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学生成长需求的辅导员专业化发展路径

2014-08-15

关键词:专业化辅导员思想

胡 娜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高校辅导员身兼教育与管理的双重职责,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者和参与着,担负着培养、管理、服务大学生的重要使命。90后大学生鲜明的时代特征,为辅导员日常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我们建设基于大学生成长需求的专业化辅导员队伍。

一、大学生的成长需求

大学生的成长是在外力作用下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不仅意味着大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全,更意味着知识的积累、思想的升华和人格的不断完善。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其中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属于生存性需求,其他三者属于发展性需求。从宏观的角度看,大学生的成长需求同样分为生存性需求和发展性需求。

大学生的生存性需求主要包括身心健康成长的需求和对安全稳定的大学环境的需求。大学阶段处于青年生理发育的成熟期和心理发育的断乳期,对家庭的依赖与渴望独立的矛盾,对社会生活的渴望与不了解,理想与现实的落差等情况,容易造成大学生思想认识的混乱、心理矛盾的出现,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同时,安全稳定的校园生活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往往由于大学生生活经验的匮乏、安全意识和知识的欠缺、自立能力的不足等原因对其健康成长造成安全隐患。

发展性需求则包括大学生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是指大学生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老师的关怀爱护和理解,对亲情、友情、爱情、信任、温暖等感情需要,从而消除或者减少孤独或寂寞获得情感上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尊重需求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对他人的尊重。他们希望在不同的情境中都能够充满信心、独立自主地应对生活学习中的问题,有较高的自尊;而且他们希望自己的努力有成效,得到他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的评价。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能够使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生活充满希望。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是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充分发挥个人潜力和才赋的心理需要。他们渴望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不断增强自身实力,需要更多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证明自我存在价值。

从微观的角度看,大学生成长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的特征,包括思想需求、学业需求、社交需求、择业需求等涉及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学校为之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基本的条件保障。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需要具备专业化的知识基础和基本技能。

二、基于大学生成长需求的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4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该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2005年颁发的《关于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将、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是大学生培育过程的重要组织者和直接实践者,担负着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使命。

中共中央教育部第24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对高校辅导员的要求与职责、配备与选聘、培养与发展、管理与考核等内容作出了明确界定。但是在制度的实施过程中,人们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职责范围存在很多错误认识。人员配备不足、素质不高,辅导员工作量多面广、繁杂琐碎,岗位职责不明确,缺乏有效的培训开发机制等现象普遍存在。教师和管理的双重身份导致了辅导员工作的“四不像”,弱化了思想教育的功能,更不利于大学生个性化的成长需求。大力加强和推进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是满足大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贯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需要。

辅导员专业化是指对辅导员进行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与规划等的专业化分工,从而构建辅导员工作、服务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理论与方法体系中。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有着各种发展需求的学生群体,需要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日常管理和服务。这就对辅导员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扎实的业务素质和完善的知识结构。在思想政治水平方面要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坚定的政治立场,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并在实践中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业务素质是辅导员基于个人的人生经历、价值观念等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基本经验,需要在教学与管理中不断积累。知识结构是辅导员作为专业人员的从业依据,学生需求的个性化和管理工作的多样化要求辅导员具备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背景知识,广泛的社会文化见识和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现实中辅导员队伍中低政治素养、低学历、学科背景复杂等现状显然不能满足大学生成长成人的需求,要求我们开展基于大学生成长需求的辅导员专业化建设。

三、基于大学生成长需求的辅导员专业化建设路径

建设基于大学生成长需要的辅导员队伍是知识经济时代“以人为本”要求的具体体现,是高校管理工作从以“事”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发展的重要举措。辅导员专业化不仅对辅导员个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对现有的辅导员工作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我们进一步建设和完善辅导员工作体系和与之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一)辅导员招聘与配置的个性化

在进行辅导员招聘之前要结合工作实际情况进性工作分析,对辅导员工作的性质、任务、责任、任职资格等情况进行实证调研,进一步明确辅导员的职位要求。在招聘过程中注重质和量的把握,根据教育部的规定:“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在人员素质方面,严格辅导员准入制度,除学历、工作经验等一般要求外,更加注重性格、气质、工作态度等心理方面的要求,使之适应学生成长发展需求。严格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努力实现招聘工作的透明化,与此同时,针对国家特殊政策制定相关的应变方案。在人员分配过程中结合辅导员的学习背景、兴趣爱好和个人特质,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实行轮岗制度,努力做到人尽其才。

(二)辅导员培训与开发专业化

在辅导员入职前,制定专业的、以满足大学生成长需求为目标的培训标准,结合学生成长需求和工作分析对其进行知识、技能、态度、行为,甚至动机、能力等方面的培训,使辅导员“知其行”。在入职初期对辅导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他们树立规划意识,确立工作目标和人生目标。对已经在职的辅导员要结合当前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行为特征进行专业化培训,对学生的成长需求和个性化发展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日常培训、骨干培训和专业教育,开展阶段性、系统化的培训工程,不断开发辅导员的工作潜力,适应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成长需求。培训系统要在完善培训设计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和辅导员的需求评估。

(三)辅导员绩效管理人性化

在辅导员绩效考核标准中更加突出“人”的作用,在注重结果评估的同时,更加注重工作过程的评估。结果评估主要表现在政治理论水平、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工作态度、学生评价等方面,将评估贯穿于辅导员工作的始终。在评估过程中引入学生评价体系,通过匿名评价发现学生需求和辅导员工作中的问题,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改进不足并做好反馈工作。

(四)辅导员薪酬福利时代化

辅导员肩负着学生教育和管理的双重使命,担负着学生成长成才的重大责任,承担着繁杂琐碎、量多面广的工作任务,却享受着全校最低水平的工资待遇,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增加了人员的流动性。建设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要以稳定的人员构成为基础,积极的工作态度作保障。这就要求我们针对辅导员的岗位特点完善薪酬体系,在岗位津贴、通讯经费、办公设施等方面给予鼓励性政策,使薪酬福利适应时代的发展,为辅导员的生活、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

(五)人才培养专业化

借鉴国外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建设的经验,注重辅导员的专业化培养。通过开设辅导员论坛、设立学生工作研究中心等形式,为学生工作队伍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整合全校的研究力量形成研究合力。在学科建设方面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为依托,进行专业教育。目前,山东大学已经设立学生发展指导与事务管理研究中心,并开设了学生事务管理与发展指导专业。但是重视程度、师资力量较弱,教育重点是在职辅导员的培训与开发,辅导员难以平衡工作和学习之间的关系,教育效果有待提高。推行辅导员职业资格考试和认证制度,鼓励辅导员开展关于学生工作的研究和经验交流,逐渐探索满足大学生成长需求的辅导员专业化建设道路。

大学生成长成才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和希望,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成长教育的直接引路者责任重大。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是对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1] 李贵平.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途径[J].教育评论,2010(6):64-66.

[2] 冼季夏.基于学生成长需求的高校学生社团建设[J].广西社会科学,2009,11.

[3] 刘黎明.大学教育定位与大学生成长的价值取向[J].中国高教研究,2002,1.

猜你喜欢

专业化辅导员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