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的机遇与挑战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2014-08-15丁文权江涛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高技能机遇人才

丁文权,江涛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239000)

一、高职教育的外延环境

当前,高职教育面临着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经济浪潮的冲击,尤其是全球性经济增速放缓,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使世界经济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并将给我国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

就国内而言,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规模不断壮大,方向日益明确,随着国家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期,急需大量的经过专业培训的熟练技术工人,这种改变推动了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而国家经济体制的转型,劳动力市场的变化,知识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变迁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劳动力的需求正从劳动力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这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更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但高职教育的发展步伐却跟不上社会的这种发展节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改变这一现状,适应新的需要,有必要对高职教学改革进行新的探讨。

二、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高职教育面临的挑战

1、学校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脱节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主要是其内在的培养模式还不足以满足职业教育的内涵和要求,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和水平不适应当今人才市场的期望和需求。只有通过建立和落实灵活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培养思想,改革新的教学观念,进一步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和创新高职教学模式,并积极寻求外部支持等措施,高职教育才能突破瓶颈,飞跃发展。另外,高职院校为增加生源,不断盲目增加新专业,而与之配套的软、硬件设施的不足,造成培养质量的下降,办学与社会人才需求脱节,最终引起就业率的下降,也将制约以后的生源。

2、金融危机导致的生源萎缩

金融危机使得打工子弟的生源回流,加上受实际收入的减少,学生选择当地的低收费学校就读。再有金融危机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也使得更多有支付能力的本来要在国内读高职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使高职生源受到影响。受这三方面影响,如果不重视高职教学质量、不重视学生技能培养、教学模式不灵活、不能紧跟市场,很可能就会被淘汰。因此,必须大胆转型,改变传统高职教学观念,办出特色,使学校摆脱困境。

3、社会对高职人才的认可度

高职教育是国家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目前,社会上还普遍存在对本科或更高学历毕业生与高职学生认可度悬殊过大问题,很多单位在进行人才招聘时存在学历歧视现象,也影响了高职的发展。

(二)高职院校面临的机遇

1、政府大力推进高职教育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机遇。中央召开的人才工作会议上把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纳入全党人才工作的视野之中,把培养技能型人才作为实施人才战略的重要内容,把职业教育的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明确了技能型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李克强总理在会见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代表时,也强调要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为推动经济发展和保持充分就业提供支撑,强调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也应当大有作为。要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不仅要围绕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社会公共服务要求和扶贫攻坚需要,培养大批怀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而且要让受教育者牢固树立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让千千万万拥有较强动手和服务能力的人才进入劳动大军,使“中国制造”更多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使中国服务塑造新优势、迈上新台阶,要求用改革的办法把职业教育办好做大,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采取各种措施,关心和帮助职业教育工作者,推动社会各方形成合力,让现代职业教育助推经济社会取得更大更好发展。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和新改革的给力,无疑是高职教育发展近来的又一次很好的机遇。

2、世界制造业加速向我国转移,促进了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当前,世界制造业加速向我国转移,进一步促进了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我国加入WTO以来,先进制造业的国内外企业迅速增长,对劳动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信息化、工业化的推动下,多样化的高技能人才缺幅很大,据有关统计显示,已成为制约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瓶颈,新的科技成果要想很快转化为生产力,需要大批的高素质、高技能产业工人,而传统的高职教学方式太过死板,必须打造新的高职教学模式,才能适应新要求。

3、我国工业化进入新阶段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最大动力

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对高职人才的强劲需求,是高职教育面临的最大机遇。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背景下,我国经济步入了新一轮的快速增长周期,对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高速增长,为高职教育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城镇化的加速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成为加快发展高职教育的又一重要机遇。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园林、商业及生活服务、交通旅游等需要数以千万计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社区服务、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等方面对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的需求更是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带动了对高职教育和培训的巨大需求。高职教育应抓住这些不容错失的发展机遇发展和壮大自己,更好的回馈社会。

三、高职教育教学方法新探

(一)帮助学生成为积极的自学者

为了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不仅要培养出高技能人才,还应是能应对新技术的学习型人才。

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自学的内在动力,高职学生从生源上看,基础较差,学习自觉性也不太好,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潜力呢?在教学中,教师应设置学生在其未来专业领域可能遭遇的“真实世界”非结构化的问题,并让其感到没有固定的解决方法和过程,促使学生在课外进行以自我为主导的学习,引导挑战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鼓励学生投入讨论,耐心等待并引导学生自己纠正错误,激发学生了解实践事物基本原理和机制的兴趣,进行知识与过程技巧相结合考核,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向学生提供有关其技能和所取得成就的信息,让学生能够进行自我评估或同学之间的评估,让她(他)们积极发言,教师认真倾听,展现小组成员示范正确的思维方式,暴露和挑战彼此的错误概念。

还要引导学生发现性学习,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发现概念和原理来学习,从而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励学生坚持探索,直到发现答案,这样学生就能够掌握独立解决问题和批评性思维的技能,培养出终身学习的技能,成为受内在求知欲的驱使,而不是为了分数和奖励等的人,逐步意识到自己的学习,能应用到实践问题中。

(二)因材施教科学掌控

1、前高职院校采用的项目课程授课方式是以项目引导、任务驱动为导向确定教学内容的课程设计思路,但对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须单独辅导,这样基础课题才能保证讨论中,每位学生都能投入。要多鼓励,让他们在讨论中获得共识,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思想作为学生依赖的主体,对讨论中的困惑可以提出引导方向,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动机,动机来自老师的追问,但应避免负荷过重。

2、知识点有所侧重,原理由易到难,从偏重基础逐步过渡到偏重操作,对专业内容设置和组织教学进行整合,突出高职教学的特点,敢于舍弃一些东西,有所为有所不为,根据社会要求和学生情况,调整专业内容设置,同时要将企业培训的内容放到教学中去,使学生上岗就能工作。

3、教师要控制学习问题难度。问题过于肤浅或者缓慢会使学生感到厌倦,任务问题过于复杂庞大,学生会觉得挫败和疲惫,教师要鼓励成功,它是激发学生内在动力的灵丹妙药。同时要想到学生的情商(非智力因素),人的智力活动是受情商的控制的,智商在成功中占20%,而情商占80%。只有当对学习和专业感到有乐趣、有兴趣时,才更有效率。

(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即给别人鱼不如教给他捕鱼的方法,引申为要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为学习的起点,一切学习内容是以问题为主轴所构架的。面对问题要告诉学生如何思考和学习,培养学生真正的自学能力,细心观察每位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指出每个学生存在的问题,促使每位学生在自己的起点上掌握方法、提高水平。

[1]张丽宾.全球化背景下对中国青年就业问题的思考[J].理论参考,2009,(05).

[2]梁艳萍,黄大乾.构建学习型社会高等学校继续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J].继续教育,2008,(08).

[3]增仲.构建学习型社会高职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继续教育研究,2009,(02).

猜你喜欢

高技能机遇人才
人才云
RCEP与房地产机遇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你的焦虑,也是你的机遇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