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塑料包装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4-08-15陈更新

上海塑料 2014年4期
关键词:塑料包装塑料标签

陈更新

(上海市塑料制品工业研究所,上海 200237)

1 塑料包装行业的现状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商品包装承担着保护商品、便利储存运输和宣传美化等作用。

我国是塑料生产大国,也是包装制造和消费大国。塑料包装在包装产业总产值中的比例已超过30%,在工农业生产各个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塑料包装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尤为可喜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塑料包装行业可持续快速发展,塑料包装工业总产值年增长速度超过了国民经济的平均发展速度,达到10%以上。

在所有塑料包装材料中,产量占首位的是软包装薄膜,占塑料包装材料产量的47.26%。在软包装薄膜中,复合膜产量又占10%左右。十一五期间发展速度较快的塑料包装产品是塑料编制品和中空容器,其次是塑料薄膜产品。

塑料包装是塑料材料中最主要应用领域之一[1],特别对热塑性材料而言,包装业的需求和发展直接改变或引导着塑料材料制造和加工技术的发展方向。从总体上讲,目前塑料包装材料和制品面临着三个方面的压力:一是需提高制品的性能,如增加材料和制品的功能性能,如透明性、耐热性、力学强度和阻隔性等;二是来自环境保护方面的压力;三是降低成本的压力。这三个方面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其结果除了个别场合外,只有在这三个方面能达成妥协的材料和制品才有最大的巿场空间。然而,需求将带动科学技术的进步。规模化生产使成本大幅下降,制造出质优价廉的材料[2]。

2 塑料包装行业的发展趋势

2.1 服务化

现在全球制造业竞争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一些大型跨国公司把原有独立生产产品都出让给了竞争对手,而不是进入竞相降价的恶性循环。同时这些跨国大公司集中精力为客户群提供全方位服务。经过重大战略转型,这些大型跨国公司大多扭亏为盈,还使那些生产和制造同类产品的竞争对手变成自己的产品供应商,从而把竞争对手推到了产业价值链的低端,而自己提升到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解决问题的价值链高端。

近两年来,巴斯夫、杜邦等世界七大塑料生产商的发展战略表明:它们的核心市场理念是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这些方案则是服务型制造业的主要内容,从而这些国外同行本身成为服务商,站在产业价值链的高端。这表明市场的选择已经从产品导向转为解决方案导向,服务型制造业由此确立了其市场地位。

服务型制造业的优势:(1)容易形成市场竞争差异化;(2)产品利润、附加值高;(3)市场发生变化,制造业随着应变;(4)与客户和前方行业的接触期延长;(5)后期服务的利润更高。

2.2 标准化

标准是质量保证的技术支撑,是企业规范生产过程、制造合格产品的基本保证。不管你的产品技术含量如何高,甚至达到国内外一流水平,由于核心技术不掌握,产品标准不是你制订,你仍然只能是二流甚至三流企业。添加在塑料包装薄膜中的粉体材料,应用越来越广,生产厂家也越来越多,但很多都没有对应的产品标准,造成对产品的质量供需双方没有统一参照与验收方法、仪器等,所以产品标准制订工作是行业发展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2.3 绿色化

绿色包装除了具有包装的一般特点外,还具资源利用率高、对环境影响小、适用功能全等特点。

资源是有限的,怎样把有限的资源经过谋划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据报道,塑料回收率,德国为27%,日本26%,美国20%,中国9.6%。加快塑料包装废弃材料利用步伐,是当前科研、生产的重要前沿课题。

2.4 纳米化

纳米材料被称为“21 世记最有发展前途的材料”。它是由金属氧化物、无机非金属或聚合物的纳米级微粒及它们的凝聚态固体和复合体组成。由于纳米微粒尺寸极小,所以具有独特的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界面效应、体积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小尺寸效应等。由纳米微粒构成的纳米塑料体系提高了塑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增强了塑料的阻隔性,使氧气、二氧化碳的透过率下降,并提高了塑料的透明性、颜料的着色性能,还提高了塑料的阻燃性和材料的尺寸稳定性能。

常见的纳米材料是改性纳米矿物材料。通常将非金属矿物经物理或化学方法制成纳米材料,如膨润土经提纯、改性和分散处理后获得纳米蒙脱石。在聚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纳米碳酸钙体系中,采用适当分散处理方法,纳米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仅3%~4%,塑料制品的抗冲击强度提高了4倍。

2.5 易封易拆使用方便化

容易封装、容易拆卸、使用方便,将是包装塑料制品生产商追求的目标。例如:1kg砂糖小包装,原用平口袋热封装,现改用夾链自封袋外加一道热封装。用户使用前剪去热封,倒出需用的砂糖,留在袋内砂糖可用夾链条封上备用。这样人性化处理的包装商品,使用方便。

2.6 包装设计创新化

产品的设计是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美国每年20%左右的零售额增长的拉动力来自产品设计创新,主要包括色彩与款式的创新。

品牌是企业产品质量和服务的特有标志,同时也是企业的一种承诺,包含企业的文化、形象、价值、个性、经营理念、商业模式、信誉等诸多内容。对中小企业而言,通过宣传,在短时间内让消费者认同其品牌,并对该产品产生认知感是十分重要的。

近年来,一些意识超前的企业纷纷运用品牌的利器,取得了竞争优势,从而确保企业的长远发展。推行品牌建设,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品牌竞争力,进一步发挥品牌的示范效应,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业内较强竞争力的优秀企业。

