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天然气应急储备调峰项目在陕西燃气市场的功能发挥及应用分析
2014-08-15张卫冰郝晓晨邓军孝胡恒进强生利
张卫冰,郝晓晨,邓军孝,胡恒进,强生利
1.陕西液化天然气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陕西 杨凌 710021)
2.陕西燃气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16)
2012年陕西省天然气年消费量达到44.6亿m3。其中,陕西燃气集团年外输气量28.55亿m3,日高峰1 558万m3。到“十二五”末全省年用气量预计达到150亿m3,占一次能源9.6%(其中,陕西燃气集团年外输气量达到 95.1亿m3,日高峰预计达到5 200万m3)。随着全省“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计划及“气化陕西”二期工程的推进实施,工业锅炉(窑炉)煤改气、汽车油改气以及分布式能源等项目的深入开展,天然气依赖性将进一步加强。一旦出现事故、遇到极端天气或上游资源供应不足,将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燃气供应保障系统建设,增强应急储备调峰能力。
1 陕西燃气产业发展状况
1.1 天然气资源配置
陕西省的天然气资源目前主要来自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西气东输二线作为补充气源,配置资源总量为161亿m3。“十二五”期间,将继续以“陕西省资源为主、过境资源为辅”的原则,落实承诺资源的配置,积极跟进和争取延长气田、西气东输三线、中石化煤制气及彬长煤层气等资源,实现期末资源配置总量达到200亿m3以上的目标。
1.2 长输管网规划建设
全省已建成靖边至西安1、2、3线,关中环线等11条天然气长输管道,总里程超过2 600km。输气干线通达全省11个市(区),74个县,建成7座CNG母站,辐射周边33个县,基本形成纵贯陕西南北,延伸关中东西两翼,管网布局合理、功能设施完备的天然气供应体系。“十二五”期间,围绕完善长输管网,合理调配资源,加快与国家级输气干线对接和周边省份管网的互联互通[1-2]。预计期末长输管网将达到4 000km以上。
1.3 城市燃气发展状况
2012年底,实现了全省11市区、107个区县及10%的重点镇气化,市级城市气化率达到70%,县区级城市气化率达到40%,重点乡镇气化率平均达到30%,总气化人口1 300多万人,天然气年消费量达到44.6亿m3。“十二五”期间,按照“气化陕西”二期工程安排,重点提升天然气的利用水平,大力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道路交通气化,扩大城市管网配置,加快乡镇气化。到2015年底,实现30%的重点镇气化,市级城市气化率达到85%,县区级城市气化率达到60%,重点乡镇气化率平均达到40%,总气化人口1 500万人,天然气年消费量150亿m3。
2 陕西燃气供应系统的运行特点和存在的困难
2.1 供应系统的运行特点
陕西省作为典型的北方供暖型地区,在天然气供应方面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全省用气结构不尽合理,季节性峰谷差值大。陕西省天然气消费以居民、商业、公服用气为主,占比高达75%左右。2012年,陕西燃气集团年外输气量为28.55亿m3,仅采暖季就达到15.1亿m3,占全年用气量的52.9%,日高峰供气达到1 558万m3,日峰谷差为3.3:1,月峰谷差近3年平均为2.62:1。
2)资源配置的均衡与市场需求的不均衡矛盾突出,管网输气能力不能充分发挥。伴随下游天然气用户的快速发展,天然气需求量逐年增大,峰谷差绝对量也不断扩大,上游气田开采能力较为稳定,开采调节区间难以满足下游冬季高峰用气需求,导致上游天然气配置与下游市场需求不匹配,冬季供气缺口逐年增大。据陕西历年用气规模与长输管道规划建设情况统计,当下游年用气量达到管道设计年输气能力的50%~55%时,长输管道的输气能力无法满足下游用户冬季高峰用气需求。
3)受城市燃气系统布局制约,冬季高峰部分区域供应不足。随着城市建设规模扩大,用气量上升,尤其是大中型城市,在冬季高峰供气期间,受管网系统布局和调峰能力不足影响,城市区域性供应不足的矛盾突出。
4)陕西地质气候条件复杂,管网安全运行压力大。陕西省天然气长输管道途径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及陕南秦巴山区。地质构造复杂,南北气候差异大,降水不均匀,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各种灾害分布广、密度大、灾害重,管网安全运行威胁较为严重。
2.2 存在的困难
2.2.1 主供气源单一
长庆气田是陕西省天然气供应的主要气源。虽然近几年增加了西气东输二线作为补充气源,但西气东输二线以供应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主,对我省供应量较小且无保证,若上游长庆气田出现供气故障或靖边-西安输气管道发生主干线断气等问题,补充气源的支撑能力较弱。
2.2.2 燃气产品单一
首先,为了确保被告人选择认罪认罚是自愿、理智、明知的,值班律师在全面查阅公诉方的案卷材料后应当将本案的事实、证据情况以及法律适用问题向被告人做全面的披露并就下列事项向被告人履行自己的告知义务:被告人自愿认罪认罚的,如果其没有自行委托一名辩护律师,则其有权获得一名合格称职的值班律师的辩护帮助;被告人既有选择认罪认罚的权利,也有选择不受强迫自证其罪的权利;被告人既有选择简易或速裁程序的权利(认罪认罚),也有选择普通审判程序的权利(无罪辩护);被告人选择认罪认罚和选择无罪辩护后对诉讼进程和诉讼结果产生的不同影响,包括对程序性权利、罪名认定、量刑幅度以及刑罚执行方面的影响。
