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粤浙管道工程管材采购质量控制措施与建议
2014-08-15方华
方 华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物资装备部 (北京 100728)
新疆煤制天然气外输管道工程 (以下简称新粤浙管道工程),是由中国石化主导建设的继川气东送管道工程后第二条大型长输管道项目。该项目设计输气能力300亿m3/a,设计最高压力12MPa,管道总长8 322km,钢管用量420×104t。所需X80钢管及弯管的最大直径为1 219mm、最大壁厚为33mm。目前项目处于环评阶段,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长输管线建设中,管材采购成本可占到管道工程总投资的约40%[1]。管材质量对管道建设质量和进程有重要影响。随着我国管道建设的逐步深入,特别是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工程、川气东送管道工程的相继建设和投产,管材的采购工作积累了很多经验。本文总结川气东送管道工程建设中管材采购工作的做法,根据新粤浙管道工程的建设特点,从质量控制角度就如何做好采购工作进行探讨,以确保管道建设项目质量和效益。
1 管材采购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管材的质量直接影响管道建设质量。长输管道建设中,管材物资采购具有以下特点[2]:一是对到货及时性要求高,长输管线施工距离长,工期紧张,一旦管材到货延误,会对施工现场造成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二是需求数量变化频繁,由于管道施工受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采购数量无法预先精确计算,造成管材采购补货难、退货难;三是因管线各段设计压力、使用环境不同,造成管材规格多、要求各异,增加采购难度;四是需要长期对管材质量跟踪负责,管材质量关系着管道建设和运营安全,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恶劣的环境和社会影响,严重时甚至危及沿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必须从管材采购的源头把住质量关。
2 川气东送管道工程管材采购的经验回顾
川气东送管道工程是“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全长2 203km,2007年8月31日正式开工建设,历时27个月,于2009年12月初在上海末站点火通气。该条管线建设初期,面临沿线自然环境恶劣、管材要求高、钢管供货周期难保证等不利条件,给采购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物资管理部门积极进行管理创新,建立了4个机制[3],即建立有多家专业科研和检测单位组成技术支持组的机制、在设计阶段建立沟通快速反应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物流协调统筹机制和全面质量和进度控制机制。在运输中超前考虑,实现无缝链接,缩短运输时间,保证管材物资及时送达现场。在管件采购中首次实现“五统一”,即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生产工艺、统一加工图纸、统一母材供应和统一验收配送。科学的采购过程管理保证了管道建设需要,所采购的35×104t高钢级、大口径厚壁直缝埋弧焊管和7 000多支热煨弯管实现了全面国产化,为摆脱对国外产品的依赖积累了丰富经验,也为后续管线建设中管材采购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3 新粤浙管道工程管材采购质量控制措施探讨
3.1 管材物资系列标准建立是基础
标准是统一管材物资采购的依据和基础。提前制定完善的订货标准有利于采购过程的规范化、专业化和高效化。管材标准的制定是建立在充分的调研和研究基础上的。为此,中国石化根据新粤浙管道工程的特点,启动了“高压、大口径、厚壁管道材料、设备关键技术研究”专项科研项目,研究内容包括煤制气介质对管材和设备的影响、X80大变形钢管、高钢级厚壁弯管、X80环焊缝性能控制等。这些技术研究的成果是确定管材等采购标准的基础。根据新粤浙管线相关科研的结果,吸收国外先进标准和国内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经验,中国石化在美国石油学会标准API Spec 5L《管线管规范》和企业标准QSHCG24《天然气输送管道用钢管技术条件》(2012版)的基础上,制定了适用于新粤浙管道工程用管材的系列标准。在板材标准中重点考虑了化学成分、横向拉伸性能、纵向拉伸性能(基于应变设计的钢板)、断裂韧性、焊接性等关键指标,钢管标准中重点考虑了焊接接头韧性、回火后的焊缝韧性(弯管用母管)等关键指标;大变形钢管标准重点考虑了时效前后的纵向拉伸性能、焊接接头韧性等关键指标;弯管标准重点考虑了焊缝韧性等关键指标。在系列标准中,对这些关键性能指标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作为在采购过程中进行质量监督、物资验收的依据和指导。
3.2 供应商管理是前提
管材不同于普通商品,需要由采购方与供货方签订订货合同后才能按要求生产。从管材的订货到运抵现场涉及钢厂、钢管厂、弯管厂、防腐厂、监理单位、运输企业等众多的厂家。以川气东送为例,参与设计和建设的单位达230家,其中涉及到板材、管材制造企业19家,监理单位5家。如何对这些供应商进行管理是一项繁杂的工作。
