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做检讨

2014-08-15刘仁庆

天津造纸 2014年3期
关键词:脏话骂人

刘仁庆

(一)什么是检讨

从字面上说,所谓检讨就是检査和讨论,实际上指的是通过大小会议,找本人或本单位的思想、工作或生活上的缺点和错误,并加以评议和追究根源。自打新中国成立之后,全国各地区、各单位、各人民团体,经常要开各种各样的会议,少到三五人,多到百千人以上。全国每年开会的次数,多如牛毛,无法统计,其中检讨会占有相当多的比例。

现在70、80、90后的年轻人,很难想像在上个世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改造思想、追求进步,人人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做检讨。不论是开民主生活会上的口头检讨,还是向组织领导递交的书面检讨,总而言之,检讨越多,说明你进步越大。这种情况一直延伸到十年“文革”运动当中,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无以复加的地步。直白地说,检讨就是痛骂自己,狗血淋头,畜生不如,骂得越厉害,证明自已越进步。当时有句口号、叫做:(检讨时要)“脱下裤子割尾巴”,意思是让你不要“怕丑”。请你想一下,连有名的郭沫若老先生,在1966年全国“人大”开会的时候,检讨自己(没有一个脏字)说他自己过去写的“东西”,通通都没有用,完全烧掉拉倒!何况对于一般老百姓,只有检讨时多说些“狠话”(有时还骂得很难听)才能“过关”哩!?因为那个时候的检讨,都带有让人窒息的高压性和被动性,是一种言不由衷、又不得不为之的举动,真的“人言可畏”呀。

自1979年实施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之后,人们已察觉到过去的所谓检讨,是“虚”的成分多,“实”的成分少,意义不大。故而这种人为的“套路”才渐渐地退去,不久就烟消云散了。但是,我以为带有自觉性、主动性的检讨,并非完全没有必要,曾子曰:“吾日三省自身。”这不是也提倡自律、自责、自爱吆!

然而,我写这篇文章与过去的做法是根本不同的。我不是要在思想上、生活上进行什么自我批评,而重点是在性格上、学术上进行自我反省,并且紧紧地围绕一个纸字,把所说的内容与造纸联系起来,都是讲的本专业中的人与事,决不是空穴来风,没有想把“肉麻当有趣”。检讨来,检讨去,发现鄙人最大的毛病有两个:一个是脾气犟,另一个是“盲从症”。现在,请你接着往下看,好不好?

(二)我的脾气犟

人人有脾气,老幼都一样。什么叫脾气呢?就是人的性情、性格,或者说是人的表现和态度。一般人以为,情绪急躁、容易发怒的人,说他脾气坏;情绪稳定、不易光火的人,说他脾气好。人为什么会发脾气呢?举两个例子,如果是几个月的小娃儿,一早醒来,哭啼不止,究其原因不是想吃奶就是要撒尿,或者哪里不舒服。归根到底:因为孩子的生理需求得不得满足,所以就用哭泣来发脾气 !如果是成年人,在遇到困难、不顺心、特別烦人等事情的时候,很容易变得急躁、不安,甚至于大怒——即发脾气。这时,可能是这个人的需要没有立马得到满足。复杂点说,也就是他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利益需要、被尊重的需要等,没有得到片刻落实而促成的。人发脾气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多样,花样百出,不胜枚举。最常见的是,人一旦发脾气,便口吐脏话,大声嚷嚷,胡闹不止。但也有另类的,听说,北京“人艺”的著名演员于是之(话剧和电影 《龙须沟》中陈疯子的扮演者)一旦震怒——对别人、对自己不满意时,大发脾气,就用力摔碎自已的茶杯,这是极其愤怒的表现。

人发脾气时为什么容易说“脏话”?据研究,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人类大脑里有一少部分最原始的“边缘系统”,被保留下来。这种低级的功能区,往往又和人脑的情绪与本能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脏话制造机”。一旦遇到有刺激、意外事件之时,脏话就会爆发出来,提高声调,进而放出脏话骂人。

由此可知,骂人是人类的原始本能,它还能缓解或减轻人受到的压力。完全净化人类的脏话几乎是困难的n次方,是一个“无穷大”的数字。世界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脏话,无一例外。文明与进步,才能遏制或减少脏话四处横流。但一直到现在,人若生气时,必下意识地说脏话,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我年轻的时候,很容易冲动,时不时地用武汉话骂人,贯用的粗话是四个字(此处省略)。到广州念大学,学会的第一句粤语是三个字“丢□□”。只是到了当老师“教书育人”后,这个臭毛病才有所收敛。进入老年,性格有了极大的改变,不大随便骂人,那是后话了。

我的脾气很犟,简直到了“顽固不化”的程度。当然,其中自有原因。举例说明,1955年8月我刚考入华南工学院之后,时任副院长的康辛元教授,在向新生做专业介绍中明确地指出:你们专业的祖师爷是东汉时期的宦官蔡伦,记住了吗?

自从我下决心学造纸以后,随时随地关心本专业的所有“消息”(那时还没有“信息”这个词)。1958年的某一天,我在学校阅报室里翻看《中国青年报》(1958年1月5日),看见了一则报道,文题是“我国发明纸的年代还要上推好多年”。內容是说在陕西省西安市市郊发现了西汉古纸,还附有照片。我赶紧地把它抄下来,录以备忘。以后,在我脑子里就出现了问号:我到底相信谁?是老师还是报纸?

