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首水库工程坝址比选与坝型确定
2014-08-15上官丽霞
上官丽霞
(晋城市水利局水产站,山西 晋城 048000)
1 工程概况
云首水库位于晋城市沁水县固县乡云首村村北,属黄河流域沁河水系端氏河支流十里河。十里河发源于海拔约1 500 m左右的雨井山、灰菜岭一带,坝址以上控制流域总面积218 km2。拟建大坝坝型为堆石混凝土重力坝,设计最大坝高37 m,坝顶高程794.00 m,总库容174.3万m3,是一座以供水、灌溉为主,防洪为辅的小(一)型水库。
根据晋城市大水网规划,云首水库为晋城市“两纵两横”“井”字型大水网第一纵骨干工程的起点,供水包括工业供水和农业灌溉,工业供水范围为端氏、嘉峰工业园区的工矿企业,农业灌溉供水范围包括固县乡云首水库下游附近的村庄。
2 工程选址
云首水库工程位于沁水县固县河上,根据流域地形地质条件,选择上下两坝址进行比选,两坝址相距520 m。上下两坝址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水文地质条件基本相同。
2.1 地形地质条件
上坝址谷底宽约40 m,设计正常蓄水位处河谷宽约130 m。谷底基岩埋深较浅,地质条件较好,但左坝段黄土台地宽底较宽,约70 m,覆盖层埋深厚于下坝址。下坝址地面高程相对高差128 m,为低山区,基岩岸坡较陡,土质岸坡相对较缓,坝轴线处河床85 m。上游150 m处为一较大的冲沟,展布方向与河流基本垂直,长2 km,沟口宽40 m。左岸为堆积岸,岸坡呈梯田分布,卵石(块石)混合土、低液限黏土大面积覆盖。坝址区河床宽30~80 m。河漫滩主要分布在河床左侧,宽40~70 m,高出河床1~2 m,堆积物由卵石混合土、漂石混合土、粉土质砂、低液限粉土组成。
从坝址区地形条件看,上、下坝址河段顺直,岸坡较稳定,均具有筑坝条件。河谷底宽上坝址窄、下坝址宽,上坝址河床高程高于下坝址河床高程,在两坝址处地面控制建筑建坝条件下,上坝址地面以上大坝高度较下坝址稍高。
总体而言,两坝址地质条件基本相同,地形一宽一窄,坝址均为“U”型横向谷,且为同一地层。
2.2 枢纽布置及工程投资
上坝线方案坝顶长161 m,非溢流坝段长89 m,溢流坝长72 m,最大坝高29 m。该坝址校核水位以下库容106万m3。总投资4 810.78万元。下坝线方案坝顶长204 m,沿坝轴线从左至右依次为左岸非溢流坝段、引水坝段、冲砂坝段、溢流坝段及右岸非溢流坝段。非溢流坝段长102 m,溢流坝长102 m。该坝址校核水位以下库容174.3万m3。总投资5 729.67万元。
从枢纽布置看,上、下坝址重力坝方案布置基本相同,该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供水,两坝址的引水坝段均布置于大坝左岸,冲砂底孔及冲砂闸布置于引水坝段右侧,坝顶表孔泄洪,枢纽布置紧凑,管理方便。从结构布置上看,两坝址相差不大。
从工程投资分析,上坝址坝体工程量较小,整个枢纽的静态投资较下坝址少918.89万元。
2.3 水库综合效益
上坝址兴利库容43万m3,下坝址兴利库容68.2万m3,下坝址较能满足综合开发任务要求。下坝址调节库容60.3万m3,较上坝址调节库容多17.30万m3,调节性能较好。因此,从水库综合利用效益看,下坝址优于上坝址。
2.4 库区淹没损失
上、下坝址库区淹没耕地分别为15.69 hm2和9.69 hm2,淹没林地4.55 hm2和2.78 hm2,淹没公路0.8 km和0.3 km,淹没电线2.6 km和1.5 km;上坝址淹没范围在某高程处有一煤层气抽气站,抽气设备及电路、管线等费用为430万元,每年产气收入100万元,淹没补偿费用较大,且调解难度大。水库淹没处理补偿投资上、下坝址分别为825.58万元和243.82万元,从淹没补偿费用比较,下坝址优于上坝址。
2.5 施工导流及建设工期
