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工程中超长浅埋段施工技术探讨
2014-08-15左杰
左 杰
(贵州路桥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
1 工程概况
松河隧道是贵州省六盘水至盘县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设计为分离式隧道,隧道线间距进口约为22 m,中间段为40 m,其中左线长4 760 m(ZK53 +830 ~ZK58 +590),右线长4 720 m(YK53 +833 ~YK58 +555)。由进出口两端往中间掘进,我部负责进口端施工,分界桩号为K56 +100。隧道穿越中山区,区内地形起伏大,山坡较陡峭,相对最大高差696.6 m,隧道轴线通地的地面高程为1720.0 ~2 360.0 m 之间,相对最大高差578 m。
隧道围岩主要以Ⅵ、Ⅴ、Ⅳ级为主,设计采用超前小导管预加固或超前锚杆辅助施工措施。隧道左线浅埋段ZK54 +455 ~ZK54 +680,右线浅埋段YK54 +430 ~YK54 +660 段,设计埋深为20 ~51 m 之间,(经实测,实际埋深在11 ~35 m之间),围岩为岩块石土,中风化灰岩,块石土为崩塌堆积体及冲洪积层,厚度大,松散至稍密;灰岩岩体破碎,岩溶发育,(BQ)=100,按Ⅵ级围岩进行支护。该段地表位于沟谷内,为地表水汇集地带,且围岩为松散至稍密块石土,施工开挖易垮塌,处理不当易垮塌至地表,常年受雨水冲刷,雨季汇水量较大,对隧道施工安全极为不利。
2 施工方案比选
根据隧道设计的地质条件和现场实际施工情况,为确保能在雨季来临之前安全顺利的通过超长浅埋地段,业主、设计院、监理、施工单位等相关人员召开专题会议讨论,我方提出三个方案进行比选,(1)维持原设计支护参数,采用4 m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加固,纵向间距1.5 m,注浆材料为水灰比0.6∶1 ~1∶1 水泥砂浆。(2)在洞内维持原设计支护参数的基础上采取地表注浆加固。(3)其他支护参数不变的前提下,设计超前小导管改用D51 自进式锚杆,长度4.5 m,排距3 m,注浆材料改用双液浆,水泥浆与水玻璃比值为1∶0.36。
从工期、施工成本及施工安全方面考虑,最终决定采用第3 种施工方案指导施工,因前两种方案施工,存在以下问题。
(1)如维持原设计,施工成本是得到控制,但施工风险大、工期长;因地质较松散,主要为堆积体,而超前小导管施工必段先用钻杆钻孔,拔出钻杆后再送入小导管进行注浆加固,对掌子面岩体扰动较大,随时有塌方冒顶的危险,且水泥浆的凝固时间要对较长,排距只有1.5 m,超前施工占用时间长,掘进尺寸相对受影响,无法保证能在雨季来临之前施工完成,如在雨季施工浅埋段,施工安全跟本无法保证。
(2)地表预注浆加固虽然施工安全系数提高,进度有可能加快,但地表注浆面积较大,但费用也相对较高,对投资控制不利。
决定采用第三种方案的原因:D51 自进式锚杆钻进一次成型,减少对围岩的扰动,自进式锚杆钢度好,纵向间距延长到3 m,相对成本并未明显增加,超前施工时间减半,施工进度明显加快,有利于隧道在雨季来临之前安全快速通过浅埋段。
3 施工方案实施
(1)地表处理
在未进入浅埋段施工前,提前对地表常年流水进行截流,在原冲沟位置修筑一条截水沟,把常年流水引排至浅埋段之外,减小地表常年流水对浅埋段施工的影响。
(2)洞内支护措施
①D51 自进式锚杆超前预注浆加固
根据超前地质预报资料再辅以超前探孔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在确定快进入Ⅵ级围岩地段时,更改开挖方法,从ZK54 +453 位置开始,,由正台阶法改为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先喷射混凝土封闭掌子面后施作Φ51 自进式锚杆超前注浆预加固,自进式锚杆长度=4.5 m,环向间距0.35 m,纵向间距为3 m,拱顶150 度范围内施作,与衬砌中线平行以5°仰角打入拱部围岩,自进式锚杆注浆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浆液,水泥浆水灰比1∶1,水泥浆与水玻璃比1∶0.36,水玻璃浓度为35 玻美度,模数2.4,注浆压力0.5 ~1.0 MPa。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自进式锚杆打入角度,防止打入角度太大开挖后脱空较大,成本及安全均不利。
②洞身开挖
超前支护双液浆凝固后,开始进行洞身开挖,开挖过程中必须按照台阶分部开挖法要求进行,上部核心土体预留体积不能太小,上部留核心土支挡开挖工作面后,利于及时施作拱部初期支护以增强开挖工作面的稳定,核心土及下部开挖在拱部初期支护保护下进行,施工安全性好,开挖采用人工辅以机械施工,严禁采用爆破开挖。施工过程中灵活采用施工方法,新奥法与矿山法配合使用,如松散堆积土不断掉落形成流砂状时,该用木板封堵的不能只用喷射混凝土封堵,应采用木板封口再喷射混凝土进行回填,灵活采用支护手段是确保施工安全的前提。
③初期支护:采用I20B 工字钢、Φ42 小导管、φ6.5 双层钢筋网、喷C20混凝土厚28 cm 的锚喷支护。工字钢纵向间距50 cm/榀。Φ42 小导管纵环间距为50 cm×120 cm,每环21 根,并增设锁脚锚杆,每环左右侧各2 根,施工控制要点:上台阶施工完成后应尽快开挖下台阶及仰拱,尽快使初支封闭成环,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拱顶下沉及周边位移量测频率,并安排专职安全员对掌子面及已初期支护部位进行观察,确保施工安全。
④二次衬砌:浅埋段及两端过渡段衬砌采用50 cm 厚C25钢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加强防水板的检查及欠挖部分的处理,确保二衬施工质量。
4 结束语
松河隧道左线225 m 的超长浅埋段,只用了4 个月时间就安全快速通过。根据监控量测结果反馈,地表下沉、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均处于正常范围内。事实证明,对于要求施工进度的隧道超长浅埋段采用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辅以D51 自进式锚杆超前预注浆加固措施是完全可行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既保证了安全、又确保了隧道的进度目标,(正常施工平均每天进度至少2 m,比采用小导管注浆预加固进度快了一半);(2)通过对松河隧道浅埋段的施工过程控制,为施工同类工程累了成功的经验;(3)灵活的支护手段及相应的预加固技术措施适应了地质变化,真正做到”岩变我变”,有效地保证了隧道施工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