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党校党性教育工作
2014-08-15陈海松
○陈海松
党校党性教育是培养党和国家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的必修课程与品牌课程。但是,目前党校党性教育存在针对性差、实效性低、统筹性弱的问题。党性教育碎片化,难以形成合力,成为党性教育科学化的最大制约因素。因此,党校党性教育必须坚持“全面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全面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目标要求,树立系统化、立体化、规范化理念,创新党性教育联动机制,形成党校校委统一领导、职能部门密切协同、教研部门共同参与、全体教师融入教学、班主任具体组织的党性教育工作新格局。
一、党校党性教育应树立系统化理念,整合党性教育力量和教育资源,形成党性教育工作联动机制,实现党性教育的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
1.构建党校党性教育统一领导的组织机构,确保党校党性教育的权威性和整体性
针对党校党性教育力量分散、职能部门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的弊端,为了确保党校党性教育的整体推进、系统把握、见到实效,必须建立一个层次高和保障有力的组织机构,进一步加强党校党性教育的组织领导。应在党校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校委委员和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干教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党校各部门的负责人担任组员的“党校党性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党校党性教育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调动各方积极性,确保党校党性教育联动机制的权威性。
2.整合党性教育力量,实现党校党性教育的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
第一,加强校内外相关部门配合。党性教育是党校的分内之事,也是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的分内之事,还是学员派出单位的分内之事,三者要加强协作配合,严格管理。各级党委应把党校党性教育纳入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总体规划统筹推进。各级党校校委应把党性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检查落实。学员派出单位应把党性教育的成效作为干部考评的重要指标。
第二,加强校内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党校党性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单靠学员工作处是难有大作为的;党校党性教育涉及党史、法学、社会学等多学科领域,单靠党史党建教研部显然是力不从心的;党性教育是党校教学计划的核心环节,单抓党性分析教学模块也是差强人意的。所以,党校教务处、学员工作处、教研部等相关职能部门应该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相互配合拓展党性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形成党校党性教育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实现党性教育在时间上、空间上、内容上和责任上无缝衔接,实现党校党性教育的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
3.整合党性教育资源,形成资源联合开发及共享利用的工作机制
党性教育是一个借助外在资源作用于内心,并外化为行为自觉的过程。有效开发、高效利用党性教育资源,成为提升党性教育实效性的基础工程。党性教育资源开发应改变单兵突进、各自为政、闭门造车的习惯,科学整合党性教育资源,形成资源联合开发及共享利用的工作机制。
第一,要整合党性教育的校内教学资源与校外教学资源。一是要坚持党校姓党、党性铸魂原则,充分挖掘和发挥校内教育资源,努力把各级党校建成党性教育示范基地,同时又要充分发挥校外教育资源优势,将课堂延伸到校外,为党性锻炼提供直观生动的课堂。基于节俭办学的要求,应该积极开拓当地党性教育资源,开辟各类党性教育基地。例如,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不仅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延安革命根据地等党性教育基地,而且把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陈云故居纪念馆、龙华烈士陵园等本地红色教育资源开辟成党性教育基地。二是要大力推动干部教育学学科建设,充分挖掘、利用自身教师资源,同时又要大力引进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特别是应该健全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明确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每年都要到党校授课。例如,上海市委常委同志到市委党校讲课已经常态化。
第二,要整合党性教育的传统资源和现代资源。党性教育应该准确把握党员干部的成长规律,结合党性教育的时代要求,不断拓展党性教育资源的内涵与外延,体现党性教育的本质特征和时代特色。党性教育资源不局限于革命传统的红色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警示教育基地,还包括具有时代感、现代性、特色型的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基地,以及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基地等。
