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4-08-15王艳芬
王艳芬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 河南安阳 455000)
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中重要的基础学科,具有专业性强、与临床联系紧密等特点,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专业后续课程的理解和把握。而其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巧妙地设计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作为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结合教研室以往实验课经验,从以下几方面对实验课教学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1 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认真做好预实验
即便是验证性实验也往往会受多种因素影响产生异常结果,为了能迅速、正确解释实验结果,作为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预实验的重要性,每次在实验课之前,教师应先进行预实验,充分理解实验项目对准备工作的要求,熟练掌握实验过程,深入分析实验的疑点、难点及注意事项。通过预实验教师不仅能增强自身的实验技能,还可以及时发现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找问题出现的原因并予以解决,为学生实验操作提供借鉴,提高学生实验的准确率和成功率。如革兰氏染色法是医学微生物学实验中最经典也是最基础的实验之一,但同时也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干扰。染料的配制、培养物的情况以及脱色时间的长短,对染色结果的影响很大,往往会导致染色不明显甚至出现假阳性或者假阴性的结果。再比如抗酸染色预实验时发现:有些染色片分枝杆菌标本很少甚至没有,有些染色片分枝杆菌标本比较多而且很典型。分析后得知:标本少的染色片是因为在取样时没有充分搅匀痰液。之后在学生做抗酸染色实验时,我们强调这一关键操作步骤,提醒学生改进不当的操作方法,使得抗酸染色实验的阳性率明显提高。因此,教师只有认真做好预实验,对实验操作过程和结果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保证学生实验的顺利进行。
2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1 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学生感性认识
现代教育技术因其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的优点,在理论课上被广泛的使用并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将实验课的内容也制作成CAI课件,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既生动又形象,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个有效手段。上课时,让学生边看、边做、边讨论,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大大缩减教师板书的时间,提高教学效率。高职高专医学生学制较短,在学学习时间只有两年,基础课程的学时被严重压缩,导致实验学时更加缺乏,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实验课教学,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操作,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此外,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图片和动画引导学生有序、有意地观察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2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维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要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启发性原则做到重在启发、贵在引导。
在讲解实验原理或实验的操作注意事项时,从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答案,将单向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双向的互动式教学,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比如在演示革兰氏染色法时,边演示边提问学生:“为什么我每个操作步骤都要在火焰上灼烧接种环?”学生通过主动思考自然会增强无菌观念,加强无菌操作技能的锻炼,这种启发式的实验教学方法既能及让同学们深入领会操作要领,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如,在做细菌药物敏感实验之前,首先给学生介绍由于抗生素的不适当使用,造成耐药菌株逐年增多,医院感染已经成为医学界瞩目的问题。然后引出:在对某一感染性疾病进行治疗时如何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呢? 通过这种启发式引导方法,不但可以使学生增强慎用抗生素的危机意识,而且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该实验的重要性,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再比如在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时,学生发现当灭菌锅压力表升高到103.4kPa时,温度一直维持在100℃,而不是理论课上讲的121.3℃,引导学生分析温度不能继续升高的原因让学生意识到灭菌时排尽冷空气的重要性以及高压蒸汽灭菌法的原理是利用高温而不是高压。
3 对实验项目进行调整与改革
3.1 调整实验内容的顺序,使其更具系统性
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中往往把革兰染色法安排在细菌的培养、分布和细菌的生理等实验项目之前。知识点凌乱,实验内容缺乏逻辑性,因此可对实验顺序进行调整。在学生通过观察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熟练掌握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后,把实验项目的开设顺序调整为:基本培养基的制备——细菌的接种方法——细菌的分布及生长现象观察——革兰染色法消毒与灭菌。按此顺序安排实验内容可以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如何对细菌进行培养和接种,之后可观察其分布和生长情况,通过革兰染色对细菌进行分类以及怎样消毒灭菌,帮助其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梳理成一个整体,让知识点在实际应用中得以体现。对实验顺序进行相应的调整有利于克服传统实验教学逻辑性不强的缺点。通过让学生连续地做完相应的实验,解决因为知识点零乱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容易产生疲劳等问题。
3.2 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传统的实验教学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我们通过设计一些统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把细菌的培养与形态学鉴定方法相结合,组成综合性实验。此外开设少量的设计性实验,如临床标本中病原性球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等。这样的实验模式改变了教师安排、学生照做的模式,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培养了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严密的科学方法,通过独立分析问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临床医学课程及将来从事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张敏,杨锦荣.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教学改革与探讨[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1,24(7):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