上下坝址地质、水文条件及主要建筑物型式和布置的差异较小,仅坝体工程量因大坝建基面高程不同,河床宽窄不同差异较大。上坝址河床较窄,采用导流洞导流,开挖量较大,下坝址河床较宽,采用分期围堰导流,围堰可利用开挖土方,开挖量较小,施工总布置差别不大,建设工期相当。
综上所述,上、下坝址地质条件基本相同,均具备修建重力坝的条件,由于下坝址有利于枢纽建筑物布置,管理方便,兴利库容大,较能满足综合开发任务的要求,调节库容较上坝址方案多17.3万m3,调节性能较好,且下坝址淹没损失较小,施工方便。经综合分析,推荐采用下坝址。
3 坝型选择
3.1 坝型初选
从坝址地形上看,两岸地形大体对称,覆盖层较深,随高程的增长,两岸河谷趋于平坦,河谷宽高比约9.1,不具备兴建拱坝的地形。坝址区附近缺少土料和砂卵石,两岸坡虽较缓,但地形上没有可供溢洪的垭口。该水库200年一遇洪峰流量1 483 m3/s,30年一遇洪峰流量788 m3/s,设置溢洪道需要考虑深边坡开挖,对山体破坏严重,且工程占地较大,增大投资;如采用坝身设溢洪道的溢流面板堆石坝,溢洪道单宽泄量达50 m3/s,单宽泄量较大,由于工程地处Ⅶ度地震区,溢洪道建在以松散介质为材料、人工碾压填筑的堆石体上,一旦大坝和溢洪道沉降变形过大,坝身高速泄洪时溢洪道将发生渗透破坏,进而对大坝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故不宜采用面板堆石坝。
从坝址地质条件上看,坝基岩性主要为细砂岩,岩石较坚硬,不存在软弱结构面,产状为N10°~30°E·NW∠3°~5°,倾向上游,在岩层结构上不存在不稳定因素,坝基总体稳定性较好;左、右坝肩岸坡岩质坡度较陡,岩体强度较高,不存在软弱夹层,大多数节理裂隙面倾向与临空面相反或大角度相交,节理面倾角一般大于临空面倾角,对稳定影响不大,故左、右坝肩整体稳定性较好,适宜建重力坝。
从筑坝材料上看,坝址位于石山区,坝址附近石料贮量丰富,适宜修建以石料为主的坝型。
根据以上分析,坝型初选浆砌石重力坝和堆石混凝土重力坝两种坝型进行比较。
3.2 重力坝坝型比较
重力坝坝型确定后,在对坝体材料、施工技术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提出采用自密实混凝土、块石作为主要筑坝材料的自密实混凝土重力坝方案,通过与浆砌石重力坝进行技术比较,确定坝体材料。
从工程量及投资上来看,两种坝型结构设计相同,但混凝土用量堆石混凝土方案较浆砌石方案工程量较大,砌石方量较浆砌石坝方案小,其他工程量相当。在工程投资上,二者主体工程相差222.7万元,占主体工程投资的3.8%。
浆砌石坝施工技术简单,但砌体需要人工砌筑,施工质量不均匀,工期较长,需人工振捣,受人为因素影响大,且在沁水地区人工费较晋城其他地区偏高。
堆石混凝土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浇筑,靠自身重力填充空隙,施工过程简单,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混凝土仓面的施工人员和机械工作量,现场控制管理更加简便易行;自密实混凝土避免了混凝土振捣密实的过程,消除了人为的不利干扰,施工质量和稳定性更加容易保证;自密实混凝土施工工艺简单,能够提高大仓面混凝土的施工效率、缩短工期;单位体积堆石混凝土的水泥含量少,因此水化温升小,温控比较容易;自密实堆石混凝土具有大块岩石稳定堆积构成的骨架,具有优良的体积稳定性,体积收缩小;自密实堆石混凝土可减少或免除凿毛工序,提高施工速度,但对混凝土配合比要求尤为严格。
自密实混凝土方案所需骨料均可从当地石料场购买,减少了部分征地手续,价格相对便宜;两方案由于块石料无法外购,必须自采,从而增加了部分料场征地。
由于该工程河谷较宽,施工作业面大,适合机械化施工,经比较,推荐自密实混凝土重力坝方案。
4 结论
经综合分析比较,选用下坝址作为首选坝址,坝型选用堆石混凝土重力坝坝型。该工程的兴建,不仅可以解决端氏、嘉峰工业园区部分工矿企业用水,还可解决固县乡云首水库下游附近的村庄农业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