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对麦茬限高的争议到农机技术推广给力之道

2014-08-15武喜金庞建斌陈春风

河北农机 2014年8期
关键词:麦茬麦收机手

武喜金 庞建斌 陈春风

(1.河北恒信柴油机配件有限公司 武喜金)

央广6月2日3日分别在《新闻联播》和《新闻纵横》节目报道了安徽太和县麦茬限高10公分的消息。麦收新规饱受争议。

1 争议焦点的起因

具体争议的主要表现是:

1.1 规定限茬10公分机手称办不到。原因是:一是双溪镇村里小麦都该收了,刚刚来到的收割机一天之后大部分就离开了;二是按政府规定,麦茬就像玻璃一样平整,田地肯定有高有低,一般的都达不到;三是限高规定使收割成本大增,原来每天收四五十亩,现在只能收割不到20亩,耗油大,误时间,收割成本高,一亩地要涨到60到70元钱,这些成本要转嫁到老百姓身上;四是留茬10公分以下,机子要贴着泥巴走,泥巴在刀片上磨,还会加大麦粒损失;五是乡镇对机手进行登记,在田地里用尺子量麦茬,哪个麦茬高了,就要求返工,规定不近人情,经常一亩要割两遍,好多机手因达不到要求而离开。

1.2 安徽省、市、县三级财政目前对禁烧工作每亩补贴20元。仅此一项太和县将有超过3000万元的补贴资金,收割机手说,第二天我们就要去山东了,等不及补贴到位了。韩张村村民说,政府雇佣的检查人员拿尺子量,超过10公分,就不让割,让返工。太和县农委主任说,通过验收,我们给农民补10元钱,把麦收好,下一季种上之后,从乡财政领。但村民说,没听说过可以领到10元钱的补贴。

1.3 麦收进度和麦茬禁烧工作之间的平衡问题没解决好。一边是阴雨天,麦子收割不等人,另一边是难以完成的麦茬限高规定,让人们左右为难。正值麦收的太和县遭遇一场雨,有的机手说,被雨淋后倒伏的麦田,收割成本大幅增加。当地农民希望早些收完,盼望这个规定能够有所放宽,把麦子抢收回来。

2 麦茬限高多少,要与时俱进

麦茬限高,有其明确的目的和意义。河北省自1953年在饶阳县五公建立“国营河北省第一农业机械拖拉机站”始,就执行着农业部颁发的《国营农业机械技术操作规程》,规定中说:“为保证作业质量,预防机具故障,收割机作业割茬高度不得超过15公分。”到1975年,河北省农机管理局颁发了《河北省农业机械站机务管理规章》“收获作业质量标准”中规定“麦茬一般不超过15厘米,茎秆堆放一致,以便脱粒和运输。”去年农业部农机化司下发了《小麦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其中在“收获”中提出,为提高下茬作物播种出苗质量,要求小麦联合收割机应带有秸秆切碎及抛撒装置,做到割茬高度≤15厘米,收割损失率≤2%。该《意见》主要目的是:提升农机农艺的融合度,更好地发挥农机作用;让机手更多的懂一些农艺知识,有效提升机手的技能;与下茬作物技术要求相匹配,对粮食生产做出更大贡献;引导各地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小麦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和操作规范。最近,天津市小麦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指出:割茬高度10~15厘米高度一致,若采用高留茬覆盖,割茬高度不高于30厘米,麦秸覆盖以不影响播种出苗为准。

由上述可知,限茬高度是随着社会进步而演进的,是必要的,机手和农户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有的规定:“所有小麦收割留茬高度一律严格控制在10厘米以下。”这一规定,在全国上下决心誓要解决秸秆禁烧防污的大背景下,是可以理解的,思想和目的是好的,但也要从“思想、操作、效果”全面分析总结,要当统一论者。但从现实可操作性和效果看,都有多方面的难点要解决。正如安徽省农机局敏感地发现:6月5日进入麦收高峰期,全省投入收割机9.45万台,单日作业589万亩;6月6日,在并无阴雨的情况下,收割机数量突然锐减到6.5万台,单日仅收割281万亩。特别是部分限茬严格的地区,同样数量的机具单日作业量仅为去年的一半,麦收压力陡增。加之限茬和秸秆粉碎降低了收割机作业效率,但收割价格仍然稳定在60~70元每亩,机手收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收割一两天后,一些跨区作业机手选择了离开。

3 解决“争议”,应加大农机技术推广

央广等多家媒体对有关麦茬限高的广泛报道,这是接地气的产物,有的机手和农户说,央广为我们说话了,争理了,为今后解决有望了。但如何解决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最近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所讲,“科学技术必须同社会发展相结合”。也正如央广所提到的八个字“尊重科学,发扬民主”。具体点就是,由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切实及时当好参谋,帮助机手提供用户能认可的农机技术推广。