第三,要整合党性教育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课堂理论教育、先进模范事迹报告会、典型案例研讨、学员专题组织生活会、党性分析,以及各类党性教育基地考察等属于党性教育的有形资源,而良好的党性氛围则属于党性教育的无形资源。例如,严格的学员管理、优良的学风建设、节俭的学员生活等行为共同作用,营造广阔的党性教育环境,学员沉浸于良好的党性氛围中,自觉把学习生活与党性修养结合起来,使党校成为不正之风的净化器,成为党性锻炼的大熔炉。
第四,要实现党性教育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党校党性教育要改变单纯依靠传统的课堂、报刊等平面化教育媒介,充分利用网络、手机等现代科技手段,搭建综合性、信息化、联通共享的党校党性教育平台,形成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的党性教育资源网。
二、党校党性教育应树立立体化教育理念,整合教育方式,形成教育手段互动的新机制
党性教育立体化是指将简单、枯燥、抽象、单一的平面化党性教育转变为生动、形象、具体、全面的立体化党性教育的过程。
1.党性教育要走出校门、走出课堂到社会实践中去,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党性锻炼的结合。党校党性教育既要以马克思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课,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和改进作风为重点,开展政治理论教育、群众路线教育、党风廉政教育,又要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磨炼党性。因此,需要拓展一大批实践锻炼基地,让干部在实践感悟中成长。
2.党性教育要走进历史的长河中去,实现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在厚重的历史感悟中锤炼党性。即在党性教育中既要加强党章党纪学习,把党章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把党纪作为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不断强化宗旨意识和纪律意识;又要加强党史国史特别是党领导人民的奋斗史、创业史、改革开放史教育,不断强化党的意识、忠诚意识和责任意识。
3.党性教育要尊重学员的主体意识,走进学员的内心世界去,实现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结合,在思想上产生共识、情感上产生共鸣的过程中,把党性内化为个人修养与品质。党性教育要紧贴时代、紧贴中心、紧贴学员,围绕学员的工作实际、思想实际,针对党性党风存在的问题,以身边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比较,以及讲述个人成长经历、心理历程等体验式、讨论式教育,引发情感共鸣,使学员始终保持思想上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政治上的坚定性和忠诚度。
三、党校党性教育应树立规范化教育理念,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党校党性教育部门联动的驱动机制
为了促进党校党性教育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切实提高党校党性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建立健全党校党性教育的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
1.建立健全规范有效的党校党性教育考核评价机制
一是明确考核主体。“党校党性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党校党性教育的全面考核,把党性教育的成效作为年终业绩考核,以及部门、个人评优的依据。二是明确考核的重点。规范有效的党校党性教育考核评价机制重点在于建立健全党性教育教学考核机制和学员党性教育考核机制。三是明确考核的关键环节。规范有效的党校党性教育考核评价机制关键在于建立科学可行的党性教育量化指标体系。首先,要完善党性教育教学考核的量化指标体系。应该在党校教学计划中明确党性教育学时数,并把其作为党校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应该在教师教学方案中明确党性教育目标和措施,并把其作为教师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其次,要完善学员党性教育考核的量化指标体系。即在培训中对学员的党性锻炼进行分解量化,并把其作为学员政治品行考核的重要指标。例如,针对学员的学风建设、组织纪律、思想品德、党性分析、组织评价等方面量化分值。当然,党性教育是一种思想意识形态的教育,量化考核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正面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学风更正了、纪律更明了、党性锻炼效果更实了。
2.建立健全党校党性教育的激励约束机制
形成党校党性教育的激励约束机制,重点在于完善党校党性教育制度,实现党性教育规范化。一是完善党性教育考核制度,将党性教育的成效作为评价优秀教师和优秀学员的重要条件;二是完善党性分析制度,将党性分析小结是否合格作为学员结业的重要依据;三是完善党性教育跟踪检查制度,将学员在校时党性锻炼的情况作为向学员派出单位反馈的主要内容,将学员在单位时党性锻炼的情况作为党校进一步改进党性教育方式,增强实效性的重要依据;四是完善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制度,把学员培训期间的表现特别是党性锻炼的表现作为干部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责任编辑 周 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