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黔东南民间苗侗银饰制作在美术课堂的应用

2014-08-15刘桂珍

时代农机 2014年9期
关键词:银饰侗族苗族

刘桂珍

(凯里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贵州 凯里 556000)

近年来时尚银饰,追逐时尚、崇尚个性的造型使银饰品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妆饰品。银饰品已渐渐远离传统首饰概念,不再限于“历史悠久”的银镯、银铃、银锁等款式,而是进一步扩大到手链、项链、戒指、耳环、胸针等工艺品。

黔东南民间苗族、侗族银饰是艺苑中的一枝奇葩,它的制作不仅工艺精湛、精雕细琢、熠熠生辉、令人惊叹叫绝,而且其中充满了神性的张扬和想象力的自由驰骋,蕴涵着图腾崇拜、迁徙文化、平等观念等独特的文化内涵,它是古老而又璀璨的民族民间文化。把黔东南民间浮雕艺术苗族、侗族银饰的制作在课堂上应用,这即有效的使这种物质文化得到了传承与发展,也使之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学科课程,使学生切实有效的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本文将从苗侗族的历史、苗侗银饰的重要性及银饰的传承与发展存在的问题、苗侗银饰的制作流程,来浅析黔东南民间苗侗银饰制作在美术课堂的应用。

1 苗、侗族银饰的历史概况

在国外,研究苗学的国家和学者很多,有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欧亚美国家,他们研究资料也仅限于本土风俗、习惯、服饰等等,都是从本国现有的生活状况出发,从政治经济、生活状况、民族信仰、文化艺术等方面进行论述。国内由于受到地理条件和文化观念的影响,数量相当有限,关于这方面的著作相对比较多,有苗学学者伍新福的《苗族文化史》,杨正文的《苗族服饰文化》,著作有苑志贤的《苗族银饰》一书等等。

苗族侗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两个民族,苗族和侗族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自己的民族文化。宛志贤在他的《苗族银饰》中提到,“世界上有两个苦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的民族,他们就是中国的苗人和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这是澳大利亚人类学家格迪斯的一个著名论断:苦难的历史不仅造就了苗族坚忍不拔的民族性格,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苗族同胞创造了世界民族之林中最绚丽的苗族服饰和银饰。从苗侗族民间文学的述说中可推知银进入苗侗族社会生活是比较早的,在苗侗族的一些古歌里,都有对银的描述,而且被拟人化了,成了苗侗族同胞亲密的伙伴,体现了他们“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观念。苗侗族是一个酷爱艺术并很早就掌握了金银冶炼技术的民族。金银在苗侗族先民的社会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对于金银的特殊爱好源远流长。这是银饰在苗侗族同胞中得以诞生、流传、普及并生生不息的心理基础。

由于战乱等多种原因,使得苗族、侗族在历史上频繁迁徙,不断分散,在迁徙途中备受磨难,不仅忍饥挨饿,更无法解释风雨雷电、洪水猛兽这些对他们生命造成极大威胁的自然懊恼,无法解释他们永远摆脱不了的苦难命运。贵州省是苗侗族聚集比较多的地方,银饰成了这个民族象征性的符号,成了分支区别的符号,成了个人年龄和性别的符号,每个符号都源远流长。图腾崇拜、驱邪巫术、祈愿等符号是银饰的重要造型。图腾崇拜是人类童年的一种文化现象,一旦形成,便会长久埋藏在人类的深层意识中,通过物化的方式释放出来。所以,苗族银饰的产生就成了一种精神动力。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写到:“在许多氏族中和摩其人中一样流行着一种传说,根据这种传说,他们的第一个祖先是转化成男人和女人的动物或无生物,他们就成为氏族的象征(图腾)”。创生人类,是图腾的功绩和特征之一。

2 银饰在苗侗民族中的重要性

银饰是苗侗民族象征性的符号,是分支区别的符号,是个人年龄和性别的符号,每个符号都源远流长。苗侗民族的银饰从它诞生之初,就具有巫术的功能。苗侗民族先民相信,一切锋利之物皆能驱邪,银饰是驱邪之上品,还可以消灾祛病。过去,苗侗族人去世,也要在墓穴中洒一点银屑,让银子伴随着他们的灵魂不遭遇恶鬼。

