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职科研管理工作能力探析
2014-08-15高俊强
高俊强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同样具有高等教育的三大功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科学研究是强校之路,是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校上水平、上质量、上品牌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高职科研工作是高职内涵建设、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促进高职发展理论基础,有效地开展科研管理工作十分重要。
一、高职科研管理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普通高校科研基础薄弱,科研意识滞后
追溯高职院校的发展沿革,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或本世纪前十年,通过由原来的中专、成人高校、职工大学升格或合并而来组建而成,原有的师资队伍多为中专教师,基础理论和科研意识较为淡薄,习惯于长期做法,意识不到科研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对适合高职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联系密切的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缺乏主动性、参与性。
(二)教师科研积极性不高,缺乏有效地激励措施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任务中,多数教师周学时在每周16学时左右,备课、上课、实训指导等常规教学任务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再加上科研工作费时费神,劳心劳力,周期长、见效慢等特点,使许多教师不愿意把过多的精力投放到科研工作上,从事科研的就是为了职称晋升或读研等,当职称晋升了或获得博硕学位了就松懈了,没有从事科研的动力。
(三)科研优势专业不多,科研转换能力欠缺
现在高职院校由于历史沿革和市场需求一般都开设三四十个不同的专业,许多院系多专业多方向,各专业研究方向力量单薄,人员较少,研究单兵作战现象较为普遍,缺乏团队合作攻关。并且与企业、行业合作不够深入,能为区域经济、企业提供的科研项目较少,技术开发、发明创造等科研转换能力较薄弱。
(四)科研重视不够,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由于国家教学经费拨款相对普通高校较少,教学经费较为薄弱,高职院校这几年高速发展重心工作扩大规模,应对常规教学工作,对科研工作缺乏有力的经费支持和环境营造。现行的科研管理模式常规科研管理工作全部由科研处完成,为全院的教职工提供科研服务,管理幅度明显过大,只能粗放式管理。
二、提升高职科研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创新科研管理理念,提升科研工作的意识基础
1.以人为本的科研管理理念
工作创新根本任务是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科研人员能够释放更大潜能,为科研工作创造条件、提供服务,为科研工作提供便利和保证,科研管理工作的实质就是为教职工从事科研提供协调和服务。
2.以科研质量优先的观念
科研管理部门要改变重数量轻质量的观念,通过制定规划,组织管理,基金资助,评价标准,激励机制等来实现科研项目出精品力作、高质量成果的科研目标。
3.协同攻关的观念
现代大型科研项目多为较为复杂的技术难点攻关创新、教学改革研究等,需要大量的数据采集、实证调查、跟踪研究、技术实验等工作,这样就需要一个团队才能有效地完成,只有有效地组织科研,将个人、分散的力量集合为一个团队,把复杂的问题分解,发挥协同攻关作用,实现科研目标。
4.打造特色的观念
高职院校提高科研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打造科研的特色,科研管理部门必须牢固树立特色意识,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结合区域产业特色,有意识、有侧重地进行优势力量整合,打造本校科研特色,形成自己特色。
(二)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完善激励机制,完善符合学校实际的管理办法
1.建立科研管理群体竞争机制
以合作为基础的新型竞争机制,在倡导竞争的同时强调合作,加强科研人员的交叉联系,交流合作,促进其相互联系的动态过程中形成合力,建立科研教学团队考核制度,加大团队考核,弱化团队内部的考核,引导团队成员间形成合作互补、科研团队协同攻关的局面。
2.完善激励机制
通过目标激励、政策激励、机制激励、情感激励等手段制定适合各学校发展的激励机制,整体规划,结合学校的一系列人事管理政策如岗位设置、人才管理等,让激励成为科研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依托,要分层设置、因岗而异,针对个体差异进行激励,有效地激励教职工的科研积极性。
3.完善评价考核体制
