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模式及路径初探
2014-08-15黄琳
黄 琳
高校辅导员队伍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维护高校稳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校大学生的“心灵导师”和“思想引路人”,在大学教育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关键在于提高其政治水平、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加强这支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规范化运作和科学化管理。实现上述目标,本文认为建设学习型高校辅导员队伍是关键和核心。
建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就是要形成一套能促进辅导员自主学习、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机制,让辅导员苦练基本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以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哲学、社会学等学科为基础的一整套学习理论和方法,善于运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先进的思想与技术,不断强化学习理念、构建理论知识体系、提升专业素质,从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性、科学性、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建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其理论根源可充分借鉴学习型组织理论。
一、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提出和内涵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近年来在管理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学习型组织是关于组织的概念和员工角色的一种态度和理念,是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对组织的思考。在学习型组织中,每个人都要参与识别和解决问题,使组织能够进行不断地尝试,改善和提高它的能力。它强调充分发挥成员的能动性,凭借着学习,使个体价值得到体现,组织绩效得以大幅提高。
学习型组织是由美国学者彼得·圣吉1990年在他的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务》(The Fifth Disciline the Art and Practice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一书中提出的理论。其强调“五项修炼”,即建立共同愿景,善于进行团队学习,改变心智模式,勇于自我超越,用系统思考代替机械思考。其中,建立共同愿景是以树立共同目标来促进组织学习,是组织发展的共同方向;团队学习是以加强团队成员间的合作学习来实现组织的共同的愿景,是组织目的的实现方式;改善心智模式是以思维方式的转变来促进整体心智模式转变,是组织改革的本质方式;自我超越是以个体的能力自我突破来促进整体能力的全面提高,是组织升级的基础动力;系统思考是以整体全局的观念来处理组织问题,是组织实践的重要途径,是五项修炼中的重中之重。五项修炼技术的建立和发展从五个方面来推动一个组织向学习型组织的转变。学习型组织理论是组织在实践中为了生存和发展而不断进行学习创新变革、不断地战胜组织内外的挑战而成长成功的经验总结。
二、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难点和困境
与发达国家的高校辅导员相比,与我国高校中的科研和教学人员相比,我国当前的高校辅导员还属于一种处于主流之外的边缘性、辅助性、补充性职位,其社会认可度、身份认同感、管理规范化、整体执行力都亟待增强。
1.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程度低,流动率高。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存在着人员结构年轻,流动率高的问题。“专业思想”不稳定,是当前高校辅导员的普遍现象。上海某高校调查显示,近半数辅导员参加工作时间不到2年,只有21.5%工作时间在5年以上。许多辅导员将学生工作作为跳板,最终心仪的工作是高校专业教师或科研人才。甚至有高校不得不出台相关政策要求辅导员必须干满一届(4年)才能换岗。目前我国整个教育管理系统缺乏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清晰思路和发展方向,或者是有了一些指导性意见但缺乏实操性的可持续的职业发展规划和远期培养目标,使得辅导员队伍断层现象非常严重。
2.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知识结构单一。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基本上是本校或者本专业的留校毕业生。一方面,这对于保证辅导员能够较快形成与学生相同或相近的校园文化背景、专业思维是有利的;另一方面,却极易造成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不高、知识结构单一等问题。我国的很多高校并没有建立一整套针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培训体系,很多老师只是经过一段较短的实习就直接上岗,而且大多数辅导员疲于应付学生工作的日常事务,难以上升到理论研究水平,缺乏科学管理知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方面的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能。
3.高校辅导员队伍管理体制落后。当前我国高校对辅导员队伍的管理模式相对片面和滞后,使其在高校各类群体中难以找到恰当的位置。一直以来实行“双肩挑”工作模式,同样也带来了辅导员的管理困境,行政人员抑或专业教师,究竟是该从哪个端口管理。另外,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同职称不同待遇,辅导员与高校管理人员同级别不同荣誉的现象长期存在。总体而言,目前大多高校对辅导员缺乏科学的考评体系、管理机制和培养发展模式。
三、学习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路径
