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游戏”在戏剧表演教学中的实践

2014-08-1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4期
关键词:戏剧游戏心理

张 静

“艺术的游戏”这一概念缘于康德,而将此发扬光大的是德国著名诗人席勒。席勒曾经对游戏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即“游戏缘于创造力的自主发挥”。其后德国大学教授朗格又在他的专著《艺术的本质》中,提出了对游戏的新见解:“游戏是缘于童年时代的艺术,艺术是模式完善的游戏。”

在现代美学和艺术实践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今天,艺术与游戏之间的联系,越来越为美学家和艺术家所重视。同时,由于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自觉自由,游戏作为文化或艺术活动的一种手段和方式,已广泛地进入现代社会生活。在我国教育领域,已经有不少中小学相继开设了放松精神的心理愉悦课,其主要教学模式就是游戏,而在心理保健和病例康复过程中,也把游戏列为重建心理健康的手段。尤其是在文学艺术类教学中,游戏以美学理论为载体进入讲堂。笔者将通过一系列的探究与实践,提炼出游戏对于教学的特有功能及积极促进意义。

一、游戏的基本含义

游戏的含义,历来在学术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英国心理学家赫尔提出了行为重演说;德国著名诗人谢莱尔提出了多余精力消耗说,这得到了英国学术大家斯宾塞的认可;瑞士学者奇鲁士提出了本能发挥说;还有诸如快乐本性学说、竞争准备学说;公众对于游戏的认知倾向于竞争或者争夺本能说;不一而足。

从游戏的美学内涵和文化内涵来说,在艺术教学和艺术表演中,游戏具有不可替代的启发作用,在娱乐与竞争的同时,带动意识的发展和认知的完善。游戏既是教学方式,又是一种行为方式,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游戏过程中,要求参与者全身心投入,达到忘我状态,随着游戏的推进,会使自身的价值观、性格、心理情志等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而这正是学生通向表演艺术成功的重要途径。

二、在表演教学中引入游戏的依据

在美学史上有一个长期争议的话题,即艺术是否起源于游戏,虽然各种观点不尽相同,但是在一点是达成共识的,那就是艺术普遍带有游戏特质。所以在表演艺术的诸多特点中,笔者认为重要的是充分发挥游戏感,调动和激发创作积极性。

艺术与游戏存在着本质上的相同点,在转化的过程中,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席勒曾经指出,美是自由的表演,而游戏是在自由创造中展示美的内涵。由此看来,表演教学的出发点就是要让学生在发掘游戏内涵的同时掌握艺术的表演真谛,这也是寓教于乐的理论基础。在这一基础上,轻松愉悦的快乐教学尤为重要,所以将游戏方式引入表演教学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础。

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多数是中学毕业后开始表演学习的,以往只有音乐、美术的初级认识,对于表演则较为陌生,会产生心理压力和接受压力,影响日后的学习质量和进度,而紧张、无措、胆怯的情绪,是表演教学中的大忌,所以在学习表演初期,适当引入轻松愉悦的游戏式教学尤为重要。

例如,在表演教学中,一般会以小品作为练习的内容,虽然小品短小精悍,但是其艺术表现形式和故事情节,又具有不可替代的表现力。在小品练习中,需要学员对表情、动作、情绪准确把握,充分展示人物的鲜明个性,在展示完整故事情节的同时,还要表演出意境和格调。所以戏剧表演作为综合艺术,一定要做足功课,在生活中认真观察,对舞台常识要掌握熟练,通过生活与表演的双重渗透,培养表演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有赖于丰富舞台经验的积累,同时更要在实践中创新。这些对于缺乏表演经验的学生而言,并非短时期内就可以实现,对于戏剧结构能力较低的学生而言,虽然有难度,但是不能知难而退,所以在教学中引入游戏,使学生可以轻松进入表演情境,增加成功的信心,同时激发他们的参与能力和创造力,使表演功力更上一层楼。

游戏是人的天性,每个人都经由游戏长大,游戏是人最初的学习方式,甚至是生存方式。因而,每个人都有游戏的本能,如果以游戏中的角色担任替代小品中的角色扮演,学生可在天性的驱动下,浑然不觉地完成角色互换,实现对所扮演角色的身份体认和心理体认。

学生喜爱游戏缘于天性,当学生进入游戏角色后,教师应当找准时机对于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同时也要引导其认识到自己完成了表演中的角色需要,在角色假定这一前提下,与演出规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如果能够出色完成游戏角色的表演,那么在实际表演中,对于角色的把握也会更到位。但是教师在游戏中一定要强调“游戏不是完全表演”这一概念,游戏娱乐的成分较大,而表演则是具有社会性质的艺术行为,应当遵循审美原则和一定的艺术原则。游戏可以促进演出的学习,但是表演不是舞台上的游戏。

