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杂糯间栽促增收

2014-08-15□刘

四川农业科技 2014年2期
关键词:糯稻杂交稻亩产

□刘 刚

杂糯间栽技术是把糯稻间栽到杂交稻中,突出“一高一矮”的空间差和“一早一迟”时间差,充分提高光合作用率,为糯稻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并能抑制稻瘟病,以达到共生单收增产目的。

近年来,资中县明心寺镇在积极探索杂糯间栽技术方面取得明显实效。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证明,杂糯间栽是一项省投资、效益高、技术简便,群众乐于接受,且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的先进栽培技术。

一组组数据彰显该技术可喜的成果:2012年,亩产水稻546.4 kg、糯稻67.9 kg,比常规栽培亩产562.1 kg增产52.2 kg,亩增加经济收入200余元;2013年,亩产水稻 551.7 kg、糯稻71.4 kg,比常规栽培亩产576.5 kg增产46.6 kg,亩增加经济收入200余元。这项栽培技术从2009年起,就在该镇进行示范栽种,并总结出一系列杂糯间栽培技术的要点。

一、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是否合理是杂糯间栽能否获得成功的前提。糯稻选择生育期140天左右,株高130cm左右,穗子长、着粒数多、千粒重高、品质佳的大穗型糯稻品种。如:沱江一号(系四川泸州水稻所研制的糯稻品种)、竹丫谷(系川南地方性品种);杂交稻选择生育期长于糯稻品种(一般150天左右),株高低于糯稻品种(115~120cm)的高产优质杂交水稻种:如川优6203等系列、宜香优系列、Ⅱ优系例等优质品种。

二、适时早播

育秧技术采用旱育保姆旱育秧方式育秧,与杂交稻育秧技术基本相同。气温在12℃时,就可以进行杂交水稻和糯稻同时播种。常年在3月8~15日可进行早播:即播种时先将谷种翻晒1~2次,浸种20分钟至24小时,滤去多余水分,适当吹晾,以种子不沾手为宜。先倒入圆底盆中,再倒入药剂(药剂∶种子=1∶3,一定现开、现拌、现播),边摇边筛,使药剂均匀地裹于稻种表面,再筛去多余药剂,立即播种,以防粘连。然后,用细土盖种0.5cm厚,以不见种子为宜,最后,搭拱盖膜以保温。这样能保证苗齐、苗壮、白根多,栽后成活快,分蘖力强。

三、合理密植

合理的栽植密度是杂糯间栽成功的又一重要环节。4月中下旬,当秧苗有4~5片叶,苗龄35~45天就可以进行旱育小苗移栽:一般采用宽窄行(17~30)cm×17cm,每窝栽2苗的规格栽培;每隔3个宽窄行的距离在宽行中间栽1行糯稻,窝距25cm。根据我镇几年的实践得知,亩栽1200窝,每窝栽5~8苗糯稻,基本苗6000~9000苗;主栽品种每亩1.7万窝,大田基本苗4.3万苗左右,是较为合理的间作群体,能使杂交稻和糯稻产量达到较高水平的合理种植密度。

四、田间管理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可见管理在水稻生产中的重要性。要确保杂交稻、糯稻达到高产,还应加强田间管理。

1.平衡施肥 杂糯间栽技术同其他栽培技术一样,采用有机肥和化学肥结合施用的方法,施肥量视稻田肥力而定:一般亩用三合原粪20担、腐熟肥1000 kg、碳铵 50 kg、磷铵 20 kg、硫酸钾15 kg、硫酸锌2 kg作底肥。移栽后5~10天,亩施尿素10 kg、磷铵7 kg,促进秧苗转青早分蘖;在水稻扬花后亩施5 kg尿素作穗肥,保证穗粒保满,增加千粒重,提高产量8%左右。

2.病虫防治 首先做好病虫测报,如5月份和7月份的一代螟虫、二代螟虫防治时间要适时;其次常到田间查看,是否有纹枯病、稻瘟病、稻飞虱,稻粘虫、稻卷叶虫等危害,一旦发现及时防治;最后是科学选用农药,要减少农药用量,严格控制毒性高、残留期长的农药品种,确保稻米的品质。

3.浅水灌溉 秧苗返青成活后,以浅水灌溉或间歇灌溉为主,使土壤通气良好,尽可能提高水温土温,以利于早发分蘖。从孕穗期开始,田间应始终保持水层。在抽穗开花期保持一定水层,以缓解高温伏旱威胁,乳熟期有条件可采用间歇灌溉,后期浅水灌溉,切忌断水过早。生产实践证明:全程有水灌溉有利于提高糯稻和杂交稻产量。

4.田间除草 插秧后15天内杂草长出1片叶时,每亩用100 g丁草胺加水200 g稀释,喷洒在20 kg过筛的干细土中,搅拌均匀,堆闷6个小时后撒施。施药时田中灌2~5cm深的水层,维持4天不排水(如缺水可以补充)。第5天正常灌溉。插后25天左右中耕除草1次。中后期人工拔草1~2次,做到地净苗清。

五、适时收获

做到单收、单晒。糯稻成熟时要及时收割,只收割稻穗,稻草在收割杂交中稻时再一并收割。

猜你喜欢

糯稻杂交稻亩产
不简单!一口普通的淡水虾塘,他们竟能做到亩产2000多斤,获利3万多/亩
山西夏粮喜获丰收 亩产首次突破300公斤
黔东南稻作农业文化景观与糯稻品种的多样性保护
冬小麦“亩产状元”诞生啦
冬小麦“亩产状元“诞生啦
树脂包膜缓释肥在机插杂交稻上的肥效初探
单季杂交晚糯稻组合浙糯优1号
黎平香禾糯稻丰收
石门县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高产栽培技术
超级杂交稻广两优1128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