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理论视角下的“微X”语族探析
2014-08-15孙晓晓
孙晓晓
随着网络迅猛发展,随之而新兴起了大量网络语言,并通过复制和传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交际中逐渐普及。其中“微X”这一语族,比如:微约会、微政治、微校园、微电影、微交流、微整容、微旅行、微支付等等,都是随着网络的应用而逐渐成为流行语的,并被人们所津津乐道。
关于“微X”语族的研究,很多学者已做了相关论述,比如《词语模“微 X”的新发展》(李艳丹,2012)《基于原型词的重新分析与类推——以 “微X”语族为样本的个案分析》(彭晓,2012)《新兴词族“微 X”》(陈蓓,2011)等,但在模因理论视角下研究这一语族尚有不足。究其“微X”流行的原因,笔者认为这一语族主要是通过模因理论衍生而来的。模因理论主要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语言既是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也是一种显著的文化现象,因而模因论对语言的作用应该值得我们注意。
一、“微”的词义发展
“微”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查阅《王力古汉语词典》(2005,299),我们可以看到对“微”的主要释义:
1.小,细,少。“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然。”《荀子·非相》
2.卑贱。“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史记·曹相国世家》
3.幽深,精妙。“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易·系辞下》
古代汉语的词语主要是以单音节为主,“微”也不例外。但是,在查阅梅雪涛编著的《现代汉语直检字典》(2003,250)我们发现“微”的意义与古代有所不同,并且本身早已存在着“微X”这一结构:
1.形容词:小,少。 微小、微不足道。
2.形容词:地位低下。卑微,人微言轻。
3.形容词:精神奥妙。微妙、微言大义。
当然,在古代汉语中,“微”还有隐匿、暗中查访、非等意义,在现代汉语中还有动词衰落、副词略微义,因与表示网络语言流行语的“微X”相关不大,在此不再举例阐述。
进入21世纪,信息交流的速度加快,不断出现新事物,新现象,这就需要语言也必须跟随时代的步伐来描写这些新事物、新现象。因而,现在我们可以在报纸、网络等大众媒体上发现以下“微X”用法:
1.“微文化”不仅渗透在个体当中,看似不起眼的几分钱网络支付费用,实际上也隐藏着大生意。(中国青年报,2010年3月2日)
2.从政治变迁的角度观察,一股全新的“微政治”力量正潜在地塑造着我们当下的政治生活,改变着政治活动以及政策过程的程序与重心。(人民网-人民论坛,2012年6月20日)
3.贵州卫视《非常完美》继续精彩“微约会”,见证都市男女的美丽牵手。(腾讯娱乐,2012年4月13日)
但是,我们发现虽然“微”字的涵义众多,可以解释“微星、微米、微波”等这一原本就有的“微X”语族的意义,但是没有一个可以解释诸如“微博、微信、微电影”等这一新出现的网络流行语“微X”语族的意义。因而“微X”就可以根据是否与网络有关笼统的分为两个大类:一是与网络无关的就有的“微 X”,多数表示细、小之意,如“微波、微星”;一是与网络相关的网络流行语“微X”,它主要是由“网络微博”这一词经过压缩后被大量的复制和迅速地传播发展而来的。而本文着重介绍的后者,下面将介绍产生这一语族的模因理论以及这一理论是如何衍生成这一语族的。
二、模因理论与“微X”语族的成因
“模因”这一术语,最早是由道金斯于1976年提出来的。它的原型是“meme”,对于这一单词有许多种不同的翻译,比如何自然在《语用三论》(2007:127)中收集到的就有诸如“觅母”(道金斯 1981)、“拟子”(道金斯 1998)、“谜米”(布莱克摩尔 2001)、“敏因”(鲁川 2003)、“文化基因”(童忠良 2004)等。道金斯认为基因不是达尔文主义世界里的一切,meme是人类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文化遗传的单位。“meme”根据“基因”翻译成“模因”是比较通俗易懂的,它可以使人联想到模仿现象,基因通过遗传而繁衍,模因通过模仿而传播,因而我们采用“模因”这一翻译。道金斯说模因是“除了基因之外的另一种因子”,也就是说,模因是一个文化信息单位,那些经过复制和传播的语言、文化习俗、观念、社会行为都是属于模因。所以,语言是一种模因。
模因是一种复制因子,语言是一种模因,因而语言也有模因复制方式。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模因的复制不是说词语在原件与复制件的内容形式都一样,语言模因在复制、传播的过程中往往与不同的语境相结合,出现新的集合,从而组成一个新的模因复合体。何自然从模因论的角度把模因的复制和传播分为了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基因型,即相同的信息以异形来传递,比如网络流行语“青蛙”、“菌男”的原始信息是“丑男”,前者意指丑陋的癞蛤蟆,后者作为“俊男”的同音反语,这就是用不同的表达形式来传达相同的内容;第二种是“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的表现型,比如,随着电视连续剧《爱你没商量》的播出,“×你没商量”这一表达形式很快就被复制和传播,在不同的场合出现了不同的复制,比如,“逗你没商量”、“骗你没商量”、“罚你没商量”等模因变体。
