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后”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基于激励理论视角

2014-08-15伟,李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积极分子学生党员入党

陆 伟,李 悦

“90后”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基于激励理论视角

陆 伟,李 悦

新时期,“90后”学生党员存在着入党动机不纯,党务工作者对“90后”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教育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文章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基于激励理论的视角,提出了相应的管理策略。

“90后”大学生;党建工作;激励理论

陆伟/华北电力大学法政系讲师,河北大学教育史专业在读博士(河北保定071000);李悦/华北电力大学法政系讲师,在读博士(河北保定071000)。

新时期,由于高等教育的改革及网络的发展,加之“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的变化,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逐渐呈现出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及时分析新时期“90后”大学生党建工作现状,运用激励理论探索学生党建工作新思路,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务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90后”学生党员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入党动机不纯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旋律是积极向上的,大部分学生申请入党是因为对党的向往,对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追求,希望成为党组织的一员,为崇高的事业而奋斗。但部分学生对党的认识相对不足,尤其是“90后”一代入党动机更为复杂,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难度加大。不少入党积极分子入党动机中有追求个人利益倾向。

部分“90后”大学生预备党员入党前对自己严格要求,入党后却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现在,部分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忽视了对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有限的理论学习较为浅显和不成体系,容易形成在组织上虽然入了党,但在思想和行动上难以进入角色,共产党员的党性意识和先进性意识难以完全确立。

(二)对“90后”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力度不够

一直以来的大学生党建工作都是传承前人,如入党积极分子教育以教为主导,学生被动式接受培训。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以党校开班形式教授党的基本知识以及相关的理论,并且每期党校的学生数量上百。教育采取了同一个模式、相同面孔和公式化的方法,往往是“学习——讨论——总结——考核”四个步骤,对学习效果没有详细的标准进行考察。并且针对现在“90后”大学生为主体的积极分子和党员,并没有相应的适用于他们的创新机制,“90后”的思想特点与前几代人都不同,简单的传承前人教育方法必然不会有好的效果。

党组织已经吸纳了一部分“90后”大学生为党组织的成员,但目前的普遍现象是入党门槛高,入党后管理松弛,有些学生党员前后表现出不一样的面貌,对于学生党员的管理“头重脚轻”,对于“90后”党员的后续教育忽视让整个管理体系严重不衔接,无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90后”学生党员发展中问题产生的根源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效率优先、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市场经济对传统的价值取向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市场经济奉行的“利益最大化”原则,党内的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也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对党的艰苦奋斗历程、党的奋斗目标了解得不够深入,尤其是在面临着学习和就业等压力的情况下,急功近利的心态会阻碍他们形成正确、积极的入党动机。

(二)认识不深,立场不坚定

“90后”预备党员人生观不成熟,在政治上缺乏一定的敏锐性和鉴别力。对社会认识了解不深,入党时间短,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培养时间不长,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缺乏对党的优良传统的深入了解,组织观念、群众意识和团队精神较为淡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牢固树立,容易受到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的影响而导致思想上的困惑和言行上的偏激。有些党员入党后便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更有甚者,入党后反而学习成绩下降,思想滑坡。

(三)对学生的党性教育存在不足

目前学生在入党前都要接受学校、学院的党校培养、教育,但党校对学生党性教育存在一些不足,不应一味地强调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应把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并且“90后”大学生思维活跃,欠缺生动性的理论学习给同学带来的枯燥感与乏味感越来越明显,教学中缺少加强学生党性教育的实践环节,难以让学生做到换位思考。在这样一个风平浪静的环境中成长,决定了“90后”学生的承受力相对脆弱,他们没有把加入党组织看成是一种信仰和追求。而在发展学生党员的工作中,个别高校在过程中标准坚持得不够严格,甚至存在突击考察、突击发展的现象。由于入党标准单一化,过分看重学习成绩,使得学生过分追求成绩、评奖评优,这样做既对周围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也淡化了对学生进行党的宗旨教育的效果,使学生的入党动机变得越来越功利化、世俗化。

三、以激励理论促进“90后”学生党员发展工作

(一)以需要层次理论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

按马斯洛的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人类的需要由低到高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了解“90后”大学生的需要是运用需要层次论对他们进行激励的一个重要前提。不同时期的大学生以及不同的大学生的需要充满差异性,而且经常变化。因此,高校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方式进行调研,弄清“90后”大学生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是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特别是要注重激发他们的自我实现需要,从而端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

