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宝秀镇农业产业结构的思考
2014-08-15王保
王 保
(石屏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云南 石屏 662200)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是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进而实现农村经济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从而推进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
1 农业产业结构现状
1.1 农业生产欣欣向荣
2013年年末,总产粮豆2.18万t,粮食2.16万t、蔬菜 3.31 万 t、油料作物 300t,水果 2.9 万 t;完成冬季农业开发1366.67hm2,总产 1.73万t,总产值1939.77万元;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完成2.21万hm2;积极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做好水稻、玉米高产创建、水稻精确定量栽培、优质稻基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现代农业建设步伐稳步推进,实现大棚种植20hm2余,预计年产值可达90万元余;发展水产养殖1020hm2,实现产量1580t,可实现年产值1900万元。其中,发展特色产业大闸蟹养殖户13户,养殖面积26.67hm2,实现产值240万元。引进润德生物有限公司,在兰梓营村投资460万元,进行石斛种苗培育,目前全镇种植石斛6.67hm2余。引入特色产业,在朱洼子村委会种植食用菌姬松茸,发展90余个种植棚可收入270万元余。烤烟生产喜获丰收,累计收购烟叶2.53万担,烟农种烟收入2879.06万元余。
1.2 畜牧产业
2013年1~10月,肉猪出栏9.43万头,完成全年任务数的74.6%,肉牛出栏2056头,完成全年任务数的73.4%,肉羊出栏879头,完成全年任务数的73.25%,家禽出笼23.2万羽,完成全年任务数的74.4%,肉类总产8200t,完成全年任务数的74.58%,禽蛋产量307.5t,完成全年任务数的75%,牛奶产量765t,完成全年任务数的75%。
1.3 生态建设稳步推进
完成中低产林改造31.8hm2,陡坡地治理66.67hm2,防护林工程66.67hm2,退耕还林补植补造6.67hm2。完成春季义务植树13万株,新建沼气池168口,完成农村改厕270座,新安装太阳能180套。
2 存在问题
2.1 资金投入不畅
据对龙头企业的调查,在影响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诸多外部因素中,首要的因素就是融资渠道不畅。随着商业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增强市场竞争力,追求利润最大,国有商业银行纷纷整合资源,撤并农村机构网点,上收贷款权限,集中优势资源进占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大量信贷资金非农化,大量农村资金流出农村,被多渠道分流至城市优质客户。
2.2 龙头企业少、规模小,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
全镇缺乏有一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总体规模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目前,农村留守种地的大多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劳动力,文化素质不高,市场意识淡,致使农业新技术推广难。不少农户市场信息闭塞,种植结构调整随大流,跟着感觉走,使农业新技术推广受到较大阻力。
2.3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
从目前情况来看,农业与其他部门相比,比较效益明显偏低,从而导致现有的农业资源大量流失,不仅严重削弱了农业的基础地位,而且也对现行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的巩固带来威胁,这是目前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对的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当前,农业基础还很脆弱,产业化经营还处于起步阶段。
2.4 农业区域特色不明显
从全镇范围看,农业基础仍显薄弱,农业区域特色不明显,部分优势产业规模不大,比较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农民增收基础不牢固、不稳定。农产品的优质率低、加工增值低,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程度低。第三产业以终端服务为主,没有形成以生产型工业项目为服务对象的中间层产业链。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还存在对各种优势缺乏整体的考虑,不能扬长避短,没有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
3 对策
3.1 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搞好水利、土地整理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以交通、供水、供电、通讯为重点的农业生产生活设施建设。一是抓好通村道路建设,不断提高宝秀镇经济发展的外向度。二是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积极抓好土地流转工作的协调,合理规划田块,规范土地租金,引进外来承包大户等,有效引导土地向种养大户流动,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努力降低业主农业生产成本,创造有利于农产品种植、加工和流通的软环境。
3.2 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
结合宝秀实际,培植本地的特色产品和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一是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二是立足资源优势,选择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场前景的品种作为开发重点,尽快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三是建设特色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筛选、繁育优良品种,把传统生产方式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品质和生产水平。四是加大对特色农产品的保护力度,加快推行原产地等标识制度,维护原产地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五是整合特色农产品品牌,做大做强名牌产品。
3.3 加大农业科技措施推广力度,建设区域农业商品基地
科技进步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先导,决定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档次和质量。为此,要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推动力。一是重新确立农业科技开发重点;二是抓住关键技术,实行科技攻关;三是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区域的科技开发;四是加强科技开发和推广,尽快将现有先进、适用的技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在实施农业产业化过程中,要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布局,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围绕龙头企业建基地,突出地区特点建基地,连片规模化建基地,把农业商品基地建设与主导产业的形成和龙头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3.4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植龙头企业
要加大存量资产盘活力度,鼓励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业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等方式,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发展成为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招商引资活动,出台优惠政策,扩大合作领域,广泛寻求合作伙伴,鼓励和吸引侨资、工商资本、民间资本进入农业产业化领域。围绕特色产品、畜牧业培育一批规模较大、实力雄厚、带动力强的支柱型农业龙头企业。加大资金、技术投入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综合利用水平,力争在农产品加工方面取得突破。要强化产销结合,大力发展各类农民经纪人队伍,注重培育各类农产品流通专业合作组织,鼓励更多的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参与农产品销售,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农副产品销售网络,开辟农副产品销售绿色通道,提高市场占有份额。
3.5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增收意识
一是多元化筹措资金,加大经费投入。按照WTO“绿箱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的投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方筹集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民营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和个人捐资参与农民培训工作,解决农民科技培训经费不足问题。二是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培训学习氛围。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确立没有技术、不提高技能就不可能稳定就业的新观念,确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新理念,确立自谋职业、竞争就业的新意识,提高参加和接受教育培训的自觉性。
总之,推进宝秀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是一项长期工作,必须长抓不懈,立足于宝秀实际,依托宝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人文资源,根据市场导向、协调发展、因地制宜、保护生态、效益最佳等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宝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加快宝秀镇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宝秀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持续发展,建设和谐小康社会。
[1]陈娆,田淑敏.农业经济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李秉龙,薛兴利.农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3]朱道华.农业经济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4]张冬平.农业技术经济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5]唐萍,刘健.当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建议[J].农业经济,2004.
[6]杨佑礼.依靠科技面向市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J].云南科技管理,2004.
[7]孟笑扬,李宁.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研究[J].焦作大学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