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在高校突发事件中的作用
2014-08-15罗晓明
罗晓明
罗晓明/广州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讲师,硕士(广东广州 510182)。
高校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是否得当,不仅影响校园稳定,更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安全。尤其是在以互联网为沟通平台的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在高校突发事件中像一个“放大镜”,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可起事前宣传、教育、预防,事中凝聚、协调、导向,事后总结、调节、激励的作用,运用失当则可能对大学生的心理带来冲击,甚至带来负面的社会影响。为此,研究新媒体在高校突发事件中的作用,有利于高校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一、新媒体在高校突发事件中的传播特点
新媒体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媒体形态,具体来说,包括网站网页、电子邮件、QQ、微博、微信和BBS等。新媒体相对于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兼容性,因此在高校突发事件中也表现出一些传播特点。
1.传播主客体的相互性让高校突发事件的影响更广泛。在互联网的世界里,个体获得信息后,可以传播并发表见解和评论,他既是信息的受众,也是信息的传播者,在网络的平台中,人们可以相互讨论和自由表达,凸显信息的相互性,使信息在新媒体环境中变得多变和复杂。在高校突发事件中,大学生倾向于通过新媒体去了解、传播和接收信息,传播者互为主客体的特性,导致突发事件在学生中的影响更加广泛。
2.传播信息的即时性让高校突发事件的影响更迅速。和传统媒体需要时间编辑和定时发布的特点相比,新媒体不存在消息的滞后和不及时,信息通过新媒体可以随时发布、即时获取,传播迅速,实现瞬时共享,表现出传播的即时性。因此每当校园有突发事件时,学生们第一时间通过互联网了解事情、发表议论,往往在校方还没有搞清事情真相和具体情况时,各种消息和议论已在学生手机、论坛里传开。新媒体传播信息瞬时、迅速的特点让高校突发事件对学生的影响更为迅速。
3.传播议论的复杂性让高校突发事件的信息容易扭曲。新媒体不但传播信息,还以回帖、评论等方式传播议论,但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传播者的隐匿性削弱了其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在不用表明身份的情况下容易传播虚假或未经证实的消息,甚至有人会借此哗众取宠,表达不满、发泄情绪,恶意传播,导致真实信息被扭曲,出现网络流言,扩大负面影响,加剧事态发展,凸显传播信息和议论的复杂性。学生还处于成长阶段,缺乏社会经验,对突发事件的性质和各种信息的真伪难以辨别,若此时出现网络流言,则会让突发事件的信息扭曲,当学生的感性思维和猎奇心态占据上风时,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将进一步扩大。
二、新媒体在高校突发事件中的作用
新媒体在高校突发事件发生前、中、后三个阶段都有重要的作用,校方要运用新媒体去恰当处理突发事件。
1.新媒体在突发事件发生前的宣传、教育和预防作用。突发事件固然存在偶发性和不可预见性,但是都会有一些征兆,若能第一时间发现并捕捉这些征兆,建立预警机制,则能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或减少负面影响。高校要充分运用新媒体覆盖广、传播迅速、人人可参与的特点,以新媒体为手段,掌握学生动态,综合各种环境因素,及时发现各种突发事件的征兆,做好预警,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提高学校和学生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反应速度和反应能力,减少突发事件的伤害。例如,通过各种网络社交平台或即时通信工具,及时发现有心理冲突和心理问题的学生,建立学生心理数据库等,以减少因学生心理问题导致的突发事件发生。又如,运用互联网网页、微博等平台,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防灾、逃生等教育活动,防患于未然,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伤害。
2.新媒体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凝聚、协调和导向作用。突发事件发生后,高校在应急处置中,快速反应、措施得当、及时发布是关键。首先,可恰当运用新媒体,及时、准确、客观地发布信息,信息要简明扼要,真实可靠,利用新媒体覆盖广、传播迅速的特点,第一时间把握舆论的导向和事态的报道,减少网络流言和不实议论的传播。其次,可充分运用互联网调集各方资源,实现共享,有利于校方采取恰当的处理措施。最后,通过新媒体迅速准确发布官方信息,正确引导校内和社会的舆论导向,引导公众正确的立场、态度,减少负面影响,有利于突发问题的解决。
