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同市造林绿化成效及发展方向浅析

2014-08-15

山西林业 2014年6期
关键词:大同市全市造林

宋 昌

(大同市林业局,山西 大同 037000)

近年来,大同市围绕“转型发展、绿色崛起”战略和生态强市目标,大力推进造林绿化工程,不论从生态角度还是民生角度看,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对林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破解现有瓶颈,实现提质增效再上新高,是时代赋予林业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1 客观评价造林绿化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2000年以来,大同市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太行山绿化等国家重点生态项目,以及省六大造林绿化工程和大同市大规模城市建设的全面实施,坚持高起点规划、大力度推进、高标准建设、科学化管护,造林绿化进入了全新快速的发展阶段。2012年和2014年成功创建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市和国家园林城市;2011年、2012年、2014年左云县、大同县、新荣区先后被省政府命名为林业生态县。大规模造林绿化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全面体现。

1.1 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

2000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造林30多万hm2,超出上世纪后30年造林任务的总和。截至2013年底,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20.12万hm2,特种灌木林地面积达到13.33万hm2,未成林造林地20.43万hm2,活立木蓄积量552.82万m3,森林覆盖率达到23.76%,比新中国成立初增长13倍,比1999年翻了一番,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实现了“十一五”以来森林覆盖率每年1个百分点的增速。

1.2 规模化生态片区逐步形成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0万hm2以上规模的连片工程 2 处,6 667hm2以上的 8 处,667hm2~6 667hm2的54处,形成多处以大同县火山群、新荣区古长城森林公园、灵丘县平型关、阳高县大泉山、浑源县北坡区经济林等为代表的大林业生态片区,发挥了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成为大同靓丽的生态名片。全市还建成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类型、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4处,保护区总面积10.63万hm2,占国土面积的7.50%。建有森林公园12处,其中国家级2处、省级2处、城郊公园8处,森林公园总面积达到6.83万hm2,占国土面积的4.80%。

1.3 沙尘天气日数明显减少

监测显示,20世纪80年代初全市每年沙尘天气日数102d左右、受害乡镇77个,现已减少到40d左右、受害乡镇67个,呈现出发生时间推迟、结束时间提前、沙尘强度减弱的趋势,从原来的沙尘“加强区”转变为“减弱区”。同时,空气质量实现了质的提升,二级以上良好天数逐年递增,由2006年的239d递增到2013年的322d,其中一级天数由9.0d增加到76d,在全省排名由第6位前进到第2位;在全国113个重点城市排名中,由倒数第3位跃升至正数35位。沙尘天气日数的减少和空气质量的提高,与近年来森林总量的快速增长密不可分。

1.4 平均降水量持续增加

从全市看,2009年-2013年的5年,平均降水量为394.30mm,比2004年-2008年的5年平均降水量376.90mm增加了17.30mm,比1999年-2003年的5年平均降水量360.20mm增加了34.10mm,总体呈增长趋势。从局部看,2004年-2013年的10年间,左云县每年的降水量都比全市平均降水量多70mm~160mm不等,与左云县、右玉县近几年森林资源总量不断增加,并已形成区域性小气候直接相关。

1.5 土地沙化得到有效控制

经过近年来持续、大力度造林绿化,全市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得到一定控制,水土流失面积由2000年的61.49万hm2减少到现在的50.20万hm2。与工程实施前相比,治理区林草植被盖度平均提高15个百分点,荒漠化扩展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1.6 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大规模造林绿化,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发展经济林和培育林木种苗的直接收益,也提供了从事造林劳务获取工资性收入的机会。新荣区黍地沟村通过培育大量抗逆性强的樟子松、油松,林农户均年收入超过7万元,成为全村增收致富的主要来源,还带动周边6个村从事种苗花卉种植。阳高县大嘴窑村仅大接杏树苗一项,户均年收入8万多元,加上卖杏收入可突破11万元,最高的达到35万元以上。此外,直接参与造林工程的农民日工资都在百元以上,年人均增收6000元~8000元,实现了劳动力就地转移。

1.7 社会效益进一步显现

造林绿化促进了土地良性流转,推动了生态农业、旅游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全面发展,实现了农村生产经营模式的转变和创新,对改善城市和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扩大招商引资、增进文化交流、强化文明意识、转变发展观念、有效提高城乡居民整体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巩固现有绿化成果,全力推动造林绿化事业向纵深发展,已经成为大同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最迫切需求。

2 今后造林绿化发展方向探讨

2.1 要把造林绿化放在全市转型、跨越发展大局中认识定位

以造林绿化为重点的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大同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亟需重点突破的瓶颈。李小鹏省长多次提出,造林绿化要做到“领导重视的程度只加大不减小、资金支持的力度只增加不减少、目标考核只加强不减弱”的要求,进一步凸显了造林绿化在山西经济社会中的突出地位。良好的发展氛围、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全市人民的热切期盼,以及全市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要求切实把造林绿化作为全市重于一切、急于一切、先于一切的战略任务,举全市之力持之以恒地深入推进。

2.2 要把造林绿化放在全市转型、跨越发展大局中总结推广

要突破行业和部门局限,在全市范围认真总结近年来造林绿化的成功经验,树立更多的像赵德清这样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先进人物,深入挖掘根植于造林绿化事业中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精神内涵。注重推广基层单位造林绿化的宝贵经验,指导和推动今后的造林绿化工作。

2.3 要把造林绿化放在全市转型、跨越发展大局中规划布局

在认真盘点、全面摸清现有森林资源总量、分布和构成的基础上,抓住国家深化改革、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的重大机遇,围绕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领域的发展战略和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化修订全市造林绿化中长期发展总体规划,完善绿化空间布局。市、县、乡、村各级都要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涵盖林业、农业、水利、扶贫、开发、园林、环保等各个领域,对全市的山水林田路、城市建成区、采煤沉陷区、村镇、旅游景区、重要节点进行科学有序的规划,做到全市一张图、一盘棋、一把尺、一股劲。

2.4 要把造林绿化放在全市转型、跨越发展大局中创新推动

要着眼于建立健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绿色保障机制,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着力破解产权制度、经营方式、管理体制、金融支持等长期制约造林绿化发展的难题,逐步形成符合全市实际的造林绿化运行机制和保障措施。建立造林绿化公共财政投入机制,以不低于固定比例专项列支,确保财政扶持资金逐年稳定增长;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造林绿化事业,破解投资渠道单一的难题;继续深化林业改革,激发调动社会造林绿化积极性;探索实行强制性绿化配套制度,真正做到工程建设到哪里,绿化就跟到哪里的工作局面。

猜你喜欢

大同市全市造林
大同市小地老虎发生趋势预报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大同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首季“开门红”
大同市新荣区:掀起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热潮
大同市云州区峰峪湿地菊花节开幕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