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丘市引黄灌区建设管理实践和探讨

2014-08-15武义成商丘市水利局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4年15期
关键词:引黄灌区黄河水商丘市

□武义成(商丘市水利局)

1 商丘引黄灌区规划建设情况

商丘市人均水资源量280m3,公顷均3600m3,分别不足全省和全国的2/3和1/8,属重度缺水地区。为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1958年,商丘兴建了三义寨引黄灌区渠首大闸,由于工程不配套,导致大面积次生盐碱化;1961年,引黄蓄灌工程下马。1974年,商丘地区开始第二次引黄灌溉,但由于闸后无沉沙条件,总干渠淤积严重、开封和商丘两市地用水矛盾突出等问题;1985年引黄被迫停止。

1992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决定改建三义寨引黄供水工程,定名为新三义寨引黄工程,1994年4月9日,新三义寨引黄中线工程试通水成功。近年来,商丘市陆续实施了灌区骨干工程建设、调蓄工程建设和面上配套工程建设等。截至2013年底,商丘市修建了黄河故道七座串联梯级水库,总库容3.44亿m3,兴利库容1.67亿m3。开挖、疏竣干支渠447条,斗农渠8336条,涵闸272座,斗农闸245座,建提灌站29座,改善提高引黄配套面积41.65万 hm2。

商丘地区1986年规划引黄灌区面积为14.30万hm2,其中正常灌区3.43万hm2、补源灌区10.87万hm2,涉及民权、睢县、宁陵、商丘县、商丘市、虞城等6县(市)。后来原商丘地区行署又对柘城、夏邑和永城增加引黄补源灌区面积2.20万hm2。通过多年配套工程建设,商丘引黄受益范围已达到27.83万hm2。

2 商丘引黄效益发挥情况

2.1 支持农业生产

自1994年新三义寨引黄供水工程通水以来,商丘已累计引黄河水36亿m3。在近年来旱情不断的情况下,商丘实现了粮食产量十连增,连续8年粮食总产量超500万t,常年粮食产量占河南省的1/9、全国的1/90,是全国18个产粮大市之一,黄河水发挥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2.2 补充地下水源

自1994年开始引黄后,商丘补源灌区地下水位波谷出现的时间比相同气象年份明显滞后,地下水位埋深逐年上升,漏斗区面积已由2002年的727km2,缩小为2012年的13km2,地下水位最大埋深已从2002年的20.00m,提高到2012年的9.63m;灌区内地下水位普遍比灌区外高出2~4m。

2.3 扶持水产养殖

借引入黄河水之利,商丘扶持了一批水产品基地,其中民权县黄河故道河蟹养殖基地、商丘鱼类良种场、黄河故道水库0.67万hm2水面被授予省级“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

2.4 促进经济发展

2004年商丘建成了以黄河水为原水的第四水厂,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2008年以黄河水为生产用水的国电民权电厂投产运行,待建的中石油千万吨炼油厂和其他一批待建项目也以黄河水为水源。黄河水作为地下水的替代水源,为商丘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5 改善生态环境

据商丘市环保局监测结果显示,引黄以来,商丘市水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河水水质引黄初期达标率48%,2013年商丘市5条河流出境断面水质综合达标率93.6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连续7年保持100%。

3 灌区存在的问题

3.1 工程需进一步续建配套和改造

3.1.1 工程老化失修严重

商丘引黄灌区工程多数建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据统计,灌区内工程老化失修率达70%以上,特别是斗农渠工程损毁严重,导致引水、排水不通畅。

3.1.2 灌区建设投入不足

由于灌区规模大,目前政府投资对于整个灌区建设还远远不足;群众筹资也难形成规模投入,多数工程只是修修补补,干、支渠和面上配套不能同步进行。

3.1.3 水库围垦淤积严重

商丘市黄河故道水库经多年运行,淤积严重,平均淤深在1.50m以上。当地群众非法围垦侵占水库,林七、吴屯、郑阁三座中型水库原设计水面面积为0.43万hm2,实际面积仅为设计面积的53%。

3.2 灌区管理进展滞后

商丘市县级以下没设置专门灌区管理机构,各县区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协调一致的运行机制;由于地方财政普遍存在困难,一些工程管理和维修养护不及时,破坏或损毁严重;除一部分改革试点区外,末级渠系大多实行粗放式管理,渠道乱挖乱堵现象严重。

