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铁路通信电源维护及故障处理
2014-08-15李春浩
李春浩
李春浩:沈阳铁路局沈阳通信段 工程师 110001 沈阳
沈阳铁路局管辖京哈、沈大、沈丹、平齐、通霍、长图等40余条铁路线,开关电源开通年限不一,设备厂家型号不同,工作环境复杂多样,有平原,有山区,冬季温度低于-50℃,夏季温度高达30℃。因此,维护管理好通信电源设备,是保证铁路安全运输生产的重要因素。目前,通信电源在运行和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就此对沈阳铁路局管内电源设备进行调查,对日常维护及故障处理进行分析、总结,探讨解决方法。
1 问题研究
1.电源设备多样,维护不便。沈阳铁路局管内使用通信开关电源825套,分属于中兴、华为、动力源等十几个设备厂家,40余种型号。虽然开关电源原理一样,但控制原理、协议参数不尽相同,板件更是不能替代。因此,在更新改造中要调配使用,应使一条铁路线的开关电源尽量统一厂家、型号,以便维护人员掌握检修维护方法,保证安全。
2.部分电源设备老化严重,超期运用。沈大线1997年开通(北京二七厂电源),沈山线1997年开通(爱默生电源);长白线、长图线、平齐线1998年开通(成都电源),这些线路设备已经严重超期运用,元器件老化严重,故障率较高,需要对超期服役的电源进行大修改造。
3.部分地区没有铁路贯通电,地方供电电压不稳,电压波动范围100~300 V,雷区面积大,对防雷要求很高。如白阿线索伦至阿尔山间只有一路市电供电,每年都发生多起电压不稳导致开关电源停止工作的故障。通让线海坨子至新肇间雷雨季节电源、线路时常遭到雷击,给防雷工作带来较大困难。应利用市电、农电的二路电源,备用发电机,安装二级防雷设施,加强电源监控措施,及时发现故障,及时处理。
4.地域广大,设备分散,维护水平低。大部分设备维护人员只能包站维护,维护人员在维护电源设备的同时还需要维护无线设备、传输设备、监控设备、甚至是线路设备。缺乏专业电源维护人员,日常检修只是注重表面,对开关电源性能、器件检修不到位。需要加强集中监控设施,强化监控手段,设立专业维护人员,掌握开关电源性能、指标,完善维护制度。
5.对厂家依赖性强。沈阳铁路局现有十几种通信电源厂家的设备,没有专业维护人员,简单故障还能自己处理,稍有疑难问题就要找厂家解决。而现在有几个厂家已经转产不能提供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原厂备件没有,只得拆东墙补西墙。如北京二七厂电源、爱默生电源、成都电源等已经没有售后厂家,维护十分困难。因此需要培养自己专业维护人员和技术骨干,积极研究设备,做到能够独立检修和维护。对不能提供售后服务的电源应进行大修改造。
针对上述问题需要认真分析,有必要对沈阳铁路局管内通信电源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以发现运行维护中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的目的,及时提高铁路通信电源设备的可靠性,防患于未然,杜绝重大故障的发生。
2 日常维护
日常维护工作主要是更换损坏部件、应急发电和对有故障隐患的站点进行跟踪。
1.整流器运行状况检查。日常维护需要检查每个整流器工作状态,输入、输出指示灯是否点亮,整流器是否均流,是否有故障整流器。
2.防尘网灰尘清洗。整流器是采用风冷方式来冷却的,为了避免灰尘大量堆积在整流器内部的线路板上,风扇有防尘网。防尘网需要经常检查清洗,避免灰尘堆积太多影响风扇通风。
3.监控单元(CSU)参数检查。主要检查蓄电池管理参数,蓄电池容量要和实际相符合,否则就会影响蓄电池的充电电流;整流器工作状态要设为自动。如果要更换监控箱(CSU),那么在更换前需要纪录好原来CSU的相关数据设置,包括蓄电池容量、整流器个数、浮充电压,更换后需要将这些参数设置好。
4.开关电源的日常管理。浮充电压一般设置为53.5~54.5 V,如果长时间以偏高的浮充电压运行,电池过充电,引起内部压力增大,失水加快,影响蓄电池的使用寿命。相反,浮充电压过低也会使电池处于欠充状态,电池活化反应不充分,出现落后蓄电池。均充电压一般设置为55.2~56.4 V,时间设置为10 h,周期为30~180天。电池性能越差,则均充设置周期越短,可以使旧蓄电池得到及时充电。
长时间的停电或单体供体不足会导致电池深度放电,损坏蓄电池。下电是在对蓄电池保护的同时维持重要负载长时间工作的一种措施,建议一次下电设置值为46~47 V,二次下电设置值为44~45 V。低于44 V将造成蓄电池的深度放电,根据厂家提供的数据,每次放电深度100%时,蓄电池的寿命是200~250次充放电循环。
5.蓄电池的维护。蓄电池运行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个别电池落后(一般情况下落后电池端电压不得小于正常的20 mV)或失效。失效的电池会导致其他好的电池随时间推移慢慢失效,进而使整个电池组报废。所以要对蓄电池每隔3个月进行一次维护,检查蓄电池组中有无漏液、有无“臌肚子”现象,测量蓄电池电压,检查有无问题电池存在,蓄电池连接处有无锈蚀和固定螺钉松动、环境温度等是否正常。