三、在表演教学中引入游戏的设计思路

在表演教学中引入游戏的目的不是纯粹娱乐,而是通过游戏使表演更加轻松到位,使学生克服表演初期的心理不适应感,同时完成对角色与自我的整体协调认知。游戏的种类不止千万,但是在教学中引入的游戏必须具有自我意识认知和角色认知两种功能,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游戏来实现表演的教学意义。

例如,在课堂上经常进行的对话游戏,由两名学生在纸条上写出一些对话,a写的是“上个星期天你去哪里玩了;我的手机欠费了”,b写的是 “今天温度很低;我们去图书馆可以吗?”a在提出“上个星期天你去哪里玩了”这个问题后,b可以自由回答。双方在有目的的对话中,保持自然合理的节奏,同时要在3-5分钟内将谈话引入“我们去图书馆可以吗”这句话上。如果在对话表演中b没能顺势表现这句话,或者表演出来是不合逻辑的,那么这个表演即可宣布失败。

这个游戏对于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有一定作用,更为关键的是可以锻炼学生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引导的能力,在给予和接受的锻炼中,注意学生的反应和接受能力,并在相互影响中观察学生表演能力的变化。在游戏中,表演者始终是“思想监督者”的角色,自我与角色能够在表演中协调统一起来,既有趣味性又能够在游戏中体会表演的奥妙。

一般而言,游戏中的表演要求学生做到合乎情理、有逻辑、真实,同时还要对矛盾和冲突加以表现。这不仅要体现在语言上,还要表现在形体上。冲突作为剧情发展的主要方式,有利于学生在表演中感受情节的开展和铺陈。将游戏代入表演教学,学生的接受力和参与积极性都会有所增加。

从上述游戏的设定和进行来看,它已经不单是娱乐游戏,而是和表演紧密相关的一种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在课程结束后对游戏教学进行总结和指导,引导学生分清游戏可以自由灵活地发挥,主观性较强,而表演中的人物塑造需要客观和理性,引导学生认识游戏角色与舞台角色的不同点,哪些是自我性格的发挥,哪些是游戏角色的设定,哪些是演出角色的需要,这些问题厘清之后,表演状态将更为自然,对角色的理解更为深入。

四、在戏剧表演中融入游戏教学的几点建议

戏剧在英文中有“玩乐”或者“游戏”的多重含义,在寓教于乐的教学前提下,游戏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是在传统的教学理念影响下,游戏教学被神秘化和程序化,这难免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所以在引入游戏的教学中,应该多层面激发学生的演艺天性,在自由、快乐、放松的心理环境和教学环境下,自然而然地从死板接受到游戏愉悦接受,使心理过渡更为自然。

1.建立相应的教学体系,完善愉悦教学机制。游戏与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这两个元素密切相关,所以在教学大纲的设置、教材的编写中,一定要对教学模式、组织构建、实践方式等进行相应调整。在表演教学中以游戏为桥梁,汲取现实生活与科技发展的新元素,以此来促使教学方式、内涵、效果的不断提升。

2.游戏应做到形式内容新颖灵活。在表演教学中引入游戏,学生容易接受并做出积极反应。例如学生情绪普遍低落时,就用游戏方式使他们的神经与肌体同步活跃,营造活跃积极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创作情绪,实现教学互动双赢。

3.以愉悦心境构建和谐、互动的教学环境。在表演教学中引入游戏,能够使学生的心理更为自由灵活,充分体验表演的细致感觉。只有学生充分体验到情绪与心理的变化,才能更为深刻地体验角色内涵,把握角色的演绎方向,做到个性化演出。游戏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为优秀演艺人才的培养提供新渠道。

4.有机、自然地将游戏引入表演教学。对游戏内容和方式的选择,一定要深挖游戏的文化内涵和戏剧元素,在戏剧表演的审美中,形成一种审美文化氛围,进而提高审美格调。

总之,艺术与表演的根源在于游戏的冲动,这是人性自由发挥的需要。在表演教学中引入合理的游戏练习,能够很好消除学生对表演的紧张、茫然情绪,使表演天分在游戏中得到释放和发挥,进而获得更为自由、深刻、真实的表演体验。

[1]董建.戏剧艺术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梁伯龙.戏剧表演基础[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戏剧游戏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心理感受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戏剧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