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结合我市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难点和困境,针对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建设的实际和需要,本文提出如下加强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现路径。
1.聚焦“五项修炼”,强化学习型组织建设。从学习型组织理论提出的“五项修炼”着手,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学习型组织建设。首先,要建立辅导员队伍的共同愿景。高校要重视确立高校辅导员在大学中的地位和定位,应把学生工作和教学科研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着力创建辅导员队伍的一流品牌,建设辅导员队伍的一流形象。辅导员自身应确立正确的人生信仰,高校与辅导员一起努力才能形成共同发展的统一愿景,使辅导员找到职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乐于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不懈努力。其次,要构建良好的团队学习机制。团队学习是学习型组织有效学习的基本形式,优秀的团队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关键。团队学习是发展团体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这种学习对组织与个体来说是双赢的选择,也是双赢的结果。各高校应构建多层次、宽渠道、全方位的学习网络,形成理论学习、专业学习、科技学习、思政培训与其他各种长、中、短期学习相协调的立体网络,促使辅导员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共同进步。第三,要养成终身学习理念。只有个人的不断超越,才能促成集体的不断成长和进步。要推动和鼓励辅导员主动适应社会的进步和人才的竞争,具备自我激励精神,认识自己的价值,养成终身学习的理念,实现自我素质的持续提升和个人价值的不断升华。第四,要培育系统思考的观念。系统论观点指出,要深入了解重要的问题,我们的眼界必须高于只看个别的事件、个别的疏失或是个人的个性,而是从看部分转为看整体。高校辅导员在处理学生的矛盾和争端时,要以全局的、长远的、变化的发展观点,了解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分析前因后果,切忌草率行事。
2.聚焦科学定位,增强辅导员工作的实效性。高校应更加清晰的定位辅导员的角色,从思想上、理念上提高对辅导员的认识,在政策上、制度上制定明确的辅导员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教育部在《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要统筹规划专职辅导员的发展,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高校必须理顺辅导员的工作关系、明晰辅导员的工作重点,保证辅导员运用准确的全面的专业特色和管理职能,发挥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优势,真正做到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3.聚焦选人用才,建立科学的辅导员选聘机制和培养机制。做好辅导员的选聘工作,是建立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前提和基础。把握优进高配原则,高校应严格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等标准,把真正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并能一直做好这一工作的人才选聘到辅导员队伍中来。在高校建立良好的辅导员培养和发展机制,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凝聚人心、干事创业的核心。要鼓励辅导员合理流动,尊重人才,尊重选择,建立一套灵活的辅导员“转”、“提”机制,把辅导员队伍建设成为高校党政干部的重要后备力量。
4.聚焦长远发展,加大对辅导员的培训力度和制度保障。高校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辅导员继续深造,攻读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在学习中提升理论水平。另一方面,高校要定期组织辅导员参加心理、安全、时政等专题培训,提高辅导员在心理学、法律、就业指导、思政等方面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同时,高校还应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制度保障,主要在工作环境、生活条件、职称评聘、发展前景等方面给予辅导员相关政策支持,解决辅导员的后顾之忧。
综上所述,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新形势下加强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正视困难、立足实际、把握重点,从建设学习型组织入手,通过科学的定位、长远的规划、系统的培训、充分的保障,实现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牢固化、职业化、专业化,更好发挥这一特殊群体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1]甄强,孙方伟.论创建学习型高校[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46-47.
[2]黄映芳.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J].继续教育研究,2003(4):91-93.
[3]侯戬.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初探[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27-30.
[4]封林.当前辅导员专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8):74-75.
[5]张书明.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家化建设研究[J].理论学习,2007(7):33-34.
[6]王树荫.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与职业化[J].思想教育研究,2007(4):3-7.
[7]李德文.新形势下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