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澜兴利竞风流——记山阳县水务局副局长杨平富同志

2014-08-15高升银

陕西水利 2014年4期
关键词:山阳山阳县规划设计

◎高升银

山阳县的老百姓和历届领导都知道,山阳有一个出名的水利专家,他还是一本水利“活档案”、一名水利战线上的拼命三郎。他就是山阳县水务局副局长杨平富。

1987年从陕西省水利学校毕业的杨平富,始终战斗在水利第一线,与山水为伍,与泥土作伴,与水患灾害搏斗,几乎踏遍了山阳的山山水水,沟沟岔岔,跑遍了村村组组,汗洒了座座水利工程,满脑子尽是全县每个流域、每条河流的地形水势和治理状况,心里装着每处库、塘、渠、堰的规划设计、建设成效和运行管理,就这样全身心投入在水利上,无怨无悔地为山阳水利事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与智慧,走出了一条新时期基层水利工作者敬业奉献、默默耕耘的成长之路。

28年来,他编写了“八五”“九五”水利建设规划及13个年度水利建设计划;编制了42个水保、饮水、堤防、灌溉等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图、文、表长达2000余页;起草工程文件、技术总结等各类材料300多万字,参与编写了《中国水旱灾害防治实用手册》;参建和包抓的饮水、堤防、电站、灌溉、水保等各类工程240多处。杨平富的勤奋努力和所取成绩也得到了组织肯定和群众好评,2005年被省水利厅、省人事厅评为“陕西省2000-2004年度农村饮改水项目先进工作者”,参与编写的《山阳县节水灌溉技术引进与推广》获山阳县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9年~2012年先后多次被县政府、市水务局表彰奖励,历任县政协六届、七届、八届政协委员。

勇当水利新兵

上世纪八十年代,因经济社会发展落后,水利投入不足,山阳水利基础设施极其薄弱,旱涝频发,长期给全县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损失。

刚从水校毕业的杨平富正遇上“87·6·5”百年不遇特大暴雨洪灾,当时全县交通中断,到处河堤耕地严重水毁,多数村庄面貌全非。面对严重灾情和群众生活惨状,杨平富暗下决心,立志当好一名水利新兵,要把身心全部投入水毁抢修之中,把所学水利知识全部用在重建家园的规划设计上,就是耗尽青春和智慧,也要最大限度地抗拒洪灾,安澜兴利,造福群众。

正好组织上分配杨平富去离县城一百多公里的水毁严重的照川区水管站工作。一接到通知,他就立即告别家人,背着铺盖,踏着水毁痕迹,一个人徒步赶往百里外的照川小站,带着脚板磨破的水泡,和同事们一道投入到紧张的水毁修复中。大灾当前,分来一个年轻水利干部,区上领导很是重视,凡鱼洞、王闫等边远乡镇水利或行政工作都经常安排杨平富前往,他总是和同事们高高兴兴去落实。山区不通车,每次下乡都要往返百余公里,不知多少次,杨平富都是一个人行走在荒无人烟的天桥沟、王闫岭,但他从未喊怕叫累。刚参加工作,经验不足,杨平富经常向村组干部请教,向当地农民了解洪水资料。在规划设计中,不论是一块地、一道坎,还是一条堤,总是反复思考,力求经济合理,形象美观。工程建设中,他总是以质量为本,效益为先,亲自放好每一条线,看着搁好每块石头。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月过去,杨平富便成为同事们的好帮手,当地群众的好朋友,水利工程的规划师,水患灾害的克星。28年过去了,1987年修复的水磨组河堤依然牢固地守在河边,他包抓的落峪沟、卜吉沟梯田依然造福着一方百姓……

一番初试牛刀,他深切感受到知识是推动工作的动力,是破解难题的钥匙。为了更好地科学规划设计和正确指导水利工程建设,他工作之余反复温习工程力学、工程制图、水工建筑等专业知识,长期订阅陕西水利等专业杂志,勤奋钻研水利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验收行业标准,不断熟悉《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规范》和饮水工程、水保建设等管理办法和政策法规等,努力使业务知识跟进水利发展需要,科学参谋和指导水利工作。为了增强工作的科学合理性,杨平富常常利用和领导下乡检查之机,处处留心各地的山川地貌,山势水形,使全局编制的建设计划和规划很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实效性。书山有路勤为径。杨平富的勤学好思和长期努力,使其练就了扎实过硬的业务理论水平,很快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水利新兵。

