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园林苗圃地选择与圃地利用区划
2014-08-15仝朝霞
仝朝霞
(运城市盐湖区林业局,山西 运城 044000)
目前,我国城乡建设正处于发展大提速、城乡大统筹、环境大提升的重要转型时期,林业向生态、环保、改善人居、传承文化、提升形象等高层次不断推进,打造园林城市、魅力城市、宜居县城、美丽村庄已成为时代潮流和生态文明的象征。这就为城乡园林绿化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对园林苗圃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在市场引导下,园林苗圃不断扩张,在数量和规模上得到空前发展,为园林绿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苗圃建立还存在不少问题。运城市盐湖区周边地区的园林苗圃,或选址不适当,或土地利用区划不合理,或基础设施差、设备陈旧,总体情况是科学化、现代化、机械化程度低,低产高耗,土地利用率不高,制约着园林苗木生产的发展和升级,与园林绿化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苗圃地选择和圃地利用区划是建立现代园林苗圃的关键环节,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苗圃建设成效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建立园林苗圃,要从大处着眼,科学区划圃地,合理配置资源,着力打好基础。
1 苗圃地选择
苗圃地选择是否适宜得当,直接影响到今后苗木的产量、质量、育苗成本和生态景观。苗圃地选择要综合考虑地形、土壤、水源、病虫害等自然因素和经营条件,要通过对自然资源和经营条件进行外业调查,按照圃地与造林地基本相似的原则选择苗圃地,以利于增强适宜性,缩短缓苗期。
1.1 选择恰当的位置
园林苗圃地要选择在交通运输方便、靠近城镇居民点附近、远离城市污染源,这样既能保证电力的正常供应,劳动力、技术管理的投入,又能缩短苗圃地与城镇之间的运输距离,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绿化成活率,方便大规格苗木的装卸。
1.2 适宜苗木生长的地形条件
利用农用地建苗圃,地形开阔平坦,对苗木生长无太大影响;山地坡度为1.0°~3.0°,最大坡度不得超过5°,以防止水土流失,降低土壤肥力。要选择有利于苗木生长的小地形建立苗圃地,对低洼积水池、过水地、两山夹沟光照很弱的谷地、风害严重的风口处,以及雨季易发生山洪和泥沙堆积地、山地易发生滑坡、崩塌的地段都必须慎重考虑。
1.3 土壤条件
要求土壤耕作层较厚(50cm以上),有机质含量丰富、给水便利、土层结构与排水性良好,土壤以中性或微碱性、微酸性(针叶树PH值为5.0~6.5,阔叶树PH值为6.0~8.0)的砂壤土、壤土或者轻壤土为宜。
1.4 水源条件
苗圃地在干旱时灌溉要方便,雨季排水要方便,郊区建苗圃要防止城市污水对苗木的毒害。
1.5 病虫害情况
调查当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种类,尤其是病害和地下害虫。蔬菜地、烟叶地用作苗圃会加重病虫害的危害,不宜建立苗圃。
2 园林苗圃土地利用区划
做好苗圃土地利用区划是搞好生产、减少消耗、美化圃容、提高土地利用率的重要环节。应根据所培育树种的特性,结合自然条件、经营条件,围绕实现科学化、现代化、机械化的目标,本着优质、高产、低耗的原则,对园林苗圃进行土地利用区划。苗圃应包括生产用地和辅助用地两部分。
2.1 生产用地区划
生产用地是指苗圃进行育苗的区域,要尽量使各生产区保持完整,不要分隔成相互独立的几块。生产用地不低于苗圃总面积的75%,主要包括:①播种区。该区要求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灌排方便、背风向阳等。幼苗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弱,所以管理要求精细,安排在苗圃中自然条件和经营条件最好的地段。②营养繁殖区。该区培育扦插苗、压条苗、分株苗、嫁接苗,要求与播种区相似。③移植区。在移植区中扩大株行距,增加营养面积,因此面积较大,移植区应靠近繁殖区和大苗区,这样有利于苗木移植。④大苗区。大苗区株行距大,培育的苗木大,根系发达,所占面积也大。将其分布在苗圃四周,靠近移植区和交通主干道,有利于苗木外运。⑤母树区。该区可以为苗圃提供优良种子、插条、接穗、根蘖等繁殖材料,因此占地面积小,不宜太大。⑥试验区。该区主要栽植从外地引进的新品种,观察其生长、繁殖、栽培情况,应设置在地形和土壤比较复杂的地段。⑦温室大棚区。该区是苗圃生产场所中投资较高区,但也是生产率和经济效益较高区。区位设置应距离管理区较近,便于管理。土壤条件要好,地势要高,降水时节能够及时排涝。
2.2 辅助用地区划
辅助用地即非生产用地,主要包括道路系统、排灌系统、防护林带和管理区,一般辅助用地不应大于苗圃总面积的20%~30%。
2.2.1 道路系统
苗圃中的道路是连接各耕作区之间与开展育苗工作有关的各类设施的动脉,一般设有循环路和一、二、三级道路。要在苗圃四周设置循环路,一级道路是苗圃中的主干道路,最好设置在苗圃的中心线上,宽6.0m~10m,高于耕作区20cm,并呈十字交叉型。二级道路与一级道路垂直,与各耕作区相连,宽4.0m~6.0m,高于耕作区10cm;三级道路是沟通各耕作区的道路,宽2.0m~4.0m,与二级道路垂直。这3个等级的道路应相互交叉垂直,沟通联系整个苗圃,有利于苗圃间的交流和苗圃与外部的交流。
2.2.2 排灌系统
灌溉条件包括水源、提水设备和引水设施,引水设施有地面渠道和管道,苗圃中多选择明渠引水,明渠分为三级。主渠就是把水由水源处直接引入苗圃的渠,宽度2.0m;支渠与主渠垂直,将水由主渠引向各耕作区,宽度2.50m;主渠与支渠垂直,宽度1.0m,渠道应与道路结合设置,多与道路平行或者垂直。排水系统与灌溉系统用同一个渠道,耕作区小排水渠与步道相结合,大排水渠设在苗圃的最低处,将废水直接排出苗圃。苗圃中可以采用滴灌与喷灌的灌溉方法,虽然投资较大,但从长远来看能够节省大量资金。
2.2.3 防护林带
为了避免苗木遭受风沙危害,在苗圃的四周应设置防护林带,以降低风速,减少地面蒸发及苗木蒸腾,创造小气候条件和适宜的生态环境。防护林带应选择适应性强、生长迅速且树冠高大的树种,并且兼顾速生和慢生、常绿与落叶、乔木和灌木相结合。
2.2.4 管理区
管理区主要包括办公室、宿舍和圃内场院等,占苗圃总面积的1.0%~2.0%。该区一般设置在苗圃中间位置与一级道路的交汇处,且地势较高,靠近水源、电源,并且是不适宜育苗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