6.操作人员注意事项。在施工前需要将使用的螺丝刀、扳手、毛刷等用绝缘胶布缠好,在进行交流部分操作时避免身体接触高压,人体和地面需要保持绝缘。操作前必须将金属手表、戒指、手链等饰物摘下,在维护或施工过程中避免螺母、螺杆跌落到机架内而引起短路。在夏天避免人体同时接触电源柜的正极和负极,以防触电。在割接、操作、维护过程中,严格按照事先确定的规范和方案执行。
7.其他注意事项:①检查电源系统保护地是否连接到地排,系统保护地不仅防雷,而且要保证人身安全(机柜外壳保持零电位);②查看防雷器是否失效,以避免雷击损坏通信设备;③检查负载连接方式是否正确。
3 问题处理
3.1 交流配电单元
1.防雷器单元。防雷器是由4个片状防雷单元组成,其中3个防雷单元具有状态显示功能。防雷单元窗口颜色为绿色时,表示防雷单元处于完好状态;防雷单元窗口颜色为红色时,则表示该防雷单元已损坏。如果防雷器没有损坏,而监控单元报防雷器告警,那么需要检查防雷器的接触是否良好,可将防雷模块拔下、重插。
2.交流输入缺相。监控单元或后台报交流输入缺相,首先需要确认交流变送器是不是真的损坏,用万用表测量变送器的检测电压输出端子是否有3 V左右的直流电压,如果某一个没有说明交流变送器损坏,可暂时把该端子的检测线并到其他端子上,长久解决办法是更换交流变送器。如果后台监控到交流电压显示不正常或出现缺相,不一定是电源设备有问题,有可能是动力环境监控设备有故障。
3.交流接触器不吸合。对于采用交流接触器自动切换的电源系统,如果交流接触器不吸合,可能是交流输入A相缺相、交流接触器控制板故障、交流接触器线圈烧坏等几种情况引起。
3.2 直流配电单元
1.直流输出电压低可能的原因:①在夏天温度高,温度补偿的作用,属于正常现象;②监控显示的电压低;③直流电压实测值偏低。
2.直流输出电流显示不正确,分为2种情况:①显示值与实测值比较偏大或偏小,原因是电流传感器的斜率选择不正确,调整斜率即可;②电流显示非常大或不稳定。对于用分流器检测电流的设备,如果检测通道不通,可能是分流器两边的检测线接触不良,关掉监控单元的电源,取下检测线用电烙铁将其焊接好;也可能是检测线接插件的插针歪或接触不好,需用工具(镊子)将插针校正、插好。
3.蓄电池放电时,有一组蓄电池的放电电流为0。蓄电池在平时浮充状态下电流显示为0,所以在浮充下是不能说明问题的,只有在蓄电池放电状态或放完电充电状态下,才能体现出来。出现这样的问题有2种情况:①该组蓄电池或蓄电池回路有问题,需检查蓄电池的连接和测量蓄电池端电压,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处理;②蓄电池电流检测回路有问题,可以通过“替换法”来确定问题所在。
4.监控单元出现直流断路器断开告警。从2个层面考虑:①属于正常告警,直流断路器确实已经断开;②断路器没有断开,但是监控单元出现告警,这是由于检测线断开所致。检查断路器的检测线,也可以用“替换法”来定位问题所在。
5.直流断路器故障。蓄电池下电保护使用的直流断路器采用的是常闭触点,如果给出断开控制信号,但是断路器不断开,说明断路器已经出现故障,更换即可。
3.3 整流器故障处理
1.整流器无输出。整流器面板指示灯均不亮,首先检查交流电输入是否供给整流器(检查交流输入开关是否合上),其次检查输入熔丝是否熔断,再有更换模块。
2.整流器交流输入、输出指示灯亮,但整流器没有输出。可能是输出开关没有开启,整流器的输出电压比较低,需要调节整流器的输出电压。
3.过热。整流器内部主散热器上温度超过85℃时,模块停止输出,监控单元有告警信息显示。模块过热可能是风扇受阻或严重老化、整流器内部电路工作不良等引起,前者更换风扇,后者需对电源模块进行维修。
4.系统在使用中如出现不均流现象,应检查监控线是否接好、是否断线;若有均流,但均流效果不好,可调节相应均流效果差的模块输出电压(调节整流器面板上的电位器),使之在浮充或均充状态下的输出电流之差在规定范围内,重新达到均流。
5.风扇故障。检查风扇是否堵塞、损坏或连接控制部分发生故障,需拆下模块进行维修。
6.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一般不会超出正常范围,一旦超出正常范围,可能对通信设备造成损坏。所以开关电源整流器设有输出过压保护,一旦输出电压超过设定值,开关电源会将输出闭锁。此闭锁不能自恢复的,需要断电重启才可以恢复。
总之,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充分认识通信电源在通信系统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清通信电源事故会给铁路运输造成的后果,电源维护人员必须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做好本职工作,要加强电源设备维护的基层培训和指导。
[1]高印铭.铁路专用通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2]冀常鹏.现代通信电源[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
[3]朱雄世.通信电源设计及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4]徐曼珍.通信电源新技术与新设备[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5]许文龙,胡信国.现代通信电源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