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目前化工行业中的污染现状与防治探析
2014-08-15梁贵鸿
梁贵鸿
前言
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化工行业有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当前全球环保意识不断提升,化工行业首当其冲的成为人们抱怨的重点行业。对于化工行业所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是无可回避的,我们应当采取正确的态度来应对当前的污染现状,并且据此提出防治措施,才能使得化工行业与人类的物质繁荣同时发展。
一、化工行业的污染现状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在化工环境保护方面已经投入了很大的人力与物力,采取了诸多措施,对于化工污染物的总排放量进行了严格的控制,有效的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量,但是当前的化工行业污染现状仍然较为严峻,化工行业仍然是污染大户,其治理的任务依然非常繁重。
1.化工废水污染
我国当前面临着非常严重的水体污染,并且在此基础上水资源短缺以及其他灾害都严重的困扰这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短缺受到水体污染的进一步加剧,而水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了更多水灾害的发生。我国当前的七大水系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污染。
有机污染主要存在于河流中,包括氨氮、挥发酚等多种污染物,对于湖泊来说一般是富营养化,以磷和化学需氧量等污染物为主。无机氮以及重金属不对于近岸海域的污染比较严重。水环境问题由于这些元素的影响而日渐广泛化,其危害性也日渐严重,更加难以进行治理。一般来说造成水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是人为因素,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中,化工企业的生产经营缺乏节能降耗的动力,以扩大再生产为主要目的,其生产工艺落后,对于水环境的污染也较重。
2.化工废弃污染
化工行业带来了人类物质方面的巨大财富,但是同时也将巨大的废气与废物排入大气中,使得大气遭到严重的破坏,大气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但是当前却存在诸多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污染物,大气污染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的体内,对于人体产生重大影响,其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对于生物的生存与发育也有着非常大的危害,使得生物中毒或者枯竭死亡,降低生物对于病害的抵抗能力,许多生物长期接触大气污染最重失去的存活的空间。
3.化工废渣污染
化工废渣的成分有大量的金属化合物,还有许多容易引起地球化学循环的元素,如硫、磷等等,如果没有妥善的控制化工废渣的排放就会引起非常严重的污染事件。化工废渣对于堆放场地的土质以及土色会产生影响与改变,对于周边环境会产生严重的危害,而且受到雨水的冲刷,许多化工废渣会渗透进地下水中,对于整个水资源系统都会产生危害。化工废渣一般会产生如下几方面的危害,首先对于土地进行占用,而且如果发生化工废渣泄露,其污染半径将高达存放半径的几十倍。其次是水污染,许多化工废渣的成分含有剧毒物质,特别是一些含重金属的废渣,其堆积的过程中与周边的环境容易发生各种物理与化学作用,进一步形成新的物质形态,而且水系统也会随着发生变化。对于周边环境也会产生破坏,化工废渣的大量堆积主要是由钙和镁等矿物质组成,有机质较为缺乏,对于周边原生的生物多样性会产生致命性的影响,生物丧失多样性之后,难以恢复其原有的生态系统。
二、当前化工行业中污染现状的防治对策
1.水污染的治理
针对水污染,应当采用预防为主的政策,对于清洁工具进行大力推广,对于工业用量以及废水排放量进行控制,保证零增长,以及有毒有害物质的零排放。化工行业是酚排放的大户,而石油类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来自于矿山开采、化工行业,对于这些行业的工艺亟需进行更新与变革,创新管理机制,使得上述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能够彻底清除,对于城市废水处理力度要尽快提高,使得污水回收利用率大大提高,对于面源污染控制应当加强,使得农药以及化肥的使用能够进一步规范化。
2.废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针对废弃污染,应当采用如太阳能、电能以及风能的无污染能源或者对于能源结构进行改革,使用低污染能源,在此基础上在没有将污染物排入大气以前,通过除尘硝烟技术以及其他技术对于废气中的部分污染物进行消除,对于大气中的污染物数量进行减少与控制,对于排放进行控制的同时,充分利用大气自净能力。选择厂址以及设计烟囱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合理,不能过度集中排放大户,使得污染加重。通过加大绿化造林来使得大气污染程度进一步减轻。
3.废渣污染的防治措施
对于化工行业中的废渣污染应当对废渣的存放进行规范化管理,避免出现堆放问题扩大污染,避免在容易渗透进地下水的位置存放化工废渣,一旦出现废渣水污染的情况,应当及时进行诊治,防治污染进一步扩大。对于化工废渣已经造成的生态多样性破坏应当及时补救,防治生态进一步恶化。
结语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化工行业为巨大的物质繁荣提供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带来快速发展的同时化工行业也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文章针对当前化工行业的污染现状进行分析,对于化工废水污染、废气污染以及废渣污染进行分别探讨,对其的主要特征进行探讨,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若干对策,有效的控制化工行业中的污染,保护自然环境。
[1]关于委托中国化工防治污染技术协会继续组织创建化工清洁文明工厂活动的通知[J].化工环保.1999(03).
[2]王佳,田素凤,冯雨顺.天津郊区部分蔬菜地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状况分析[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6(03).
[3]金海燕,陈建芳,潘建明,周怀阳,李炎.夏季珠江口水体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组成及来源[J].海洋学研究.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