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弦圆梦曲

2014-08-15李曲直河南省陆浑水库管理局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4年13期
关键词:伊河陆浑豫西

□ 李曲直 □马 娥(河南省陆浑水库管理局)

筑梦幻想曲

嵩岳巍巍,不墨如画;伊水哗哗,无弦似琴。豫西这片土地上的嘉山秀水养育了勤劳勇敢的华夏先祖,托起了光辉灿烂的文明曙光。然而,上苍赐予的不只是钟灵毓秀的风物,还有旱涝不均的灾难。大禹治水的功德没有泽被千秋万代,因旱致贫的困惑却让这里祖祖辈辈的苍生无可奈何。

嵩山北麓,九皋山下,伊河从历史的深处日夜不停地奔腾着。千百年来,栖居在两岸丘陵地带的人们,眼睁睁望着河水欢快地流向远方,却流不到他们龟裂的田里,也流不到他们待水的锅里。他们多么盼望伊水穿山来啊!十年九旱,年年因缺水而食不果腹。大旱之年,水,更成了他们的命根子。回眸一瞥,历史令人触目惊心:商汤主政时,豫西七载连旱,饿殍遍野。汤王设坛自我悔过,祈求降雨,终未盼来甘霖。康熙十八年、乾隆九年、民国三十一年豫西均遭遇罕见旱灾,庄稼几乎绝收,树皮草根皆被吃光,同类相食者亦不鲜见。饥民不得不撇下故土背井离乡。这块孕育文明曙光的热土,呈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象。

干渴的生灵为水殚精竭虑。挖窖打井,垒塘筑堰,他们力图改善困境,却因缺乏水源而难如所愿。在各种手段都无望的情况下,他们把盼水梦寄托到子孙的名字上,“水”、“泉”、“雨”等字眼成了娃儿取名的热词。在家族论资排辈极其浓郁的氛围里,同姓取名用字是忌讳僭越的,但为了盼水,人们不惜打乱辈份,不出五服就有同姓同名者,同一个村,“江河”、“喜雨”、“旺泉”、“水源”等名字叫一声就有好几个人答应。无水苦筑有水梦,只为一片盼水情,月月盼,年年盼,望眼欲穿水难见。

从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到共和国的幼年,祖祖辈辈的豫西人没能挣脱干旱的魔掌。山体照常在干燥中崩裂,草木依旧在少雨中枯焦,无数的生灵仍然在干渴中煎熬。“伊水穿山来”,成了这片土地上芸芸众生祖祖辈辈的梦,也成了祖祖辈辈芸芸众生心中的痛!

清悠悠的伊水哗哗哗地流,无弦赛过好琴手……静谧的秋夜里,这妙似琴音的伊河秋声,熏陶了他和她的世世代代,世世代代的他和她,意会的都是《伊水穿山来》的“幻想曲”。

何时梦能圆?梦由谁来圆?嵩山在期待答案,伊水也在期待答案!

追梦进行曲

20世纪的50年代末,共和国刚刚站起来挺直腰杆。在百废待兴的废墟上,水利被放到了优先建设的位置。“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伟大的号召催生伟大的实践,陆浑水库应运而生。嵩县境内,伊河中游,千军万马开始了拦河筑坝的大会战。

陆浑村,这个春秋战国时代曾经建立过陆浑国,楚庄王曾经于此问鼎中原的古村落,将因一座水库而载入新的史册。从1959年12月到1965年8月,十万名施工大军奋战了近两千个日日夜夜,一条长710米、高55米的大坝锁住了伊河“蛟龙”。自此13亿立方米的蓄水成了豫西乃至中原的蓝色宝库,像一颗明珠闪耀出熠熠的光辉。

有水源了,有水源了!嵩山北麓,伊河两岸万众欢呼,奔走相告,仿佛他们的梦想就要成真了。然而,水库修好了,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要使伊水穿山来,仍然任重而道远!

