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若干思考
2014-08-15宋圭武
宋圭武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意义重大。首先,将使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更加均衡。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对外开放总体实际重点在沿海,而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有利于我国对外开放形成更加均衡的开放格局,这对区域均衡发展十分有利。其次,经济意义巨大。我国30多年经济高增长,推动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劳动力成本优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今,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正面临人口红利减少的压力,同时,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能源约束也越来越大。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域辽阔,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土地资源和宝贵的旅游资源,被称为21世纪的战略能源和资源基地。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为我国今后新一轮经济持续增长提供能源和资源方面的新动力,将有助于形成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中长周期,有利于形成沿海与内地更加紧密和互为依托的经济分工新格局。
甘肃如何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我认为需要树立正确的发展战略意识。
第一,要把高素质劳动力建设放在战略第一位。生产力系统包括最基本的两个要素:劳动者和劳动工具。在生产力系统中,劳动者是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其一,劳动者是劳动工具的制造者,劳动工具的先进与否,最终要由劳动者来决定;其二,劳动者是劳动工具的使用者,劳动工具的使用效率,也是由劳动者的使用来决定。而在劳动工具系统中,科学技术是最核心的变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在劳动工具上的效力。在劳动工具层面,科学技术越先进,工具就越有效率。马克思认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虽然承认科学技术的巨大力量,但马克思整个理论体系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而劳动价值论本身就表明,劳动者才是社会财富的真正创造力量,人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
从历史实践看,为什么各国或各区域发展程度不同,其中劳动者素质是最重要的长期决定要素。技术、资源只是决定一个国家或区域发展的短期变量,而劳动者素质,才是真正的长期决定变量。如:德国、日本、以色列等国的发展实践就是证明。
提高劳动者素质,最重要的是要培育劳动者的诚信精神、理性精神和敬畏意识。诚信精神,实质是规则精神。劳动者有规则,发展就有秩序,发展的交易成本就低。理性精神,实质是科学精神。劳动者有科学精神,发展就更符合客观规律,发展就是有效率的。另外,面对未知世界,保持敬畏意识,实质也是一种理性精神。
第二,要坚持增长极带动战略。“增长极概念”认为,如果把发生支配效应的经济空间看作力场,那么位于这个力场中的推进性单元就可以描述为增长极。由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涉及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较多,通过沿带开发一些增长极,要比坚持均衡发展战略效果更好一些。比如地处丝绸之路黄金段的甘肃,由于发展基础薄弱,贫困面大,坚持增长极带动战略,就比坚持均衡全面发展战略更为有效合理。待将来条件改善,可再考虑坚持全面均衡发展战略。甘肃如何坚持增长极带动战略,可首先考虑选择兰州为最大增长极,尤其要结合兰州新区建设进行统筹考虑。甘肃可考虑争取国家在兰州新区设立自由贸易区,然后以自由贸易区为最大增长极,带动全省经济快速发展。
第三,要坚持品牌带动战略。品牌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他的载体是用以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分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者设计及其组合,增值的源泉来自于消费者心智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当今的时代已经进入品牌竞争时代,名牌产品和品牌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地区的形象,是该地区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象征,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要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就必须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名牌产品、品牌企业,不断将其做大做强,以此带动整个地区企业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沿丝路经济带的西部一些省份,总体有较大的资源优势,但普遍缺乏将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的能力,如何转换,品牌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因此,西部地区要想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方面有所作为,就需要在品牌建设方面下大功夫。
第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要与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要根据中央城镇化会议精神,要优化布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如何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笔者认为,关键是城镇化宏观布局要与经济宏观布局有机协调推进。
经济是城市或城镇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也是城市或城镇的实质,而城市或城镇则是经济的外壳。从城镇化的发展历程看,发达国家是工业化引领城镇化。总体看,城镇化始终是经济发展的伴生物,没有经济发展,城镇化就是空壳化。所以,城镇体系或城市体系的协调,最终是经济体系的协调。而经济体系,最重要的是产业体系,所以,城镇体系布局的协调,最重要的是产业体系布局的协调。
城镇体系布局建设如何与产业体系布局建设有机协调推进,笔者认为,不同规模的城市或城镇,应体现不同的产业特征。大中城市,应以先进的大工业为主要产业,包括一些高科技产业。同时,大中城市,要更多体现总部经济的特色。其中一些大型的现代企业,要更多布局在大城市。中小城市,产业应以现代化的服务业和加工业为主,在企业规模上,应以中小企业为主体。而一些高污染的企业,可以考虑配置到远离人烟的边远地区。然后,国家再通过建设高速铁路或其他高速交通的办法来解决企业运输成本高的问题。运输成本,在早期的区域经济发展中,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变量,但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或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变量,已逐渐转移到人力资本或科学技术方面。对于小城镇,应考虑以现代农业为主要产业。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问题是一个大问题。所以,中国的城镇化一定要考虑好粮食供求平衡问题,要在城乡协调、工农协调中推进城镇化。
第五,要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创新是推动国家和地区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思想创新;第二层次是制度创新;第三层次是技术创新。在三个层次的创新中,对社会发展而言,最重要的是思想创新。思想创新是制度创新的重要前提。因为没有思想的创新,制度的变革或创新就很艰难。而且没有思想创新,技术创新也是有问题的。这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没有思想创新,技术创新必将是低效率的;另一方面,没有思想创新,就是有技术创新,其运用也是低效率的。
如何实现思想的创新,需要实现解放思想与开放思想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解放思想,就是将人们从旧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这是实现思想创新的一条重要途径。开放思想,就是积极引进外部的好思想,这也是实现思想创新的一条重要途径。从创新角度看,解放思想和开放思想各有利弊,应当将二者有机结合。解放思想,不利之处是:创新摸索成本较高。一是创新往往具有偶然性,所以,单靠解放思想实现创新,其创新程度总是有限的。二是检验成本高。思想尤其是关于社会发展的科学思想,要成为成熟的思想,必须要经过社会实践的检验,而这往往需要社会实践付出巨大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