3.新媒体在突发事件恢复中的总结、调节、激励作用。突发事件处理后,问题虽然得以解决,但是往往受影响群体的情绪还没有平复,思考还将进一步继续,此时若能恰当运用新媒体去引导舆论和大众思考,则可起到对突发事件进行总结、群体情绪调节和激励作用。学校可运用微博、网页,让学生表达意见、宣泄情绪,倾听学生的意见,通过对信息的整理、筛选和判断,有针对性地提出对该类事件的预防和处理措施,这不但可以减少突发事件对学生的影响,减少负面情绪,更能提升学校的公信力和形象,进一步预防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三、高校应运用新媒体强化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1.建立对突发事件的新媒体预警机制。高校领导、学生工作部门、教务部门和宣传部门必须熟悉和灵活运用新媒体,充分发挥其在突发事件前的宣传、教育和预防作用,建立突发事件的新媒体预警机制。首先,学校对各种灾难、应急事件等的求生自救知识、心理健康知识、防骗防灾知识、提高学生网络素质和修养等的宣传和教育,不再限于课堂、板报等,使网页、校园论坛、微博等方式成为主流。其次,加强校园网络媒体对信息的筛选和过滤,实行学生上网实名制,对校园论坛上某些敏感词语和话题的屏蔽等都可以让学校牢牢把握媒体的主动权,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学校就可以避免成为突发事件负面影响的被动方,而成为解决问题的主动方。但此种筛选和过滤对基于手机的新媒体而言作用有限,学校如何动用社会力量对基于手机的媒体进行消息过滤,有待进一步探讨。再次,建立特殊学生数据库,利用互联网实现学校各部门对此数据的资源共享,对学生中的意见领袖和特殊学生进行早期干预和疏导,避免问题和意见进入网络。
2.高校在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中要正确运用新媒体。新媒体让高校突发事件传播更迅速,影响更广泛,因此,试图通过掌握主流媒体来正面定调,控制舆论方向,这在新媒体时代显然已难以奏效。所以,高校在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中,要正确运用新媒体。第一,第一时间反应。可运用网站、公众微博、公众微信等第一时间发表校方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争取在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还没有形成或扩散的情况下,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事态的发展和把握舆论的定调,同时也有利于调动各方面资源,发掘恰当处理突发事件的支持力量。第二,运用新媒体准确、客观、全面地发布消息。突发事件发生后,公众特别是大学生更倾向于运用新媒体去了解事态发展,但是新媒体在传播信息过程中会有各种传闻,事情的真相容易被夸大和扭曲,导致学生产生各种猜测、错觉甚至恐慌,这就要求高校要恰当运用新媒体来准确、客观、全面地发布消息,即使在突发事件发生的初期,情况还不完全清晰的情况下,也要准确、客观地发布所掌握的事态,既能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又能避免不实传闻和恐慌情绪的产生,减少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
3.加强对新媒体的监督与引导。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社会对新媒体的监督存在较大的难度,但学校是可以对新媒体进行监督和引导的。首先,建立校园网络,实行实名制登录上网,建立校园网络监察队伍,对校园网,特别是校园网页、BBS、官方微博、学生组织微博等平台加强监督;其次,专业老师-辅导员-学生干部组成三级网络监察队伍,依靠各方力量,特别是学生干部的力量强化对舆情的监督,专业老师和辅导员主要负责对网络议论领袖和特殊学生加以引导,发现不利于校园稳定因素的苗头,及早介入,早期干预,把矛盾和危机化解在初期。让学校在突发事件中保持主动,掌握发言权,正确引导师生言论向有利于事情解决的方向发展。
4.运用新媒体加强高校及学生工作部门的公信力建设。这是一项长期和常态化的工作,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处理只是恰当的契机之一。日常工作中,高校及学生工作部门运用主流媒体,构建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让学生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信任学校,认同主流媒体。当突发事件发生后,主流媒体第一时间反应,促使正确的舆论形成,对学生第一次的疑问和质疑,校方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通过各种新媒体手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发起有利于突发事件解决的议论,公布事情的处理结果,这对学校与学生之间信任感的建立至关重要。另外,通过校长信箱、校长微博等,学校领导主动倾听学生诉求,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也有利于加强高校及学生工作部门的公信力建设。
[1] 屈艺.高校突发事件中新媒体传播机制研究[J].前沿,2013(2).[2]孙楹.论新媒体视角下的高校突发事件的学生舆情监督[J].教育论丛,2011(8).
[3] 李钊.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突发事件的新闻应对策略[J].网络思政,2013(7).
[4] 闫波,李颖,李巍巍.论新媒体在高校突发事件中的传播机制[J].新闻界,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