陕西省天然气供应以管道气为主,采用CNG供气的中小城市及汽车加气气源也全部来自就近的管道气,省内已投产的液化天然气(LNG)工厂布局在陕北气源点附近,产品主要目标市场为省外。随着全省“治污降霾”的深入推进,大量的工业锅炉(窑炉)煤改气、汽车油改气以及冷热电三联供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发展,可中断用户、双燃料替代用户占比将继续降低,用户对天然气的依赖性将进一步增强。一旦发生天然气供应不足,将严重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关系到百姓民生、社会和谐稳定。
2.2.3 储气调峰设施少、量小,小时调峰能力和应急供气保障能力差
2012年冬季,陕西燃气集团长输管道可用调节气量约200万m3,各城市燃气输气管网和球罐可用调峰储量约103万m3。与“十二五”末5 200万m3/d的用气量相比,现有的调峰设施规模和数量根本无法满足小时调峰和应急供气保障能力要求,需进一步建设和完善。
3 液化天然气(LNG)应急储备调峰项目在陕西燃气市场的应用分析
陕西省“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明确要求:“加快天然气调峰、储备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天然气利用保障水平,确保大中城市正常生产生活用气”[3]。陕西燃气集团结合资源供给、管网布局、市场分布、地质条件,在“十二五”期间,拟在杨凌、西安分期建设2座LNG应急储备调峰工厂,液化处理能力600万m3/d,气化处理能力900万m3/d,储气能力1.0~1.69亿m3,投资约36亿元。
3.1 满足不同应急等级的应急储量需要[4]
1)上游发生极端事故。气田净化厂、长输管道发生供气瘫痪,启动LNG应急储备紧急供气,确保居民、公服等刚性需求用户正常用气[4]。2015年,陕西省刚性用户天然气需求量约1 954万m3/d,应急时间按照7天测算,应急储备量约13 678万m3。
2)发生小规模突发事故。压缩机故障、管道受损泄露或城市门站突发事故等导致减产、停产,恢复供气需2~3天时间,启动城市LNG应急储备。2015年,应急储备量约3 908万m3。
3.2 解决冬季高峰调峰需要
据统计,陕西省历年冬季高峰资源配置与市场需求缺口在5%~15%之间,缺口时间约2~3个月。2015年,按冬季日平均需求约4 190万m3、缺口5%、缺口时间2个月测算,冬季调峰量约12 570万m3。
3.3 大力发展LNG汽车
3.4 拓展用气区域和范围
利用液化天然气产品运输灵活、储存量大、气化简单等优点,采用LNG瓶组供气等方式作为远离天然气主管道、用气量不大的中小城市中长期或永久性气源,或作为规划建设管道天然气通达城市的过渡性气源,培育和发展下游天然气市场,拓展用气区域和范围。
3.5 积极拓展省外市场
积极争取将陕西省液化天然气应急储备调峰项目纳入国家和区域应急储备调峰规划和体系中,扩大应急储备设施的辐射范围,提高应急储备利用率。同时,LNG调峰工厂应利用国家实行LNG气源及产品市场定价的价格政策,降低综合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大力拓展省外LNG市场。
3.6 提高长输管道运行效率
陕西燃气市场因季节性用气峰谷差问题,导致管道输气能力的年最大输气量仅达到设计能力的55%左右。靖边—西安1、2、3线作为陕西主要气源长输管道,设计输气能力为130亿m3/a。杨凌、西安2座LNG应急储备调峰工厂建成后,按每年生产7个月测算,天然气需求量为12.6亿m3/a。可使管道的最大输气效率由55%提高到64.69%,大幅提高了管道的输气效率,减缓了管道投资建设节奏。
4 结论及建议
1)根据陕西省燃气供应系统运行特点和存在的困难,尽快完成LNG应急储备调峰项目的建设,各地根据应急储备调峰的需要,同步做好LNG应急调峰站的规划建设。
2)LNG应急储备调峰工厂在保障应急调峰需要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产品性能的特点和优势,扩大应用范围,重点发展LNG汽车市场。
3)城市LNG应急调峰站的规划选址要充分考虑管网布局、门站位置及重点用户。同时将CNG、LGN加气站合建,提高设备及投资利用率。
4)应急储备调峰设施是燃气安全稳定供应的保障,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燃气应急储备制度,加大对LNG应急储备调峰项目及城市应急调峰站建设、运营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力度,完善燃气价格机制,确保资源供应企业、管输企业、城市燃气企业和应急储备调峰投资主体合理收益,促进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1]李瑜仙.LNG在北京燃气市场的应用和定位[J].城市燃气,2013(5):25-29.
[2]刘志仁.液化天然气(LNG)产业介绍和江苏省利用建议[J].城市燃气,2011(4):34-37.
[3]丁国生,梁婧,任永胜,等.建设中国天然气调峰储备与应急系统的建议[J].天然气工业,2009,29(5):98-100.
[4]黄腾龙,潘振,陈保东,等.天然气储气调峰技术的研究[J].当代化工,2013,42(9):1304-1306.
[5]宫克勤,王卓智,贾永英.管输LNG泄漏部位热力学分析[J].当代化工,2013,42(9):1285-1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