3.1 由堵变疏

河北省是农业大省,年产秸秆约5200万吨。自上世纪90年代,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户用秸秆作为燃料和积肥的需求逐步减少,加之主产粮区一年两熟,“三夏”、“三秋”农时紧张,造成秸秆处理困难,烧秸秆问题突出,污染严重。对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把解决秸秆综合利用作为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列为节能治污,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大力实施以农机化秸秆还田为主要内容的秸秆综合利用工程。为使这一工程有力实施,省农机局主动当好领导参谋,积极做了以下主要工作。

首先,疏通思想认识。认清只堵不疏是禁烧秸秆成效不大的原因。有的农户因烧被罚,有的基层人员被问责、免职,这样当事人有怨气说:秸秆这么多,田间不能放,家院没处放,路边不能放。因此,一烧了之成陋习。对此,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培训、观摩,使其认识到烧秸秆有百弊无一利,秸秆综合利用有百利无一害的科学道理和可行性及效果。

第二疏导设备供应。秸秆综合利用是需要多种设备装置的,为满足供应,一是发挥好农机生产企业的名牌效应。河北省居全国产品产量第一的有农哈哈播种机厂家、赵县玉米秸秆粉碎机厂家、中农博远玉米联合收获机厂家、秸秆压块机厂家等等。利用他们的实力和名牌效应,组织他们通过走“产学研”道路,生产出了多种型号的秸秆综合利用机械。二是主动稳妥引进新技术,如为开拓更适用的玉米联合收获机(能粉碎秸秆)曾两次出国考察,为及时引进全国优质产品,每年都迎季组织机具田间演示会、评选活动、订货会等。三是发挥好农机管理部门职能作用,如跟踪新机型使用鉴定,并及时把质量情况反馈给生产厂家。四是各农机管理部门积极组织实施机具使用维修服务。

第三疏通资金补贴。为鼓励购置秸秆综合利用机具,自1999年开始,每年都得到了省财政的购机补贴一千多万元,2004年以来,国家对农民实行购机补贴,省里把秸秆综合利用机具一直作为重点补贴品目,促进了该类机型机具快速增加,到2013年底,全省推广使用秸秆综合利用秸秆粉碎还田机11.16万台、装有秸秆粉碎装置的小麦联合收获机10.14万台、小麦秸秆打捆机1200台、青饲料收获机4100台、玉米免耕铁茬播种施肥机18.1万台。年机械粉碎还田面积5111万亩,其中小麦秸秆还田面积达到3200万亩,玉米秸秆还田面积2120万亩,机械化秸秆青贮811.82万吨(约800万亩)。并呈现出较为规范的种植模式,夏季:小麦实施配带秸秆粉碎装置的联合收割机→秸秆粉碎还田→免耕铁茬播种玉米一条龙作业。秋季:玉米实施机收→秸秆粉碎还田→旋耕→机播并施肥一条龙作业。

全省已基本禁烧秸秆,农户对禁烧已渐成习惯,再有个别焚烧者,会被社会认为无知,原因是没有了禁烧条件,再难找到焚烧的理由。

3.2 综合安排

麦茬限高要和配套的先进技术相结合。近些年,尤其是今年我们对麦茬高度进行了有代表性的多地田间调查,和农机管理者座谈分析,情况是:(1)麦茬高度15-20厘米的约占70%,10-15厘米的约占25%,高于20厘米的占3%,低于10厘米的约占2%。(2)麦茬高15-20厘米之所以占比例较大,其原因:一是夏播质量不会受到影响;二是此麦茬高度不但不影响作物生长,还因为在炎热的夏天,竖立的麦秸秸秆还可遮阴,减少水分蒸发而有助生长;三是麦茬秸秆竖立在田间,经日晒、雨淋、风蚀,接受阳光多,受昼夜温差大的影响,秸秆比埋在土里腐烂的快,麦茬留高点好,加大了秸秆直接还田量,长草还少;四是有少数农户还沿用着套种法,即在小麦灌浆期在麦垄间套种夏玉米,取代了夏种环节,认为麦茬高低无所谓,田里有了禾苗,绝不会烧麦茬;五是有的小麦品种好,长得整齐,小穗少,留茬高不会加大丢粒、穗损失;六是麦秸切碎匀撒后,有较高的麦茬遮挡,可避免田间秸秆成堆,更利于播种;七是铁茬播种能抢农时,每早播一天,可增产3-5公斤粮。(3)麦茬高有的超过20厘米或低于10厘米,只是个别的,多是因田地面高低不平,有渠有埂,或操作不当小麦倒伏所致。(4)留茬高明显是减少作业机械喂入量,收割效率高,以亩计酬,合机手利益,能给力于龙口夺粮,减少意想不到的损失。