争做拼命三郎

人生多少事,工作应第一。这是杨平富始终坚守的处事信条。28年来,他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坚持家有小事不请假,大事少请假,单位有事无节假,一门心思想水利,一年四季谋水利,全力以赴干水利,把身心全部倾注在水利工作上。

1991年至1993年东河电站建设时,他一人负责5公里长的渠道工程。为切实做好旁站监督,确保质量,他每趟来回6公里,每天往返12公里,不论天晴下雨,三年如一日,始终坚守工地。时隔十年,他负责的工程完好无损,无一处渗漏。

1995年,全省小水改制工作现场会在山阳县召开。由于会前准备时间紧,杨平富三天两夜未合眼,白天同领导下乡安排工程现场,晚上编写工程简介和典型材料,直到准备就绪才休息。

2006年冬,全县“丹治”工程进入攻坚阶段,杨平富负责驻守高坝寺沟流域工地。得知年近八旬的老父亲出门傍晚走失,他安排好工作后才于深夜赶回,直到第二天早晨五点才在十里外的公路边找到满头是血的父亲。在医治期间,杨平富请来乡下的哥姐陪护治疗,自己却白天坚守在工地,晚上赶回陪老父亲。由于冻伤严重,随经医治,一个月后父亲去世。带着对父亲去世的愧疚,杨平富只能以忠孝不能两全来宽慰自己。值得欣慰的是,他负责的寺沟流域治理项目得到了市县同行的好评。

2010年“7.23”特大暴雨洪灾中,县城堤防多处被毁,杨平富科学调度人员和物资,冒雨带领抢险队和武警战士坚守堤防八天八夜,打木桩、编铁丝笼、抛石头,直到险情排除方撤离。

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是杨平富的工作风格。2004、2005年他负责城区堤防建设时,始终和8名行政、技术干部一起,旁站工程现场,来回检查砌石灌浆,认真指导技术、讲解要求,严把质量。在麻庄河水库除险加固中,身为包抓领导,坚持常驻工程,始终和技术干部一起同吃、同住、同指导,有问题亲自解决、有困难带头克服。同事们常说:“杨局长不仅是个实干家,还是个拼命三郎!”

一本水利“活档案”

苦出干劲,苦出成绩,这是杨平富的口头禅。无论是在基层还是主管局业务,他业务数据“一口清”,被称为水利工程“活档案”。

1997年商洛市安排各县编制千亩以上小流域治理规划,县局安排负责业务的杨平富编制。由于涉及35个乡镇371个村760条小流域的面积统计、工程、生物措施布置和投工投劳规划,在时间紧、任务重、技术人员匮乏的情况下,他不辞辛苦,凭着对全县流域的烂熟于心,凭着多年来积累的十大本业务笔记,日夜加班,仅2个月时间提前完成了规划设计,整个规划图、文、表长达300余页。1998年世界粮援项目规划时,杨平富又独立承担了该项目的全县支渠、库塘、人畜饮水、机井和梯田工程规划,其难度和工作量很大,但他依靠掌握的大量资料和娴熟业务,任劳任怨,夜以继日,在不误其他工作的情况下,四个月完成了四卷规划,图、文、表达760余张。专家评审时,山阳县世界粮援项目规划顺利通过,并成为商洛各县的范本。

古语言,山环水绕,必有灵气。杨平富说,自己是山阳的青山秀水哺育长大的,在每个成长阶段,思想应早先成熟,眼界应不断开阔,干事创业的劲头更不能衰减。他喜欢以自我省视来扬长补短,以虚心学习而不断进步,以务实苦干求取骄人业绩。在山阳的八山一水间,杨平富用青春与汗水做着一名普通技术人员应做的事情,用献身负责求实的精神诠释了一个水利人的应有内涵。

猜你喜欢

山阳山阳县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作品
规划设计作品
山阳医派宗师吴鞠通
云旅游模式助力县域旅游发展研究
念好“四字诀”探索文明实践山阳路径
迷途的山阳
寻得山阳好住家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贫困地区干部要摆脱担当“贫困”——基于山阳县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状态的思考
陕南移民搬迁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