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江县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思路
2014-08-15刘光富
刘光富
(绥江县农村经营管理站,云南 绥江 657700)
1 现状及成绩
绥江县共有国土面积746.27hm2,2012年末,辖中城镇、南岸镇、新滩镇、会仪镇、板栗乡5乡镇,32个农村村委会,785个村民小组。年末总户数4.5877万户,总人口16.6811万人,其中农业户3.2936万户,农业人口14.1936万人。年末全县实际有耕地面积1.12万hm2,其中水田2415.4hm2。
全县农村经济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和实践,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劳动就业人员增加,2012年全县从业人员达7.2万人,比上年增加1000人,其中:第一产业5.5万人,第二产业4000人,第三产业1.3万人。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增长,畜牧、果蔬、魔芋、竹、茶五大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农村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2012年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达15 504万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农业产值5878万元,比上年增长10.7%;林业产值836万元,比上年增长8.85%;牧业产值7977万元,比上年增长35%;渔业产值189万元,比上年下降16%。农林牧渔业产值结构由上年的 43.5∶6.29∶48.37∶1.84 调整为39.5∶5.62∶53.61∶1.27。 全年粮食实现产量 3.592 万 t,比上年增长10%。油料、魔芋增幅较大,油菜产量0.092万 t,比上年增产24%;魔芋产量0.142万 t,比上年增产30%;牧业生产稳定发展,年内肥猪出栏9.459万头,比上年增长8.75%,全县肉类产量达0.934万t,比上年增长8%。
农村产业现状也出现可喜局面,其中:畜牧业:2012年生猪出栏9.459万头,羊出栏9800只,家禽出栏43.8万只,兔出栏3.89万只,大牲畜出栏2760头。粮豆种植:2012年水稻种植2486.7hm2,玉米种植7353.3hm2,豆类种植1080hm2,2012年实施冬季农业开发2356.7hm2。经济作物种植:现有竹子种植2173.3hm2,茶叶种植1566.7hm2,水果种植15 hm2。2012年种植芭蕉芋3013.3hm2,油菜种植2333.3hm2,魔芋种植 1213.3hm2,甘蔗种植 166.67 hm2,花生种植80hm2。农村经济正逐步发展,出现可喜局面。
2 问题及制约因素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尽管农村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但纵观全局,与发达地区相比,农村经济还存在一些问题,仍然存在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城乡经济发展失衡,城乡差距过大,这严重制约着绥江县经济的发展,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不利因素。
1)农业基础脆弱。绥江县地处高寒山区的农民占62%,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由于县级烟厂关闭,县级财政困难,因而对农业上的投入较少,导致农业基础仍薄弱,农业发展后劲不足。
2)农村劳动力自身素质不高。由于资源型经济结构的影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大多数都去搞运输、建筑等。真正走出去融入到市场经济大潮的人员很少。农村外出劳务人员文化程度较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比重高达90%,由于外出劳动力文化程度偏低,适合自身打工的行业受到限制,经济收入不高。
3)生产费用增加。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致使农产品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重新拉大,农业比较效益低,影响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4)耕地面积减少。向家坝水电站建设,全县耕地面积减少2853.3hm2。目前绥江县农业人口人均只有耕地887.11m2。
5)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滞后,第二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特色产品少,产业雷同,规模小,未形成一村一品。近几年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发展滞后,与先进地区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6)市场发育不全。特别是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等要素市场建设严重滞后,缺乏中介组织,农民生产出的产品无法卖出去,制约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导致农产品生产、销售信息不灵,流通渠道不畅。
7)部分产品市场价格不稳。农民生产出来的产品过剩不值钱,而农产品缺乏价格弹性,造成“谷贱伤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8)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缺乏一支懂技术、管理,善经营队伍,在生产中能及时提供信息,引导农民发展的主力军。
9)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空间小。由于绥江县乡镇企业少,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有限,烟厂关闭,城市下岗职工增多,就业压力大,加之劳务输出组织还不够完善,外出打工以传统血缘、人际关系为主,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存在较大的盲目性,而且也使劳动关系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3 思路及对策
