,当然只有对这些知识信息资源进行全方位的整合与集成,才能保持知识体系的整体性和关联性。
高校图书馆还应该不断提供富有个性化的文献资源,个性化服务是围绕特定用户的喜好和习惯开展的服务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为此图书馆应以个性服务为理念,在服务内容上满足个性读者的需求。为此图书馆应把各个专业的教师任课情况了解清楚,为他们进行分层服务。这项服务图书馆应派专人负责,把教师分为3个层次,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以下职称;根据教师任课的情况再把文献资源分为3个层次。图书馆专业工作人员根据教师们的教学需求,把信息资源整理出来,通过教师的邮箱或QQ发送给他们,他们也可以通过邮箱或QQ向图书馆提出信息的要求,图书馆根据信息需求分门别类为教师提供各自信息资料,满足教师们的信息需求。这样,图书馆的信息文献得到了教师们的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既满足了读者的个性需求,又提高了利用率[4]。
2.4 图书馆应创新拓展服务方式
结合馆藏文献和读者需求,对文献资源按“大公共”、“小专题”模式创新整合[5]。 “大公共”是指将文献资源从整体上、从大的方面仍旧按传统的线性排架法进行布局;“小专题”则是在前者的基础上依据某些局部文献本身特色、相对稳定的读者群、热点等元素,将其按特色进行专题归类,以更好地满足相应读者的需求[6]。为了进行服务创新,可以对相关文章进行二次加工,以知识信息的搜索、组织、分析为主要基础,提供能够解决问题的切实方案。高校图书馆服务内容的拓展可以从纵向和横向加以展开。电子期刊将逐步取代印刷型的期刊,通过网络不仅便于查找、浏览,而且实时效性强。能够促进期刊信息资源信息服务的层次,只有通过建立有特色期刊数据库,才能依托高校文化积淀、馆藏期刊资源在网络环境下真正开展。现今的高校图书馆需要提供多功能服务方式,尤其是利用网络开展服务的方式[7]。因此,它收藏和提供信息的来源必须是多渠道的。
3 建立创新服务策略有效落实的保障机制
3.1 建立创新人才的队伍建设机制
人是所有因素中最重要的,只有拥有一定数量的创新人才,图书馆服务水平才能得以真正提高。笔者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图书馆创新人才应该具备这几个方面的特征:敬业和奉献精神、敏锐的创新意识、科学管理能力、较强的获取和分析加工信息能力、娴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较高的英语能力和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等。为了保证创新人才的培养,建立有效的机制很重要。如建立学习、培训机制、灵活选拔使用创新人才机制、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创新人才的留人机制、合理的进人机制等。
3.2 建立调查研究的长效机制
掌握用户信息需求的特点,拓展深层次服务,有针对性开展咨询、检索、专题服务。如调研学校的重点学科、重点项目、重点读者等,只有了解到这些真实的信息,才能对期刊信息资源进行分析鉴别,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有特色、全方位的服务。而且要建立适宜的机制,使调研成为一种制度、一种惯例,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保证调研活动长期延续下去。
4 结语
高校图书馆是国家精神文化和科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高校科研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基地。因此,用科学发展观去探索图书馆的管理模式,积极推进高校图书馆快速健康发展,适应信息时代下高校教学与科研对高校图书馆的新要求,是提升高校图书馆效率和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围绕图书馆工作,注意调节服务,进行创新性研究是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的关键。
[1]叶惠玲.网络环境下高职图书馆信息管理与服务的思考与实践[J].信息职业教育,2013.4:50-53.
[2]蒋永福.图书馆学也是一种人学[J].黑龙江图书馆,1991(6):21-24.
[3]王 边.略论大学图书馆工作的人文精神[J].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2013(3):319-321.
[4]蒋 慧.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创新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工[J].科技风,2013(5):240-241.
[5]琚文文.做好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探讨[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2013(4)81-82.
[6]刘红梅.基于RFID应用的图书馆服务创新——以深圳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论坛,2012(2):56-58.
[7]汪志刚.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历史演变与创新策[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2013(4):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