很显然,“微X”语族新义的出现是与表现型模因相关的。最初使用这一结构的网络语言是“微型博客”,由于要求信息限定在140个字符以内,故此得名“微”。这一术语出现之后,出于语言经济的原则,缩略为“微博”,随着“微博”的广泛流行,大众对它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越来越高,因而“微X”这一形式得到迅速的复制与传播,依此为原型产生出了许多新的模因变体,比如除了前面提到的“微信、微电影”等,还有“微招聘、微环保、微简历、微爱情、微时代、微世界、微专题、微访”等等。而产生这一语族的动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社会交际的需要。陈松岑曾说,“语言的生命只存在于人类社会对它的使用过程中”,“语言因人类认识事物和相互交往的需要而产生”(2001:8),所以说,语言出现,是因为人们需要它。模因学者也认为,一些模因的成功是由于它们对我们人类确实有用,语言信息越是能充分满足人们的需要,就越能得到人们的模仿。现已经进入21世纪,网络、手机、电视、报纸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在不断的探索中必然会发现新事物、新现象,如“微博、微信”等都是随着网络的出现而出现的新的交流方式,人们为了更好地接受它、使用它,必须得用语言来加以描述,“微X”便应运而生。
其次,人们“赶时髦”的语用心理需要。模因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它经常与具体的社会事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新的社会实践活动会促使新模因的产生,同样,语言模因也不会例外,也会受着语用实践的影响。“微X”曾被评为年度十大流行语之一,在实践中人们意识到“微博”具有“时尚”这一意义,为人们带来了“时髦感”,如果语言时髦,人们出于求新求异的心理就容易模仿,因而“微博”这一词就开始大量的复制并迅速的传播,最终形成了“微X”语族。
再次,“微X”的经济性。“微X”在网络中随处可见,深入人们的生活,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并迅速的复制与传播;“微X”后面大部分是双音节的,比如,微生活、微时代、微世界、微简历、微爱情,从韵律节奏上来看,这种[1+2]的节奏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微X”也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去繁就简,是“微 X”而不是“微型 X”,比如人们说“微博”,一般不说“微型博客”,这种语言的经济性也为“微X”语族的流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条件。
三、“微X”语族产生的机制
模因追求的是一种模仿,因而必然会存在着偏差。“微X”语族从模因理论角度分析产生的机制主要是仿制。根据何自然的研究,在汉语中的仿制主要有引用、移植、嫁接、词语变形等形式。
这里主要说嫁接。嫁接分三种情况,一种是不改变结构,只根据需要把其中的关键词语改为同音词;一种是形式意义都没有变化,但嫁接在不同的地方导致产生联想;一种是在保持结构形式的情况下改变内容,比如,前面提到的“爱你没商量”改为“骗你没商量”。
“微X”语族产生的机制主要是模因仿制,它属于仿制种类中的“嫁接”,准确地说是嫁接中的第三种情况,结构没有改变,改变了内容,当然意义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微X”语族的中的“X”最初是“博”(这里指缩略之后的),后来随着使用频率的提高,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经过一系列的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之后,被大众仿制,出现了“微文化、微政治、微约会、微简历、微招聘、微信、微电影”等模因变体,并被广泛应用,比如
(1)最近一段时间,在微博上以“微简历”求职悄然在毕业生中流行起来。(温州商报,2013年9月1日)
(2)不仅直抒胸臆从小小的微博开始,“微表情”、“微整容”等概念也正在流行。(中国青年报,2010年3月2日)
身处“微时代”,“微X”语族值得研究,而模因理论可以为这一语族的复制和传播提供理论依据。因而还需要进一步加深对模因理论的认识和深入了解。
[1]王力.王力古汉语词典[M].王力中华书局,2005.
[2]梅雪涛.现代汉语直检字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3]何自然.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4]陈松岑.语言变异研究[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
[5]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11).
[6]何自然,何雪林.模因理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季刊),2003(4).
[7]李艳丹.词语模“微 X”的新发展[J].语言学研究,2012(32).
[8]彭晓.基于原型词的重新分析与类推——以“微X”语族为样本的个案分析[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