1)加快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要结合绥江实际,首先,应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引导集中连片,规模经营,一村一品,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构筑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大力发展畜牧、蔬菜、林果、魔芋、芭蕉芋、茶叶、蚕桑七大产业,把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其次,在农产品品种上,要突出地方特色,不断改良品种。同时注重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效益。再次,根据市场需求,发展生猪、冬季农业开发和水果产业,切实抓好母猪示范村建设,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通过产业结构的变化来转化初级产品,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2)制定中长期规划。从2013年起,畜牧业:全县计划年生猪出栏11万头,羊出栏1.2万只,家禽出栏46万只,兔出栏4.5万只,大牲畜出栏4000头。经济作物种植:每年实施冬季农业开发3000hm2,种植芭蕉芋3666.7hm2,油菜种植2333.3hm2,魔芋种植1333.3hm2,甘蔗种植266.7hm2,花生种植133.3hm2。到2015年竹子种植面积将达到3666.7 hm2,茶叶种植 2000hm2,水果种植 1000hm2,蚕桑种植 333.3hm2。
3)制定完善相应的优惠政策。2004年绥江县县政府出台了大棚蔬菜中心样板和畜牧示范村补助实施农户的资金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冬季农业开发和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因此,政府一些优惠政策的制定,对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发挥优势产业的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促进作用,现阶段应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完善相应的优惠政策。
4)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大力挖掘产业的就业潜力,增加农民收入。一要狠抓发展规划,政策和组织措施的落实,在资金上适当投入,扶贫办和劳动就业局要认真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术知识培训,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二要因地制宜,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各级政府应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让农村更多的剩余劳动者在当地打工,减少往返的路费,增加更多的经济收入。三要鼓励农民进城,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农业是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绥江县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仅867.1m2,在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农村人口数量庞大,农业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农产品产量增长的空间受到制约,加之,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有限,农民的人均收入也很难有大的突破。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应该转移出来,要想在农村就地消化剩余劳动力,就地脱贫,可能性太小。因此,尽快的、大规模的减少农村人口,加快城市化进程,才是解决农村问题、发展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
5)优化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因地制宜,把农产品放到最适宜的栽培条件中去生产,狠抓示范样板,以示范样板带动大面增收。中城、南岸、会仪、新滩镇以重点发展畜牧业、冬早蔬菜、冬玉米、水果,油菜、芭蕉芋、核桃;发展甘蔗、竹子、魔芋、板栗、花生为辅。板栗乡则着重发展畜牧业、油菜、魔芋、竹子、芭蕉芋、核桃、板栗;其次,发展水果、花生。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产业应有效益,增产增值,也易形成区域市场。同时,依托资源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加大蔬菜新品种的引种试验、示范力度,大力发展上规模、上档次的蔬菜产业。
6)积极努力争取省市资金扶持,在投入、政策和服务上给农民创造条件,把有限的资金投放在改善农田水利建设、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等基础设施,科技服务和信息服务上。在投入上可采取多种灵活的方式,对种植业、养殖业大户可采取重点扶持,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拓宽投资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7)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要按照建龙头、带基地、兴产业、占市场的思路,大力发展农产品粗加工和精加工。二是要加大扶持力度,下决心培育一大批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农业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公司+农户”、“公司+基地”的组织形式,努力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加大信贷扶持力度,真心实意支持龙头企业加工、营销及种养大户的发展。完善政策,搞好服务,认真抓好金沙肉联厂、造纸厂、中村茶厂、芝友魔芋精粉厂和民生葛业有限公司的农产品精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8)加快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应有意识地组织引导和鼓励培植龙头企业,农技组织、农村能人兴办各类经济实体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并鼓励农民投资创业,发展二、三产业,自觉地寻找适于自己发展的空间,支持有条件的农户,拿出一笔资金搞投入,提高自身收益。要对市场前景好、绿色无公害、农民增收效果好的合作经济组织进行重点扶持,财政、税收、信贷、土地、工商等部门应加大支持和协调服务力度,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