管材的采购中,如果策略不当,可能产生许多问题,如因供应商联盟而无法降低价格、因用户和供应商关注角度的不同而造成对手关系、市场变动带来资源无法保障而影响工期等[1]。因此,建议在对供应商管理中,应采取两项措施。一是严格执行供应商准入制度以控制产品质量。在遴选供应商的时候,组织进行厂家考察和实地调研,对其生产资质、检验能力、体系运行、产品质量情况、供货业绩、售后服务等进行全面评价;对已经被选为供应商的企业,也要坚持定期进行产品抽查和体系运行情况检查,必要时可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监督和审查;同时,建立供应商档案,对厂家资质、业绩、质量情况、信誉等量化考核,并与订货评标结合起来,以促进供应商保证产品质量。二是与供应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保证供货。管材采购受到钢材整体市场影响,价格变动幅度大,因此,通过采购方与供应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可以确保物资供应和合理价格,同时通过协议约定,可以确保物资质量及顺畅解决争端。据统计,采用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可降低现金支出10%;减少工程时间10%;减少事故发生率20%;减少缺陷20%;生产率提高10%;利润提高10%[1]。中国石化在与供应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方面已有先例,如与国内各钢厂签订了《钢板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今后应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战略伙伴范围,并进一步对产品质量、供货周期、价格等进行协商确定,以确保新粤浙管道工程管材供应的质量符合性与供货及时性。
3.3 全过程控制是手段
管材采购从签订订货合同后,要经过制造、运输、存贮,最后运达施工现场。各阶段都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4]。
3.3.1 制造阶段
管材制造阶段是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实施产品质量控制:一是在生产前严格审核供应商或生产厂的资质和体系运行情况,确保管材生产厂资质、体系完备并正常运行;二是在生产初期实施“试制-评价”程序,通过小批量试制的产品实物质量来评价工厂能力,并掌握原料和管材质量情况;三是在生产过程中采用驻厂监造模式,可选择专业的第三方检测和监理机构对管材生产进行全程质量监督,通过原料入厂检验、过程中抽检、关键工序监督见证、成品出厂控制等手段,严格控制管材质量;四是定期抽查,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质量检验机构对各供应商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定期独立抽检,以确保质量的稳定性。
3.3.2 运输阶段
运输阶段包括从工厂到储备库或施工现场以及储备库到施工现场的管材运送。从以往长输管线建设情况看,这一阶段容易造成控制盲点,比如运输过程中造成的防腐层或管端碰伤等质量问题经常引起工厂、运输单位和施工单位的互相推诿。因此,采取合同条款划定界面,严格选择运输单位,装车、卸车留存照片证据链等措施可以减少此阶段出现的质量问题。
3.3.3 存贮阶段
由于长输管线沿线大多位于野外,无法建立过多的库房,因此往往在合适的地点建设大型储备库以存贮管材,现场施工使用时根据需要到储备库领取。管材存贮一方面要防止管材的破坏,如腐蚀、防腐层老化和破损、保护环的完整、管内清洁等;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入库和出库管理。在管材入库前,要认真按照技术标准对物资进行验收检验,确保所有入库管材是合格产品并资料齐全。出库时,要仔细登记货物发往地点、领用单位、数量等信息,以便跟踪和追溯。
3.3.4 施工阶段
管道建设现场施工条件恶劣,如果操作不当,会对管材造成损伤,如管端碰伤、管体撞击凹坑、防腐层破损及遮盖不当造成的管端、管内壁腐蚀等。建议在施工过程中,遴选有资质、信誉良好的施工监理单位对施工和检验进行全过程监督,以保证施工质量。
3.4 科学管理是保障
采购工作需要按计划执行,而管理是确保执行的关键。一要落实责任,采购部门内部要责任落实到人;各供应商、服务商及其他相关单位要划清责任界面,防止责任推诿[5]。二要建立问题处理的快速反应机制,确保问题处理渠道畅通。三要严格责任追究,对发现的问题实行“四不放过”,即质量问题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质量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质量责任人和周围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质量问题整改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四要在采购前充分调研,了解国内厂家技术现状、产能情况、任务饱满度情况、与国内其他重大管线建设周期是否冲突等,做到风险提前识别、提前预防。五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建设采购管理系统,对管材物资状态实施动态管理,加强信息传递及时性。
4 结束语
新粤浙管道工程的管材采购是一项系统工程,而采购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重中之重。采购部门应在思想上充分认识管材质量对整个管线建设的重要性,在执行上严格按照制定的技术标准进行控制,从供应商管理角度进行源头控制,从制造、运输、存贮和施工方面进行全过程监督,同时实施科学高效的管理,为新粤浙管道工程供应优质的管材物资。
[1]张静,刘锴,朱素琴.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管材采购方式探讨[J].石油规划设计,2006,17(3):45-47.
[2]林竹盛.基于框架协议的天然气管道工程物资采购管理研究[J].管理世界,2009(7):169-171.
[3]郭振学.突出管理创新 实现科学保供 圆满完成川气东送管道工程物资供应任务[A].川气东送管道工程生产与科研论文集[C].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4]詹姆斯·R·埃文斯.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M].焦叔斌,译.7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5]韩之俊,许前.质量管理[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