2.7 包装智能化和功能化

智能包装技术充分体现了高新技术在包装领域中的优势。它不仅能反映包装物的质量信息和商品流通信息,而且给物流管理和消费者带来了很多方便,还能监测包装物的质量,警示食品等包装产品的保质保鲜程度,从而保证食品卫生安全。

目前智能化包装有以下几类:

2.7.1 自适应包装

自适应包装技术就是模拟食品所需的环境参数,而自动调节食品在储藏与转移中的环境变化,使包装中的环境能最大限度地实现食品的储藏与保质要求。

2.7.2 显窃启包装

显窃启包装是指为防止开启、偷换、撕破、恶作剧等行为而对物品采取的某些特别技术措施。通过这种措施可以判断物品在外包装开启前的安全性。

2.7.3 可跟踪性运输包装

可跟踪性运输包装是指在运输和流通中包装物品及容器被全程跟踪,以便管理者及时完成对其流通渠道和运输路径的优化调整的包装。这种包装技术是在容器或托盘上装有电子芯片,可以追踪记录各种信息,能够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被读出。

2.7.4 智能标签

智能标签的核心是含有IC 芯片的射频电路和传感器,内部装有可程序化的集成电路和天线。它可通过无线射频信号与读写装置进行信息的接收和传输,具有产品鉴别、防伪、防盗、管理等多种功能。它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产品条形码标签的升级和更新的产品。智能标签具有小、薄、柔等优点,还具有读取数据信息快,并可依特殊命令读取ID 号码和一些特殊信息等特点。智能标签有防冲撞的读写特性,并且能同时读写多个电子标签。智能标签可以携带数据,并可将其芯片中存储的数据通过专门的读卡器以无线的方式快速读取,在工作过程中还可非常方便地对其数据进行改写。智能标签在使用时可以做到无需连线、无需电源、无需接触,还可在射频频率上进行变化。在智能标签中,可植入多种材料内部的特性和可读取的功能,广泛应用于无线识别领域,如产品识别、质量监控、票证、资产管理和提供系列追踪管理等应用。智能标签为防伪、物流管理领域提供了多变的新工具。

2.7.5 食品智能包装

食品智能包装的主要作用是可以警示食品的保鲜程度,指示食品是否变质,保证食品的食用安全,还能延长食品保鲜期,从而更好地保证食品的安全和原有风味。

2.8 轻量化和减量化

塑料包装的轻量化和减量化的目的在于促进塑料包装行业走低碳经济之路。其实质是能源高效率利用,清洁能源开发,以及改变大量依赖于资源投入的经济发展模式。

轻量化的塑料包装产品——微孔发泡塑料材料。它的泡孔直径只有1~10μm,泡孔密度达到109~1 012 个/cm3,发泡塑料制品的密度与纯塑料的密度之比为0.05~0.95。与不发泡塑料相比,微孔发泡塑料使用寿命延长5年,断裂韧性提高近5倍,冲击强度提高6~7倍,吸收的能量增加5~7倍,比强度、比刚度提高3~5倍,广泛用于食品包装、汽车及飞机零部件等方面。

减量化就是减少过度包装、降低塑料原材料的使用量。目前塑料制品设计采用的安全系数普遍偏高。在保证塑料制品质量、性能使用要求前提下,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强度等性能优化设计,将塑料制品壁厚减薄,达到质优价廉、节约原材料的效果。

另一条轻量化的重要途径就是降低添加在塑料产品中非金属材料无机粉体,如碳酸钙、滑石粉、云母粉、硫酸钡等用量。

我国学者钟孟光博士首创多功能PVC 增强助剂“MagFil-T”。它能在无机粉体大量填充情况下,PVC制品的密度不变或基本不变,拉伸强度提高10%~25%,弹性模量提高10%~20%,冲击强度提高20%~60%。经过十余年研究,采用与传统研究不同思路,建立以表面沉积化学、金属有机配位化学、表面聚合理论和超网络拓扑理论为主要特征的新型界面化学设计理论。根据高分子材料的近程结构、远程结构、晶态结构和聚集态,精心设计开发出特殊粉体处理技术。该助剂适用于PVC硬、软制品,CPVC制品,EVA 制品等。

3 结语

我们研究开发的改性碳酸钙、改性滑石粉及其母料,是在塑料多元复合共混改性理论指导下,实现了无机粉体轻量化。改性碳酸钙、改性滑石粉的密度较普通碳酸钙、普通滑石粉的密度小。其原理就是将改性塑料作为一个体系考虑,进行多元复合共混改性处理,使得整个塑料制品的密度下降。与钟孟光博士的产品不同,我们的产品可以使用在通用塑料和大部分工程塑料中。限于实验室试验,规模化生产报道有限。我们将继续努力与同仁加强交流,携手前进。

[1]曹家鑫,译.复合材料包装[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88.

[2]杨福馨,吴龙奇.食品包装实用新材料新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塑料包装塑料标签
2021 年《塑料包装》期刊
《塑料包装》2020 年期刊订阅单
无惧标签 Alfa Romeo Giulia 200HP
不害怕撕掉标签的人,都活出了真正的漂亮
塑料也高级
标签化伤害了谁
2014年塑料包装膜行业运行数据解读
科学家的标签
塑料
关注食品塑料包装的安全隐患及其控防措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