银饰是苗侗族人世代的伴侣,他们以银为美,以银为富,他们用银的概念是审美、富有和避邪。它反映民族文化的进步和发展,银饰加工技术是村民祖辈相传的民间工艺技术。银匠们善于从妇女的刺绣及蜡染纹样中汲取创作灵感,他们根据本系的传统习惯、审美情趣,对细节或局部的刻画注重推陈出新。因此,民间苗侗银饰工艺是很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从苗侗银饰的作品可以反映出他们的文化、经济、信仰及其对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反映民间银饰是原始的物质文化遗产。

3 苗侗银饰的传承与发展存在的局限性

由于民间银饰工艺是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苗侗民族盛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着苗侗民族文化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它的传承对振救少数民族文化和银制品开发具有现实意义。但是,苗侗银饰的传承与发展受到多方面的局限。

(1)传统苗侗银饰制作传承人的确定限制了苗侗银饰的发展。传统是指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如文化、道德、思想、制度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凡是昨天过去的都是相对于今天的传统。所谓“传”,其内在有“超越”之意,有道是“不美则不传”,所有能传下来的事物,必定有超越以往的过人之处。所谓“统”,有“规范”之意,一种规范的超越就是传统。传统并不是过时的代名词,相反,它是一个民族通过长久的历史积淀形成的文化精神价值所在。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说,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关键在于人,民族文化继承人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许多民族传统文化销声匿迹于历史的长河,正是因为缺少民族传统文化继承人。民族文化传承人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他们掌握并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知识和精湛技艺,既是民族文化的宝库,又是民族文化代代相传的代表。苗侗银饰的传承与发展也是如此,它需要有更多的传承者。

可是,少数民族银饰工艺制作一般是男性银匠,特别是苗族特别突出,并且这些匠人大部分集中在中老年人,年轻人受到外界的影响,不愿留在家从事银饰工艺,留在家的这群匠人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艺术审美水平和文化修养不高,这种状况就导致了民间银饰工艺濒危或者银饰加工成品式样陈旧、艺术品位不高、做工粗糙。

(2)苗侗银饰工艺复杂的制作流程使其传承和发展受到一定影响。银饰加工艺术是已流村民祖辈相传的民族工艺技术。它的制作流程大致要经过化银、铸料、成型、錾花、焊接、清洗等流程,全是以家庭作坊内的男工匠手工操作完成。根据需要,银匠先把熔炼过的白银制成薄片、银条或银丝,利用压、寥、刻、搂等工艺,制出精美纹样,然后再焊接或编织成型。这些复杂的制作程序和小规模的作坊,也使苗侗银饰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局限。

黔东南苗族侗族银饰的制作在这些方面更是体现了出来。为了避免这些局面的出现,因此,把苗侗银饰工艺的制作与美术教育相结合,使之在美术课堂得到广泛推广,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建立系统的理论基础,培养专业的师资队伍。通过开展这一项目的研究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使之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学科课程。

4 苗侗银饰制作在美术课堂的应用有利于苗侗银饰的传承与发展

美术课堂是实践美术教育的重要环节。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美术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发展和延续美术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美术是一种能够与学生成长相伴而行的艺术活动,作为学校教育的方式,美术课程以美术为载体,在创新精神、心理品质、审美境界和实践操作等方面实施教学,致力于学生全面提高,从而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把苗侗银饰制作的传统工艺流程运用于美术课堂,构建银饰工艺教学体系,是对濒危的民间银饰工艺的拯救,体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不但是学生对银饰传统工艺技能的学习和探索改进工艺流程,主要还培养学生对传统工艺的熟练掌握和现代工艺的研究。这种教学过程符合美术教育的目的,使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在学习中开动脑筋,突出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课程的开展,不但使之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学科课程,体现了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特点,而且使苗侗民族民间银饰工艺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同时让学生切实有效的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的艺术审美水平和文化修养,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1]宛志贤.苗族银饰[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10.

[2]陈卫和.美术基础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银饰侗族苗族
银饰
苗族古歌《仰阿莎》
快乐童年——榕江侗族儿童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侗族建筑博物馆——大利村
论侗族自然观中的生态伦理及其价值
苗族民歌
侗族养生防病抗衰老经验荟萃
苗族老照片
苗族银饰——大山深处绽放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