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教学中引入团队学习策略(TBL)
2014-08-15万海艳
万海艳
一、英美文学课在新世纪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首先,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各国的经济发展和交流,也促进了外语(尤其是英语)的迅猛发展,这给外语类学校和专业带来了发展的契机。然而,伴随而来的是英语教学商业化和功用主义的盛行,英语的交际性和功用性通常被摆在首位[1],英语教育出现了急功近利、忽视人文修养和人文关怀的趋势。这就导致了与人文素质培养相关的英美文学课被边缘化,由以前的主干课、必修课沦为了辅修课、选修课,课时也由两年浓缩成一年甚至一个学期[2]。英美文学课被学生认为是浪费时间、毫无实际用处的废课,他们把时间用在有直接功用的“法律英语”、“商务英语”、“旅游英语”等课程上,对待文学课程是“应试”的态度,与此同时,教师为了在不断缩减的时间里完成英美文学的教学任务,以系统讲解为主,往往满堂灌,学生被动地接受各种信息,更加降低了对文学课的兴趣,甚至对其产生厌恶感。
其次,互联网和各种电子通信设备的发展,为电子书和各种文化信息的传播带来了便利。人们能够阅读的作品丰富多彩,获取阅读材料的方式也各种各样。这种信息大爆炸引发了“图文时代”的到来,引起了对文化产品的“快餐消费”心理。由于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人们不再愿意花过多时间细细品读,而往往快速浏览材料,满足于基本信息的获取,所以图文信息更易获得读者的青睐。在英美文学课上,这种“图文时代”“快餐消费”的影响体现在学生多会选择阅读节选作品;偏好阅读中英文对照作品;以看电视电影来了解英美文学作品等方面[3],无法真正做到沉下心来阅读、欣赏文学作品。因此,英美文学课对提高学生语言素养与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作用就有待商榷了。
英美文学课对提高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增强文学鉴赏力,扩大知识面起着积极作用。而经济全球化和网络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为推动英美文学教学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也对英美文学教学提出了巨大挑战。为了应对新世纪新变化,可以在英美文学教学中适当引入团队学习策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形成良好的学风。
二、在英美文学课中引入团队学习策略(TBL)
团队学习策略(Team-based learning)是由美国Oklahoma大学的Larry Michaelsen在2002年正式提出的教学理念[4],目前已经在经济、医学及教育等多个学科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团队学习策略一般由四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组建小组。将有着共同学习目标的班级作为一个团队来进行教学,教师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整个团队分为几个小组。第二阶段,学生自学和准备阶段。针对某项教学内容,教师确定学习要点,划定学习范围,学生根据教学要点和范围进行课前阅读和准备。第三阶段,讨论学习阶段。该阶段包括个人测试和小组讨论。个人测试中安排10-20道多选题,涵盖所要学习的主要知识点,课前十分钟内完成。然后再组织小组讨论,检索资料,得出一致性的答案。教师对该阶段测试的结果进行评判和反馈,让学生对知识点有一个整体、系统的了解。教师还应判断学生是否已掌握基本知识点,若没有,则进行针对性讲解。第四阶段,应用知识训练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安排一系列难度较大且答案不一的测试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探讨问题的能力[5]。
团队学习策略以知识为出发点,以设定好的问题为导向,以小组内、组间讨论为学习方法,学习者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获取知识,通过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知识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6]。教师不再是满堂灌,而是担任整个课堂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倾听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这样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首先,在英语专业招生不断扩大和英语教育功利主义的驱动下,不少学校为了节约成本,实行英美文学课大班教学,课堂不再是10-20人的小班,而是40至60甚至100人的大课堂,给教师管理课堂、学生积极学习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若引入团队学习策略,可以对整个大班进行分组,各组推选出小组长,这样易于教师管理,优化教学资源,也可以促进小组的合作学习。这种小组合作学习在国内的英语教学中已有一定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78]。