入党动机是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基本出发点和目标。只有在正确的入党动机的支配下,才有可能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使自己逐步达到党员标准,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在“90后”大学生中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是培养“90后”大学生入党、保证“90后”大学生党员队伍质量的最重要的环节。

(二)以期望理论促进大学生党员自身发展

期望理论是由北美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提出来的激励理论,反映了需要与目标之间的关系,要激励“90后”学生党员,就必须让他们明确:激励力=期望值×效价。这种需要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用过程模式表示即:“个人努力—→个人成绩—→组织奖励—→个人实现”。

落实到党员发展具体程序上的话,从“90后”大学生入学到毕业,根据普通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式党员等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思想、学习、行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学习理论为主导,以第二课堂的学习和社会实践锻炼为载体,将二者的有机结合贯彻到全部的培养教育过程。同时,各个阶段都要建立严格的考核档案,按照明确条件、详细档案、严格程序的要求,对其进行跟踪培养,使之达到每一层次的培养目标。

另外可以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张榜公布,分别在系网站上建立“积极进取、争当表率”和“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专栏。培养“90后”学生党员的荣誉感、责任心,提升期望值,同时让学生党员明确奋斗目标及其实现的概率。从而强化学生党员的自我约束力,促进大学生党员自身发展。

(三)以强化理论指导党员继续教育工作

强化理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提出的一种理论。强化包括正强化、负强化、惩罚和自然消退四种类型。正强化是用于加强所期望的个人行为;负强化、惩罚和自然消退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和消除不期望发生的行为。强化的主要功能,就是按照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规律,对人的行为予以导向,并加以规范、修正、限制和改造。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通过行为的后果反馈给行为主体这种间接方式来实现的。人们可根据反馈的信息,主动适应环境刺激,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学生党员教育应坚持全过程,全方位强化。

现今“90后”大学生入党,只能说在组织上入了党,而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因此,对他们的教育,不仅贯穿于入党前,更要体现在入党后。要坚持大学生党员教育的长期性。具体来讲,结合“90后”大学生的特点要注意几方面:1.正规式教育与自由式教育结合。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除了要参加必需的党校学习之外还要加强自由式的教育,比如通过开辟“90后”党员教育专栏、与“90后”党员共建红色网站、设立学生党建活动室、与学生党员谈心等,这种教育方式是正规教育的重要补充。2.单向性教育与互动性教育结合。90后学生党员不满足于简单枯燥的理论学习,可将学生党员的教育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社会实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组织学生走进企业,与工人交流,与企业家座谈,直接感受企业家的创业进取精神;(2)组织大学生参加“进社区”“进敬老院”等献爱心活动,教育大学生帮助他人、服务社会;(3)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如工厂、社区、郊区农村、贫困山区等实践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去体验生活,教育大学生珍惜生活、创造生活;(4)组织大学生走进部队,寻访红色足迹,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针对“90后”大学生的诉求,党支部应设立专门针对入党积极分子、党员的意见箱,拓展信息反馈途径。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原则上要在不同层级的组织中担任学生干部,从干部实践中得到教育锻炼。同时一定要对积极行为和良好表现及时进行表彰,对消极行为和不良苗头及时批判。通过及时的行为反馈,教育引导学生行为,使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全面发展,真正实现模范表率作用。

加强和改进“90后”大学生党建工作任重而道远,作为党务工作人员一定要认真钻研、不断学习、积极总结,扎实做好工作,并结合实践、灵活运用,积极探索一条适合学生党建工作行之有效的新路子。

[1]韩继超,邹碧海.对学生党员入党前后持续教育管理有效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0.

[2]魏光民,李圣恩.高校大学生入党动机的深层分析和教育策略[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综合版,2003(6):87-89.

[3]廖桂芳.建立长效机制是解决高校党建面临突出问题的关键[J].理论月刊,2006(6):73-76.

[4]周慧如.高校学生党员发展中应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5):96.

[5]王琳.激发大学生入党动机的途径[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8(8).

[6]齐卫平.将动机教育纳入高校大学生积极分子入党教育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

[7]吴娟频.现代激励理论在90后大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作用[J].教育学研究,2012(5):43-44.

G651

B

1671-6531(2014)05-0051-02

郭一鹤

猜你喜欢

积极分子学生党员入党
基层党支部强化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实践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憨娃入党
确定发展对象必须听取哪些人的意见?
新时代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策略探索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以“实践团”为平台拓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途径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你合格吗?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