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浙江高考作文
2014-08-15应慈军
应慈军
【题目】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往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深,有的很浅。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感所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解题】
材料的前一段,说的是抽象意义上的门与路的关系,可视为给后一段议论大学的门与路的文字做的铺垫。后一段文字把议论落实到“大学”这个定语上,同时也议论了门与路的辩证关系。前一段所述人生意义上的“门与路”,为考生提供了一个较为广阔的构思空间,当为作文的着眼点;后一段大学的“门与路”,要求考生以此为具体内容,展现自己对如何进大学之门和走大学之路的思考和想象,为作文的着墨点。
这里的门和路是具有比喻义的。写对大学生活这个目标的向往,即符合“门”的意思;写“学习、探索、创造”的求学过程,即符合“路”。
“综合上述材料”,要求考生把全部材料综合起来加以思考,任何只写材料中一段文字的做法,即忽略“门”“路”“大学”中的任何一个,都属于偏题。概而言之,题意就是朝着人生的理想目标奋进,“大学”只是需要经过的一道门,但需要着重来写。
【范文】
让每一步走得优雅
浙江考生
我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轮回”,但冥冥间却总觉得生命如花开花谢,如泡沫与烟,日子与日子的更迭留下青春瘦削的背影,一扇门关上另一扇门又打开,走过的路似曾相识又迥然不同,大概我们一直在路上,行走。
三年前的天各一方还在眼前,转眼又一个三年,看看镜子里只顾风雨兼程的自己,棱角愈见鲜明,眼神也更加坚定——我明白,今天我将要去敲开,梦想的大门。
在骨骼拔节留下的余音里,我们学习、探索、创造,只为圆一个大学梦,但愈行走,愈见远方浩渺无垠。正如三年前的自己,初生牛犊,怀揣着六合天下,纵横捭阖的雄心步入校园,以为敲开了重点高中的大门,未来的路便可畅通无阻。谁知,门只是路的起点,新的路程,所有人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前尘往事全部归零,往后,勤勉是唯一的行走方式。
三年的成长教给我最深刻的一课便是这种归零心理。在我看来,梦想的馨香能让我激情昂扬;而归零,让我平和,冷静,从而扎实。
上帝曾创造风景,亟待世人观赏,“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人之所罕至也”,这正是行路者的悲哀。当我们踏上一条崭新的路,要时刻牢记着在“仰望星空”的同时要“脚踏实地”。
雷诺兹曾说:“如果你颇有天赋,勤勉会使你更加完美;如果你天资平平,勤勉会补其不足。”可见,当我们行走时,不仅要怀揣归零的心态,还须秉承勤勉的优秀品质。
如今仍有许多学生将考上一所好大学作为自己人生的终极理想,这无疑是肤浅的。大学的门试图引你走向世界,但所谓“走向世界”即需要一个“走”的过程——这就是大学的路。
脚印记录着时间、空间与人类活动的结合,或深或浅都是人生无与伦比的风景。面对即将开启的大学之门,我希望自己心有欣喜之情,却不可得意忘形,重拾终以归零的心态开启这一段旅程,以从容平和的心态继续追求心中的最高理想;同时,自信地走,勤勉地做,戒躁戒骄,把握人生的尺度,以更高的境界和思想去品味人生的“参差多态”,恐怕这才是罗素先生口中的幸福本源,也唯有如此,方可走出优雅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