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森林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初探
2014-08-15贺永利
贺永利
(吕梁市离石区林业局,山西 吕梁 033000)
山西森林资源发展的现状呈现出水平低、速度慢、差距明显、潜力巨大的特点,因此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仍然是山西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近年来,随着全省一系列重点林业工程的实施与开展,森林资源整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本文从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系统探讨解决全省森林资源发展面临的问题,为森林资源的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思路。
1 林业现状及主要特点
林业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如何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是林业开展工作的着眼点。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普查,山西省森林总面积282.40万hm2,其中有林地219.33万hm2,森林覆盖率18.03%。活立木蓄积11 039.38万m3,森林蓄积9 739.12万m3。近年来,随着全省林业工程的全面实施,保护森林资源的理念得到加强,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的战略得到进一步确立,天然商品林有节制、有计划地开采,使全省森林资源整体呈现增长率逐年增加、质量稳步提高的良好态势。
但从总体上看,作为一个少林的省份,全省森林资源还存在着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良、分布不均等问题,一些地方人工林经营强度低,适地栽种、抚育间伐、地力维护和选用良种等培育措施落实得还不够。加之林业改革滞后、林业管理体制不顺、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等多方面原因,导致林业建设落后,与全省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因此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仍然是全省社会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全省林业状况呈现出以下4个特点。
1.1 发展水平较低
全省森林覆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活立木蓄积和森林蓄积的排名都处于全国较低的位置,部分土地荒漠化、沙化导致森林质量较差。
1.2 发展速度缓慢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已60余年,全省森林覆盖率增加了还不到16%,相当于年均增长2.0‰左右,这在全国来讲发展是比较缓慢的。
1.3 差距明显
与周边省份相比,无论森林的总量、质量都存在一定的差距,甚至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林业发达的省份差距更明显,同时保护森林资源的方法和可持续发展林业的理念也存在着不足。
1.4 发展前景广阔
全省大部分地区为山区丘陵,绝大部分为林业用地,为林业发展提供了土地保障,再加上沙化带造林和城镇绿化,全省的森林覆盖率将会提升一个档次达到全国中上等水平。
2 森林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考虑到山西森林资源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改善森林资源保护措施,深化森林资源管理理念,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贯彻党的“十八大”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议,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可以从以下五项措施入手:
2.1 深化森林资源保护意识
森林资源保护是促进森林总量增加、质量改善和物种繁衍,以及其他有利于提高森林功能、效益的保护性措施。要深化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首先要认清林业在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林区、山区、沙区是全省贫困地区的主要集中区,这“三区”经济普遍不发达,当地农民对林业的保护意识较低、依赖度高,林业产业对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从整体来看,全省的生态状况不容乐观,生态脆弱区人民的物质生活相对匮乏,生活环境相对恶劣,因此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来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生态建设,切实把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抓紧抓好。
2.2 抓好林业自身建设
从全省到地方,都要切实贯彻全省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做好林业建设工作。首先加强省林业厅对各市、县林业站的管理工作,加强对现有森林资源的保护,加快调整林业结构,深入调查摸清全省林业的分级工作,合理分配林业资源,提高森林资源的综合质量;其次,统筹管理,因地制宜,不同地区林业站职能不同,分工不同,加强林区的保护与管理,加大荒漠化地区树木种植与植被的维护;第三,深化改革,提高职工业务水平,提高林业站职工的素质,提高职工待遇,落实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第四,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完善林业保护制度,加强林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努力营造保护森林资源的良好环境。
2.3 强化林木的采伐、流通管理
要强化林木采伐、流通管理工作。首先,提高认识,加强林木采伐、流通管理力度,政策上严格执行采伐限额、凭证采伐、凭证经营、凭证运输制度,对无证采伐、采伐超额、无证经营和运输的单位和个人,要按照《森林法》有关规定坚决进行处罚,情节严重者给予刑事处罚。其次,要规范管理,确保采伐、流通制度的有效实施,企事业单位、部队、机关、团体、学校和个人采伐林木和经营木材生意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到林业部门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年度审核,审核通过才能申请林木采伐许可证和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第三,要严格控制质量,做好伐区设计并提高发证合格率。要严格审查林区经营加工场(点)的设施质量,控制经营加工场(点)的数量,分析和调整经营加工场点分布状况,不能提供采伐许可证或者通过非法途径获取的木材,要认真开展经营加工场(点)清理和木材收缴工作。
2.4 发展生态林业
生态林业是指在遵循自然规律前提下进行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它统筹兼顾自然环境的改善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力求人类与自然环境达到和谐的森林生态系统。发展生态林业要因地制宜,山区林区伐、栽结合,提供木料的同时要实时栽种良好木源,荒山区首先减少水土流失,可以先种耐旱易活的树种,待土地肥沃后,再分区种植工业林,进而逐步改善荒山生态环境。林区作为林业的生产基地,是主要的木材输出区,因此在保证木材供应的同时要考虑长远利益,必要时要进行轮封措施,保证树木的生产周期。同时,要综合考虑当地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状况,适时发展立体林业。运用生态学原理,以生态经济为主,将农、林、牧各业有机结合,达到资源互补、循环利用的动态平衡。
2.5 促进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
森林是生态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主导因素。可持续发展林业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生态模式。林业的保护与开发要具有持续性。所以说要保护自然资源与环境,在生态林业发展的基础上,实施林业的有计划、可持续发展模式,运用科技兴林、科学管林。在实行可持续发展林业的同时,还要通过其他途径提高人们的资源保护意识,通过电视、网络、广播、论坛、短信等形式,宣传森林保护的重要性,号召全民行动,让全民投身到生态林业建设之中,投身到爱护树苗、保护林场、快乐植树的活动之中。
[1]冯恩旭,孟瑞,王宾勇.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6).
[2]李成忠.保护森林资源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9).
[3]雷 江.大方县森林资源保护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探析[J].林业科学与现代农业科技,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