评价考核要建立公平、客观、准确的科研评价体系,加大基础教职工参与科研项目评审力度,把科研成果的质与量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应将定量管理与定性管理相结合,既鼓励科研人员多出成果,更鼓励科研人员多出高质量的成果,使科研人员在数量中求质量,促进高职院校的科研成果在质与量上达到共增长。
4.建立全程管理制度
科研项目周期一般较长,要杜绝重立项、轻过程管理现象,设计科研项目全程跟踪、监督、指导的管理制度与科研管理人员全程跟踪服务项目各环节,确保项目顺利完成,并出精品力作。
5.实行二级科研管理体制
结合许多院校实行的教学二级管理体制,现实科研管理的二级管理体制,学校科研处进行宏观的科研管理,关键在制度建设、协调、检查、督促职能,各院系行使的是组织、分配、监控和对系部教师科研立项、科研进行状态、科研成果形式及科研价值的组织评判职责。学院科研管理处制定全院性的科研管理政策制度,系部根据自身专业特色,可参照学院管理制度制定管理规章,报科研管理处审批。根据学院发展规划,科研管理处根据系部完成科研任务的能力和实际情况,合理分配科研经费并进行奖励和表彰。二级管理模式既提高了学院科研管理的能效,又使系部科研工作具有自主性和灵活性,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调动了系部的积极性。
(三)建立专兼结合、老中青协同共进科研队伍,为科研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科研工作重要保障条件为人才队伍,首先要用好用足校内“三高”人才,即高学历为博士、硕士,高职称为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等,高水平为专业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名家、名师、教学能手、双师型教师、技能专家等,用好“三高”人员的资源和潜力,以他们为龙头,启动名师工作室、青年骨干成长工程、青年资助计划、科研团队互助工程等,在学校形成老中青协同共进、共荣多赢科研人才局面。同时突破外聘教师平面结构,多渠道、多形式加大外聘教师参与学校科研项目的力度,利用外聘教师资源,加强与企业行业联系,发挥外聘教师影响力和辐射力,抓住产学研的最佳契合点,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研究不断深入,进而得到量的提高和质的升华,加强与外聘教师企业岗位合作,以项目为纽带,提高校内教师参与科技开发和技术服务能力,促使外聘教师深度研究高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通过专兼合作,互补互融,在学校内形成专兼结合、老中青协同共进,结构合理的人才局面。
(四)搭建服务平台,为科研工作提供全方位服务
以学校实际情况为依托,以科研政策法规为依据,清除科研管理的盲点,建立信息服务资源,通过网络等形式将学校政策、考评、工作流程传递给教师,整理学校科研资源,建立科研、教学信息资源库,共享科研资源。为广大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决策咨询研究条件,改革绩效评价体系,完善科研服务体系。同时提请学校对科研工作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必要投入,为科研工作正常开展的必要物质资源保证。加强外部交流与合作,鼓励科研人员积极争取区域经济内的其他有关企业、行业、科研机构科研课题的立项,多渠道争取科研经费,同时保证配套经费足额到位,专项使用。科研经费有力保证,不但可以购买供科研用的设备、资料,确保科研信息的获取,为科研创造有利条件。构建市场化管理模式,科研机构要与企业建立联系,用科研成果找市场,在市场中寻求科研项目,将产学研有机融合,形成科研成果产业化。还可实施有效的奖励措施,激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工作,为学校的教学与发展贡献力量。
(五)加强过程管理,强化监督,为科研工作提供全程跟踪和服务
科研管理工作常有重结果、轻过程,重立项、轻管理现象,要整体提升科研能力,应采取一种全程科研管理,不仅要对教师的科研成果进行定期统计、评价、奖励等,更应该对教师参与科研工作过程进行管理,鼓励没有获得科研奖励教师参与科研,定期举办科研指导培训,或通过帮扶计划提高教师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对于科研项目管理,要从科研项目论证、立项、实施、结题、成果推广等全过程跟踪和服务,加大项目可行性论证、科研项目计划管理,详实地做好项目的任务,安排任务进度,编制完成任务所需资源、人员,做到细化可行,实施阶段的跟踪管理、定期进行检查或观摩,督促科研项目按时保质推进。同时严格结题标准,对未达到计划目标坚决不结题,对成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有价值成果要积极协助推广,有重大实用价值的,申请专利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市场调研和推销,积极寻求市场的购买或合作转化。让教师享受科研的收获成果,进一步激发科研激情。
学校要有长远眼光、战略眼光看待科研工作,把它作为学校内涵建设、上档升级的重要基础,要重视科研工作,把科研工作融入到教学、招生、就业、学生管理中,成为高职院校办学的重要推手。
[1]杨晓冬.创新高职科研管理模式凸现高职特色科研内涵[J].人力资源管理,2009(9):29
[2]王向岭.高职科研管理工作创新的对策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5):211
[3]王娟.科研管理运行机制创新之我见[J].当代教育研究,2011(1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