由上可知,麦茬限高,严禁焚烧,要与免耕铁茬播种相结合。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该项技术非常成功,全省已全面推开。对禁玉米秸秆焚烧最有效的办法是大力推广玉米机收和秸秆切碎。在玉米收获的同时,秸秆得到切碎,或玉米人工摘穗后秸秆切碎都有效的起到禁烧作用。

农机作业本身属于市场拉动行为,机收作业受利益驱动,市场的自身调节,促进了农机作业市场的良性发展,所以,上述的农机作业能长期的方兴未艾。作业后,广大农户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受益,机手的合理收入有保障。这就构成了正常的运行、稳健的发展,会促进“三夏”、“三秋”速度,河北省今年共有8.5万台联合收割机投入,比去年多5000台,使全省南北跨度近千公里的3600万亩麦田,只一旬多时间即收完了,一年比一年快,机手作业效益也会随着提高。有助于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社会上终会出现“让田间焚烧秸秆也不烧,因为秸秆确实是个宝”的新局面,再不会担心因烧秸秆而造成污染。

3.3 确保快收

通过最大限度的发挥好农机具主力军作用,竭力避免和减少麦收雹砸、雨淋、大风刮造成的损失。

麦收时节,既“稼”又“穑”,一方面抢种,一方面抢收,体现着一个“忙”字。“春争日,夏争时”,“小满赶天,芒种赶刻”,“麦收要紧,秋收要稳”,“麦松一场空,秋稳籽粒丰”,“麦子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黄熟收,干熟丢”,“麦收如救火,龙口把粮夺”。这些都是客观现实,又是历史总结出的宝贵经验,富有科学哲理,运用到今天,不但不过时,而且很适用。太和县如不是麦收时节遇雨,限茬误了麦收进度,饱受争议的“限茬禁烧”也许能缓和。但如下的实例,每年都有出现,去年6月29日,央广报道:河北省清河县因雨误收,减产30%,发霉的小麦没人收。《燕赵晚报》2013年6月28日刊登署名杜哲文章称:“谁能帮我收割,这20亩倒伏的麦子,麦子开始发芽都快急死了。”事情是这样的,辛集市南韩庄王文影两口子承包了村里的20亩地种小麦,最近一次下雨前,相邻地小麦收割了,唯独她家还没顾上割。谁知这场雨过后,地里泥泞,收割机进不了麦田。如今有的小麦已经发芽了,又出现了大面积倒伏现象,再不收割就完了。“家里只有我们两口子,全指望这20亩地吃饭呢,我们想尽多种办法,只收了其中一部分,其余倒伏的麦子,相当于白扔了。”

类似情况,只要农机发挥好应有的作用,其损失会减少或避免。如何发挥好应有作用,实现快收快入仓,应做到:(1)做好机具迎季全面彻底保养维修,使机具能在麦收期间,保持应有的良好的技术状态和正常作业。(2)麦茬留茬要适当。要知道株高40-45厘米的小麦,留茬15厘米左右即可,如非要留茬高度10厘米,就会增加1/6的喂入量,即在相似的收割情况下,其收获效率就会降低16%左右,如台日均收60亩,就会少收近10亩,相当于一般的2家农户的麦田数。以全国50万台收割机作业计,少收割小麦惊人。(3)收麦中的综合服务要紧紧跟上。如故障排除要及时,零配件供应要充足,油料就地供应最好有专用送油车田头供油,减少收割机的空行。(4)机手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抢晴天,战阴雨,歇人不歇机,积极做到“小麦机收-秸秆粉碎并均匀分布-铁茬播种化肥深施”一条龙作业。这样减少作业环节,加快作业进度,实现小麦收一块,下茬适墒播一块,这样的农机作用,创造出了不必烧麦茬和秸秆的条件,随收随粉碎秸秆随播种,有效地减少了焚烧秸秆机会,农户实实在在的感到,不烧秸秆也能种好地,何必自己和自己硬过不去,非烧不可。

要懂得大地的心声,惟有贴近大地,附耳聆听。相信总会有一天,再也找不出记忆中的田间秸秆焚烧。现在已进入新的农机技术巨变征途,要珍惜、奋进!

猜你喜欢

麦茬麦收机手
淮北地区麦茬机插优质食味粳稻氮肥减量的精确运筹
约翰迪尔地头智能管理系统(ATTA)上线
麦茬地
麦地
全国麦收进度过半 主产区机收率超98%
泥砖筑叠(中国画)
刘麦收 国画作品
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存在问题和对策
大地苍茫
麦收时如何进行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