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4年重庆中考作文

2014-08-15筠官炳才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年33期
关键词:顺水逆水老爸

筠官炳才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长跑途中,儿子不时地对爸爸抱怨跑得很辛苦。跑到江边,儿子看见逆水而游的鱼,又开始借题发挥:“这些鱼真傻呀,逆水而游,多辛苦。”“可它们正在享受快乐呢!”爸爸说。“明明很辛苦,怎么会快乐呢?”儿子嘟哝着。“它们享受的是奋斗的快乐啊!”爸爸说。“顺水而行,不是更安逸、更舒适吗?不是可以享受一种更大的快乐吗?”儿子反驳说。“你看见那片枯叶了吗?”爸爸指着漂流在江面上的一片枯叶说,“它就在顺流而下……”

【解题】

读出“限定”信息。读出“限定”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和主题,这是中考考生作文审题的重要环节。不管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在审题时考生都要拥有一种强烈的“限定”意识,换句话说,考生必须深知:考场作文必须在文题或材料的限制下写作。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筛选出如下限定信息:儿子长跑时借机抱怨辛苦;父亲第一次对儿子正面引导:享受奋斗的快乐;游鱼(有生命)与枯叶(无生命)的不同生存状态;逆水(逆境)与顺水(顺境)的不同环境选择;父亲第二次对儿子正面引导:顺流会“下”。有效提取出这些限定信息,再根据自己的立意需要加以筛选与整合、感悟与提炼,就找准了写作的出发点,立意就不会跑偏。

抓准重点立意。重点旁移,是中考作文中一个常见的严重弊病,因此,抓准重点立意,这是中考考生作文审题的关键环节。提高抓准重点的能力,一靠平时语文素质的积淀,二靠正确的思维方法引路。如果是命题作文,确定写作重点的常见方法有审准写作对象、审准关键词语、审准题眼。材料作文,则要对文本材料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作一个全面的理解,把材料看全、看透。材料中父子意见相左,一个抱怨长跑辛苦,一个敏悟逆游快乐;儿子强调“顺水安逸”,父亲指点“顺流会下”。显然,父亲的看法正体现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所在。写作要求“自选角度”,则意味着可以选取“价值引领”的一个方面立意:①对“人生态度”的理解:不抱怨,享受奋斗的快乐;②对“人生经历”的理解:奋斗,是享受快乐的过程;③对“人生命运”的理解:逆流能上,顺流而下;④对“生命本质”的理解:生命在于奋斗。

【范文】

享受挫折

重庆考生

小城,人头攒动,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人群似一条流动的带子,而我,只是这带子上的一粒蚂蚁,黑不溜秋的,一不留神,就将被这茫茫人流吞噬。天,灰蒙蒙的,黯淡了心灵,痛苦与欢乐、现实与理想同时在心头奏起无名的歌,我是一缕半睡半醒的游魂。

行走在大街上,我手里攥着刺眼的考分,消退了“长风破浪”的豪气,唯有一颗“愤世嫉俗”的心在咒骂上苍的不公,在感喟人生际遇的不幸……小城的天空被密密的高楼划破,撕成一张网,漫天里罩下来,使我喘不过气来。

回到家,老爸见我一脸哭相,便不再说什么,他从来都信任我,可我……“明天回一趟老家吧!”老爸打破了这可怕的沉寂。

带上支离破碎的心,一路颠簸,一路风尘,空气中弥散着汽油与尘土味儿,好几次险些呕吐。

下了车,我努力支撑起绵软的身体,踏上久违的故乡小路。啊,青草、绿树、群山,如一柄利斧,劈向我内心厚厚的冰层,裂开,裂开,心潮涌动。

走着,走着,老爸突然驻足。老藤,一挂枯藤突兀在眼前,是承载着我儿时欢乐时光的老藤吗?!而今,拦腰断了,枯死了。斜斜地挂在半空的半根枯藤,在风中微微摇曳,嘶嘶作响,是在呻吟吗?另一半儿,萎靡在地上,不见了昔日的风华。我愣望着,痴痴的,唯有黯然神伤。

“都是那场风雨的杰作呢!”老爸的话音,冻结了我一段冥想。

“唉!”我不禁长叹。

“不,你看,正是那场暴风雨促成了它生命的转机,催生出它新的生命啊!”目光专注于老爸手指之处,濒临老藤根部旁逸斜出的藤蔓,正努力攀附身旁的老树疯长,不是一根,是一幔,是密密匝匝的一幔……霎时间,我仿佛听到了它们拔节的声音。

我被眼前这生命拔节的情景彻底震撼了。直面暴风雨,直面折断的不幸,直面枯萎的现实,老藤没有选择等待腐烂的一抹躯壳,没有选择死亡,而是借助风的沐浴,雨的洗礼,放大一线生机,葱茏一瀑藤蔓。

老藤的新生,使我大彻大悟。逆境算什么?挫折算什么?老藤经历生命涅槃,它用无言的丰茂给了我答案。

回到老家,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老藤尚且懂得“物竞天择”的道理,我却读不懂“适者生存”的内涵。

梦里,老爸指着那一汪绿对我说:享受在挫折中奋斗的快乐,老藤才得以焕发出新生命的丰茂啊!

猜你喜欢

顺水逆水老爸
三月山歌顺水来
春的序曲
仙人洞村
岁月
感怀
老爸
这些老爸,“爸”气十足!
逆行的鱼与顺流的叶
老爸的喷嚏
老爸喝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