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国有林场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4-08-15孙敬军
孙敬军
(山西省太岳山国有林管理局马泉林场,山西 沁源 046500)
国有林场作为国家林地和林木资源管理和经营的主体单位,曾为国家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随着国家经济不断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基础地位也在不断提高,林业建设重要性也逐步提上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而且植被覆盖率和林分质量也成为衡量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当前国有林场改革存在许多矛盾,发展面临严重困难,即存在资源短缺与林产品销售困难等问题。国有林场作为生态建设的主力军,其地位和作用也相应被提到一个突出位置,然而,就目前山西省国有林场发展而言,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和瓶颈,在此笔者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 国有林场现状
1.1 资源状况
就山西省而言,目前全省有林地533.33万hm2,其中国有133.33万hm2、集体400万hm2;有林地面积和活立木蓄积较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前都有较大幅度增长,林分质量也有大幅度提高,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明显增强,这得益于国家的林业政策和广大务林人的辛勤劳动。就太岳山林区而言,林地面积由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前的13.60万hm2增加到现在的14.67万hm2,蓄积由实施前的600万m3增加到现在的800万m3,实现了双增。然而分析其原因,尽管在国家林业政策的指引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付出了太多,但在营林成效上没有得到最大化,林地生产力还没有被充分利用,林分质量没有大幅度提高。主要表现:第一,人工林面积没有大幅度增加,该林区基本仍保持在原2.67万hm2的基础上。主要还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营造的油松、落叶松人工纯林,而且近十年没有经过抚育,林地卫生状况极差,林木质量不高,林分抵御自然灾害和病虫害能力极差,既浪费了地力,又延长了林木经济成熟期,同时缩短了林木生理成熟期,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没有实现最大化。第二,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期间有林地面积和林木蓄积增加只是表象,其实质主要是全面禁采、禁牧后天然更新的结果。树种主要以杨、桦、栎等阔叶树种类先锋树种和各类灌木为主,这类林分在天然林保护期间没有经过定向培育,完全靠自然演替,加长了目的林分(针阔混交林)培育期,同样也浪费了有限林地的生产力,其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没有达到最大化。第三,天然林没有采取人工干预措施,自生自灭,尤其是成过熟林,林地卫生状况也较差,抵御自然灾害和病虫害能力也较差,既提高了经营管理成本又浪费了优质的林地资源。第四,国有宜林荒山、荒地的短缺和造林投资不足,使得造林热情不够,积累的多年造林技术得不到充分利用,同时国有林场职工和技术人员参与社会化造林不够,地方政府也不同程度存在着重投资、轻质量的问题。
1.2 人员队伍状况
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使国有林场人员转岗分流,定岗定员,部分人员依据国家政策一次性安置。十年来,林场基本没有新员工加入,只是在原有职工的基础上进行岗位调整,管护队伍、公安队伍、技术队伍、管理队伍人员老化,目前存在青黄不接的现象。国家林业政策、业务技术推陈出新,国有林场面临严峻的人员空挡,甚至断档。加之培训不够、资金不足等多方面的因素,国有林场被边缘化的趋势加重。
1.3 资金投入状况
天然林保护工程资金的投入只是依管护面积进行的静态投入,社会劳务工资按市场动态增长。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二期的实施,国有林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资金压力,可以说“饭碗子”都难以为继,谈发展只能是海市蜃楼。太岳山林局是新中国成立以前建立的,企业办社会较早,人员较多,人均国有林地面积较小,天然林保护工程资金投入相对较少,资金紧张局面更胜,因而造成不稳定因素也在增加,遗留问题也较多。
1.4 资源管护现状
总的来说,国有林场林业职工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极端困难的时期得以发扬和继承,国有林地林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并实现双增,但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仍不能彻底解决。第一,林农矛盾突出。一方面表现在农民耕种上,林区耕地与林地犬牙交错,林区禁山困难,管护压力大,防火压力更大。另一方面,农民樵采严重,尤其是当今煤炭价格飞涨,广大林区农民主要燃料以木材为主,林农矛盾日益加剧。第二,林牧矛盾增加。林区农民通过畜牧养殖业增加收入是其最主要途径,进山入林放牧是祖辈传统,封山禁牧有时显得苍白无力。管护队伍的大力度措施,会引发更多矛盾,形成更多不稳定社会因素。第三,林区资源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如占地采砂、采石、挖矿等,地方政府或经济实体开发旅游等。
1.5 国有林区体制现状
目前全省国有林管理单位与国内大多数省份一样,仍是自收自支性事业单位,经费来源以天然林保护工程公益林管理经费为主。管理成本和机构运行费用不明确,公用费用与市场需求差距很大,国有林场疲于应对,难以为继。一线资金压力很大,发展空间狭小,矛盾和不稳定因素频发。
2 搞好国有林场建设的建议
首先,要采取多元化营林措施,加大营林力度。一是加强人工幼林抚育,适当增大抚育强度,栽植优质阔叶乡土树种,培育针阔混交林,提高林分稳定性和抗病虫害能力,充分发挥林地效力,增强森林生态效益。二是加强人工中龄林抚育,进行透光伐、卫生伐,提高林分蓄积生长量,加快林木经济成熟,培育优质高效用材林的同时提高林地使用效率,增强其生态和社会效益。三是加强成过熟林管理,采取择伐和间伐的方式,伐除成过熟林木,利用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办法进行复层针阔混交林培育,提高林分质量,提高林地效益。四是加强灌木林改造,采用水平带状抚育或团状抚育,人工栽植目的树种,形成针、阔、灌复层混交林,人工促进森林植被演替时间,提高林地使用效益,充分发挥森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功效。五是加强合作化造林,采取租赁、购买、股份等形式,参与社会造林,在实现双增目标的同时发挥国有林场的社会价值。
其次,林场充分利用现有资金,同时吸纳职工闲散资金和社会资金,依托资源优势,上马短、平、快项目,形成资金原始积累,增强林场发展后劲,提高职工收入,保证林区稳定。
第三,加强国有林场改革,定型国有林区全额公益性事业单位,让国有林场腾出时间和精力全身心投入资源管护和营林工程,充分发挥林场的职能,为生态建设和林区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加强林农合作,出台优惠可行的政策,科学合理划分林区不同功能区,使国有林区与地方政府共同协调发展,相得益彰。
[1]王春风.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对策与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13(10):93-94.
[2]沈茂成.发展国有林场场外造林推动区域林业与生态建设[J].林业经济.2013(04):3-6.
[3]石松玉.河北省国有林场改革现状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3(05):198-199.
[4]易爱军,张 颖.我国国有林场贫困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03):1840-1842.
[5]崔春叶.关于国有林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会计核算问题的探讨[J].绿色财会.2012(10):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