穿山引水?谈何容易!蓝图令人鼓舞,行动却令人三思。图纸上的干渠规划,337公里的渠线摆着超过337个的艰难险阻。渠首是第一关,起步便遇近10华里的悬崖峭壁,工程之艰之险等于复制了红旗渠青年洞渠段。渠线自西向东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跨越伊河、汝河两个流域,在汝阳的蔡店、内埠两次穿越分水岭,有354个山头需穿洞切岭,有356条沟壑需建涵架槽,需建各类建筑物1100多座,需挖土、石总量7000多万立方米,工程量相当于巴拿马运河的2.5倍。

一边是艰巨的工程和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一边是有限的财力和落后的技术设备;两难的抉择,在考验着党和年轻的共和国。任何艰难险阻也改变不了先锋队的宗旨,千难万难也阻挡不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决心,越是困难越能彰显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钱少,咱们人多;技术力量薄弱,咱们有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1970年2月,嵩山北麓,九皋山下,伊河之畔,红旗猎猎,壮歌如潮,二万五千名军事化建制的施工队伍,打响了建设陆浑灌区总干渠的开山礼炮。伊河两岸的河山将被重新安排,饱受干旱之苦的芸芸众生真正踏上了改变命运的追梦之旅。

国家财力有限,地方财政吃紧。为了节省开支,施工队就地取材,自制绳索、钢钎、箩筐、石灰、炸药等物资;为了解决医疗问题,工地办起了土法制药厂,把中草药加工泡制成合剂、片剂、粉剂和针剂,保障民工常见病的用药需求;为了解决高空吊装的技术难题,他们开动脑筋,发明了龙门架,这种设备后来被其他建筑领域广泛应用。

艰苦岁月必然磨砺坚毅的斗志,伟大事业必然付出超常的代价。施工队伍用精神的力量弥补物质的极度匮乏,创造着人间奇迹,他们把“硬骨头精神”和“愚公移山精神”融入自己的骨髓,化作无悔的行动。翻开尘封的档案,当年临汝施工队的口号言犹在耳:“不想爹、不想妈,陆浑工地就是家,战天斗地创奇迹,胜利红旗渠上插”;西村工程队的誓言历历在目:“立下愚公移山志,定把伊河搬上山,早日引来陆浑水,誓将豫西变江南”。为了践行誓言,临汝杨楼镇优秀共产党员王东生不顾疲劳坚持排查险情,不幸洞顶塌方,当场牺牲。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平均不到两公里就有一名民工永远地倒下,像王东生一样把宝贵的生命献给了陆浑灌区,献给了水利事业。正是信念的力量和不怕牺牲的精神让梦想由远及近,变得越来越清晰了。

这项伟大的工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各行各业争先恐后增砖添瓦,车辆、木材、风钻、变压器、水泵、煤炭等生产资料和设备器材被无偿赠送工地最需要的地方。3市7县的妇联开展了“我为工友做双鞋”活动,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数万双布鞋被送到了工地,穿到了兄弟姐妹的脚上。一镐镐一钎钎饱含追梦男儿的心血与汗水,一针针一线线寄托追梦女儿的深情与期盼。人心齐,泰山移。艰难岁月,检验民心向背;艰巨工程,展示团结威力。嵩山为之作证,伊水为之作证,禾苗为之作证,历史为之作证。

清悠悠的伊水哗哗哗地流,无弦赛过好琴手……静谧的秋夜里,这妙似琴音的伊河秋声,熏陶了他和她的世世代代,那年那月的那个秋夜,那琴音变奏为《伊水穿山来》的“进行曲”。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伊河水终于冲开崇山峻岭,将一纸蓝图变成了现实,千百年来的梦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如愿以偿了,沿岸人民亲切地将陆浑灌渠称作“布雨的龙”!

圆梦交响曲

自1970年至1988年,19个春秋,总干渠修通了,东一干渠修通了,东二干渠修通了,西干渠也修通了,四条干渠像四条龙盘踞在伊河两岸。郑州、洛阳、平顶山3个市所属的嵩县、伊川、汝阳,偃师、巩义、荥阳、汝州等7个县尝到伊河水。134万亩旱塬化作了绿洲,151万人喝上了放心水,近200万头牲畜有了饮用水,一切都因水而改变着……

灌区有条岭,唤作富山岭,有几段顺口溜即是开灌前的真实写照:“富山岭,石头厚,见水贵如油,世世代代掏深井,掏不出水来愁白了头”;“住的是泥房子,用的是泥桌子,坐的是泥墩子,泥墩子上坐着个泥娃子”;“红薯面,红薯馍,离了红薯别想活”。千年旱源有水了,富山岭换了新容颜。耕作习惯由一季变作两季,粮食亩产由不足200公斤提高到500多公斤,年年收成吃不完,一年到头吃白馍,吃顿红薯面条倒是调剂生活了;泥房子不见踪影了,砖瓦房不气派了,楼房也不新鲜了;泥娃子变成阳光少年了,大学生也不稀罕了;许多人家还挖了池塘养了鱼,这可是祖祖辈辈连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啊!