其次,英美文学覆盖范围广,包含内容多。新制定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指出,不仅英、美国家,还有澳大利亚、加拿大的文学名著都是学习范畴。而除了文学作品的学习外,英美文学还包含与文学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等,文学课的性质也决定了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作品阅读,并将培养学生喜爱阅读的习惯作为其目标之一,所有这些教学内容在有限的课堂内是无法完成的,这就需要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和准备。采取团队学习策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要点,划定学习范围,并给出一定的思考题与参考资料来源,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与思考。通过小组长的监管与课堂小测的分数牵制,对自主学习起到督促和激励作用,这样可以节约课堂时间,确保教学目标的完成。这种学习策略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对英美文学的兴趣,同时,通过课前搜索资料、阅读相关作品、共同探讨解决相应的思考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促进交流与合作,扩大阅读量与知识面,推动学生主动参与文本意义的寻找、发现和创造的过程等。
再次,英美文学课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课前学习的检测往往集中在对相关作品的分析理解上,这种分析理解比较主观,从而观点不一,观点的表达局限于学生文学语言的掌握,难度较大。课前若进行这样的检测,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也极易对此种检测感到无聊,从而形成散漫心理。团队学习策略中的个人小测,教师在课前花10钟时间,先让学生完成10-20道较容易的选择题,这些选择题应涵盖所要学习内容的所有知识点,然后再让小组进行讨论,得出一致性答案。最后教师对考核结果进行评价与反馈,对学生未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保持昂扬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状况,还可以促进团队的协作。当然,也可以根据文学课的特性,灵活地采取其他检测手段,比如,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根据学习内容,整理相关材料,进行课堂展示;诗歌朗诵;小说改编成短剧进行演出等等。
最后,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指出了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9]。由此看出,英美文学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即阅读与理解一定的文学作品,也要培养学生的理性认识,即对一定作品能够进行有深度的分析与批评。采用团队学习策略,在前三个阶段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完成了相关阅读,对教学内容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因此,可以进入相关知识的训练阶段。教师在该阶段设计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引导学生对相关作品进行理解分析,并在课堂上预留一些时间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查阅资料,鼓励他们积极发言。学生在该阶段不仅可以增长知识、加强团队合作,还可以训练分析问题、表达观点的能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文本分析和团队交流中去。若课堂时间不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形成书面的陈述,作为文学评论上交。如此,也训练了学生英语读、写、说的能力。
在英美文学课中引入团队学习策略(TBL),不仅利于教师的教也利于学生的学,能从一定程度上减轻英语教育功利主义和图文时代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学校人文教育的发展和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但是这种教学理念的应用也存在一定的难点,(1)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不仅要在课前仔细研读教学内容,设计涵盖所有知识点的试题与一定难度的思考题,同时还要及时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其知识点进行补充讲解,在课堂上组织引导学生讨论发言。(2)虽然是高年级的必修课,但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学生的英文水平还无法做到理解相关作品,加上其他课程的任务,学生容易产生挫败感,放弃阅读,不预习。有难点才有发展、改善的契机,英美文学课程需要不断研究与改革,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化,发挥其在人文教育实施中的重要作用。
[1]张中载.外语教育中的功用主义和人文主义[J].外语教学和研究,2003(6):453-457.
[2]李公昭.现状与忧思[J].郑州大学学报,2002(5):11.
[3]龙跃.独立学院英美文学教学现状分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2(1):75-78.
[4]Michaelsen LK,Knight AB,Fink LD.Team-Based Learning:A Transformative Use of Small Groups[M].Westport: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2002.
[5]穆攀伟,王庭槐,曾龙驿等.在医学教育中引入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55-56.
[6]姜冠潮,周庆环,陈红.基于团队的学习模式(TBL)在医学教学方法改革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8-9.
[7]卢敏坚.试论英语课堂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之功效[J].广西教育,2002(9):16-17.
[8]王笃勤.小组合作学习行动研究[J].国外外语教学,2004(1):14-19.
[9]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