3.3 供用水矛盾比较突出

3.3.1 引水难度大

商丘市属于跨区域、跨流域引水,距离长、矛盾多、损失大,引水非常困难。黄河枯水期和抗旱用水高峰期,进入商丘境内流量较小。

3.3.2 引水指标较少

商丘市规划年引黄水量6.50亿m3,自2011年以来,年引水量已连年突破3亿m3。省政府分配商丘市取水许可指标2.80亿m3,与商丘实际需要相距甚远。

3.3.3 争水现象严重

商丘引黄灌区涉及全市六县三区,又要保障商丘市第四水厂和民权电厂原水供应,各县区用水矛盾突出,群众私自提落闸现象经常发生。

4 建议与对策

4.1 健全和完善管理体制

县区成立专门的灌区管理单位,完善乡级以水利站为主体的管理机构,对县区工程实行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斗、农渠以下工程推进农民参与式灌溉管理,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建立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我维持的管理体制。有条件的地区试行小型水利工程产权体制改革,如:小型水利工程股份合作制、承包经营、租赁等多种形式。

4.2 加大调蓄能力建设

积极推进商丘市黄河故道水库清淤扩容工作,通过清淤扩容提高水库的库容和调蓄能力,实现“引得来、蓄得住、分得出、用得上”的目标。各县区根据实际规划实施一批小型调蓄工程,加强工程建设和管理,丰蓄枯用,更好地发挥黄河水的效益。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对商丘境内大中型水闸实施除险加固工程,更多地拦蓄黄河水和天然降水,为灌区发展服务。

4.3 强化灌区工程投资管理

积极争取政府对骨干工程建设和规模较大的技术改造工程给予补贴,争取各级政府将预算内资金、水利建设基金及其他开发性资金向灌区倾斜。支渠以下小型水利工程,吸收集体和群众自筹资金投资,还可以吸收其他资金参与末级渠系改造,弥补灌区自身资金的不足。整合水利、国土资源、林业、农业、交通、城乡建设等资金,加大对灌区内渠道、道路、林带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力度,提升灌区现代化水平。

4.4 科学合理调度水量

4.4.1 坚持错峰引水的原则

发挥商丘黄河故道水库的调蓄优势,在用水矛盾相对缓和时引水充库蓄水,在用水矛盾突出时,调用水库蓄水向各县区分水,后续引水补充。抢抓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流量较大的机遇,及时引水充库和远距离输水补源。

4.4.2 坚持先远后近的原则

旱情不明显时,及时调引黄河水,输送到距离较远的县区,补充地下水源。遇上抗旱用水高峰期,在服务上游县区抗旱的同时,尽力向下游县区输送黄河水,充分发挥黄河水作用。

4.4.3 坚持均衡受益的原则

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的关系,统筹兼顾上下游县区和渠道左右岸的用水关系,使黄河水在各县区、各行业能够均衡效益,发挥黄河水在商丘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5 积极实施节水措施

4.5.1 推进节水改造和续建配套

积极做好灌区工程续建、配套与改造,做到渠道输水畅通、设备启闭灵活。对跨县输水干渠做好渠道衬砌,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

4.5.2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围绕“开源、节流、增效”等方面努力,积极争取引水指标,农业用水推广管道输水节水技术,因地制宜推广喷灌、滴灌、微灌等技术;工业生产和生活用水节水措施同步进行。

4.5.3 尝试推行水权转让试点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尝试推行水权转让试点,由企业出资建设农业节水工程。节约水量由企业有偿使用,既可解决企业用水指标不足、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同时解决灌区部分资金不足问题。

5 结语

商丘市通过引黄供水工程,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今后,商丘引黄灌区应进一步实施以节水为中心的续建和配套工程,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强化管理,科学调度,使灌区逐步走上规模化、现代化、信息化发展之路,为商丘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资源保障和支撑。

猜你喜欢

引黄灌区黄河水商丘市
赵口引黄灌区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商丘市工程建设项目“双流程”并联审批成效显著
商丘市
黄河水是胶体吗
两滴黄河水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五年工作综述
商丘市
黄土地上的黄河水
丁庄引黄灌区存在问题及建设必要性
引黄灌区泥沙处理与利用技术发展现状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