最让人安慰的是,水成全了青年男女的爱情和婚姻,尤其解放了妇女。缺水的年月,一家兄弟几个找不下媳妇的现象司空见惯,有的人家为了给儿子找媳妇,不惜牺牲女儿的幸福跟别家换亲,不知酿成了多少起悲剧。

水,让这里长出了“梧桐树”,从此再也不愁“凤凰”来了。前富山村有个叫焦学军的小伙子在四川绵阳当兵,被驻地一个叫刘丛碧的女孩相中。姑娘小巧玲珑、善良又漂亮,学军也很满意。复员时,姑娘的父母不放心,全家一起来了解学军的家境。看到这里的山不及绵阳的青,土也没有绵阳的厚,一家人不知如何是好。离别那天,丛碧被学军带到村边转悠,无意间瞧见一条数十米宽的灌渠,渠水悠悠、深不见底,缓缓流向远方。学军就势渲染,这就是赫赫有名的陆浑大渠,能引半个伊河水呢!丛碧心想,有水还愁山不青,有水还怕家不富吗?爸妈也因此同意了女儿的婚事。因这段姻缘与水有关,他们便将出生的女儿取名“水利”。

丛碧不但安居这里,还把她的同乡介绍到该村,前后有6个女孩从四川绵阳嫁到前富山村。陆浑渠就这样谱写了一个村的爱情传奇。这个故事只不过是一个缩影,沿岸的600多个村镇都靠这一渠碧水过上了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

1995年春旱,2009年冬春连旱,2013年秋旱,豫西地区连续不降雨都在3个月以上,许多河道断流,水井干涸。然而,陆浑渠两岸的人们依然笑容灿烂,因为他们已无人畜饮水之忧,也无禾苗枯焦之虑,再旱的天象也旱不掉他们丰收的信心。资料显示,开灌以来,陆浑渠已将近70亿立方米的伊河水输入农田,增产粮食约36亿公斤,灌区人民丰衣足食的梦想彻底变成了现实。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改革开放为水利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陆浑灌区不断完善,综合效益日益显现。2011年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2012年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升了水的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地位,进一步加大了水利投资的力度和规模,水利事业迎来了飞速发展的第二个春天。从2011年起,国家斥资13亿元对陆浑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解决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沿渠人民依托水利优势开始放飞新的梦想。

如今的陆浑灌渠,夹岸数百里,良田、草坪、果林、丛林交相辉映,春天姹紫嫣红,夏天浓荫蔽日,秋天瓜果飘香,冬天玉树琼枝。有朋友到灌区观光,面对一渠碧水和沿岸植被动情地说,“陆浑渠不但是丰收渠、幸福渠,还是一条风景渠啊!”这话一点也不夸张。不信你看,以陆浑渠为端点,49条支渠和管线承载着伊河水,流向田野,流向牧场,流向乡村,流向工厂,流向城市,流向观光生态园,流向高效农业示范区……辐射到3市7县649个村镇的生活、生产和生态诸多方面,发挥着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的巨大功能,链接到一条条实现中国梦的通途。如果你到豫西来,一定到嵩北,嵩北鱼儿肥,嵩北湖水蓝。

“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创造出来”。豫西人民重新安排河山的圆梦之旅证明,真理只有在崇尚真理的时代才会闪耀出应有的光芒!陆浑灌区的明天必将再一次证明“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创造出来”!

清悠悠的伊水哗哗哗地流,无弦赛过好琴手……静谧的秋夜里,这妙似琴音的伊河秋声,熏陶了他和她的世世代代。而今夜,飘入他和她耳畔的的《伊水穿山来》,已是一部雄浑豪迈、人水和谐的“交响曲”!

嵩岳巍巍,伊水哗哗。这一静一动的山水曾经引发多少文人骚客的吟咏赞叹。然而,只有在社会主义新中国,只有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这方嘉山秀水才真正成了美丽中国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描绘出千百年来人们梦寐以求的诗情画意:“嵩山不墨千秋画,伊水无弦万古琴”!

猜你喜欢

伊河陆浑豫西
豫西靠山簧的衍变与传承
伊河
豫西山区‘玫香’杏高效栽培技术
陆浑水库
伊河鲂鱼
河南地标产品之
——伊河鲂鱼
“天红2号”苹果在豫西黄土高原的引种表现
陆浑水库
陆浑之歌
冬季捕鱼季 生态鱼满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