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与树立
2014-08-15丁鼎贺小卫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重庆400000
□ 丁鼎 贺小卫(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 重庆 400000)
1、前言
培养大学生自主体育锻炼意识是重中之重,是源头之水。跨入新世纪,社会进入飞速发展阶段。大学生应在大学期间得到充分的完善和发展。为使学生身心在大学期间得到完善,我们认为应该使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自身的体育锻炼欲望和需求;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的今天,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体育意识,是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近几年国内有关高校大学生体育意识培养的文献资料,对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意识培养的研究现状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与认识。
2.2、访谈法
对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大学生对体育意识得了解和见解。
2.3、逻辑分析法
对资料和数据进行讨论分析,探索出普通高校培养大学生体育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体育意识的概念与内涵
体育意识是指人们对体育的总体的认识,是人们对体育的整体认识体系在头脑中的反映,其外部表现是人们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等。由于意识自身的特点和作用,体育意识也就在根本上决定了人们的体育行为。而大学生的体育意识行为决定了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效果,为了实现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成功衔接,在体育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技术、技能和一定的体育理论原理之外,增强正确的体育意识对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兴趣、能力和习惯有决定性的意义。如何培养大学生体育意识是高校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个环节抓得好坏,关系到学生终身体育的开展、高校体育目标的实现。
3.2、目前普通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意识
通过文献资料对普通高校体育锻炼现状总结分析,可以看出,在校大学生终身健身意识尚未形成,普遍存在着健身意识缺乏的现象,还存在部分大学生根本没有健身意识,对体育健身目的认识浮浅,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应付体育考试和打发无聊时间,更有少数大学生根本不参加体育锻炼。他们认为体育课就是放松课,自己可以随心所欲,想做什么随自己,意识上轻视体育课,行动上对体育课消极应付。这就是为什么大学校园里存在“高智低体”和“体盲”的主要原因。
3.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地体育意识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体质观念。
在推行素质教育,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健康水平时代呼唤下,推行素质教育是必然。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与从事文化课学习,是学生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文化课学习以脑力活动为主,而参加体育锻炼,却可以使大脑的学习中枢得到更好的休息,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愉悦身心,使学生精神饱满的进行文化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这就是清华大学针对体育与智育而总结和创造的“8-1大于8”不等式的原理。所以学校体育工作要转变学生的锻炼意识和增强体质的观念,使学生有正确的体育意识,积极参与锻炼,增强体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树立终身体育观。
(2)深化传统体育教学改革。
为了培养普通高校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高校体育教学在现有条件下应做相应的调整。体育教学形式力求多样化,除开设普修课、选修课以外,还要多开设选项课,保健课和辅导课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满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要求,更注重保健课和辅导课的结合。因为体育课主要以传授健身知识为目的,而辅导课则要使大学生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并感受到它对健身运动的指导意义。要以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个体需要为出发点,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养成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树立终身健身意识,使大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运用学校学到的技能,达到目前有时效,进入社会后也能实际应用的目的,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4、结论
综上所述:体育意识是在漫长的体育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是一项非常艰巨而漫长的系统教育过程。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不能仅限于思想和认识上的主观引导,更重要的是必须使学生在客观实践中能主动建立对体育的正确认识、意向和看法。只有树立起自我体育意识,才能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培养和发展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学习的主体积极性,是让学生在学生时代学会有一技之长,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体育,并由体育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
[1]孙淑惠.大学文化视野下高等体育院校发展论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9).
[2]姜志明,刘甄悦.中外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比较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