我到北京工作之后,心胸日渐开阔,眼光日趋深远。尤其是接触了一些名家学者,他们高尚的气节、认真的工作、谦逊和霭的待人处事,使我从心底里感到佩服,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逐步地学到科学研究必须具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求索之态度,务实之作风,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从我的成长过程来看,本人有自己的思想和认识,决不轻信古人的说法;也不迷信今人的结论。对历史心怀敬畏,对前贤充满感激,对事物要做详加分析——包括时代背景、环境条件、变化发展、人文因素等,做文字侦探,去破解迷津,以还历史的本来面目。

在此基础上,我还悉心地寻找证据,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后来,有机会得到了一小块“灞桥纸”的纸样,如获至宝。便设法与好友联系,选择最新的科学分析方法——如扫描电镜、激光显微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进行研究,从而得到了新的认识。

1975年,我和胡玉熹合写的“我国古纸的初步研究”一文在《文物》杂志上发表了,提出了自己的新看法,没有引起造纸界的注意。接着,惹起麻烦的是1978年7月我写的一本小冊子 《中国古代造纸史话》(首次印数44500,定价0.25元)。它在轻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之后,一股大浪向我扑来。首当其冲的是前轻工业部造纸局的一位“头头”,他认为:蔡伦发明造纸是历史定论,不容怀疑,不能推翻。跟着,打先锋的是安徽省的一位姓姜的造纸工程师,他写了一篇印了100份(他自己告诉別人)的文章,分别邮往各地造纸学会以及他认识的同行。文中说刘仁庆受“文革”左倾思潮的影响,否定蔡伦造纸,是天地不容的倒行逆施,是一种卖国行为,要“全党共诛之,全国共讨之”。更严重的是,后来中国造纸学会的一位主要领导叫我约谈。他说:你是学会会员,按照组织上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少数服从多数,要求我放弃西汉有纸、蔡伦不是造纸发明者的观点。否则,将要考虑我的会籍。当时,我心中咕嘟一下,完啦。我是一只“小小的蚂蚁”,面对着部长级的“老革命”,只好一声不吭。事后,俺回头想想:哎,会籍嘛,无所谓,只要不开除我的“(地)球籍”,就算“谢天谢地谢祖宗”的好事了。

从此以后,我学会了承受和忍受,毎逢“阿拉”遇到难题,再也不轻易张口说粗话骂人,而是转入“地下”(肚內),以“咕嘟”一声来代替了。老实说,不论是张口或者闭嘴骂人,都是不文明行为,不足为训。可是,又难以控制。在外国总统骂人,被媒体“晒料”为政治丑闻。在中囯也并非没有。呵呀呀!可见骂人的广泛性、普遍性和无限性了。

追究人之所以骂人,除上述主观因素外,再补充一个客观原因,就是人世间既有可骂之人,还有可骂之事。有一本书中写道:马克思的战友恩格斯说过,从人类是由“动物进化”而来这一观点看,决定了人永远摆脱不了兽性。在人类兽性张扬的生存空间里,那种标榜自我“不会骂人、或者从不骂人”的扬言,这有将软弱、瞎话炫耀成为美德之嫌,完全是一种“客里空”行为,是在吹牛皮,反正不犯法,由它去说吧。

因此,如果把以是否骂人作为道德的唯一标准,本身未必道德。关键是看你骂什么人,骂什么。什么时候——没有可骂之人与可骂之事,即何时环球迈进“同此凉热”的佳境呢?到那时,即可实现梦想,步入天堂,世界大同。“我虽不能致,却心向往之。”对不对?

(三)我有“盲从症”

如果把我的年龄画作橫坐标,把发脾气 (的毛病)画作纵坐标的话。那么,画出来的是一条由上向下滑的斜线。真的,发脾气很容易使人失去理智,有时甚至会使亲朋好友成为冤家对头,而对那些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发脾气对身体的危害程度就更大了,这是令人苦恼和遗憾的。之所以我老来时发脾气的频率日趋减少,就是考虑到这一点,趋利除弊吧。

可是,我还有另一个不好的毛病,就是盲从症,或者叫做盲从性。这可能与我国的教育的方针、体制,以及实施政策等因素有关。如果这么说,问题就太大、大广、太深了,不属于本文的讨论范围,立马打住。话又转回来,在我对中国造纸史研究的过程中,开始时缺乏严谨的态度,看见别人怎么写,也跟着照抄。心想我引用他的资料,有错由他负责。殊不知这样做是不对的,既然引用也就是赞同,否则为何要引用呢?

我的盲从性突出表现,是在对査找古籍的迟疑态度上。为什么呢?长期以来,我们在古籍的保存、管理和使用上,存在有许多让人搞不明白的地方。例如,据我所知,中国国家图书馆査阅古籍要开介绍信,复印要收手续费(在复印费之外,另增加资料费8元/张),还要签约协议(说明用途),等等。十分繁琐,非常不便。相比之下,美囯有两家图书馆(例如,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和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对社会开放),不仅代査中国古籍、拍照复制,而且分文不取。说实在的,研究者要深入工作,是很辛苦的。査找古籍,一是太花时间,二是很费精力,三是开销费用,四是劳而无功。国家的图书馆向査书者设置那么多门槛,究竟是为了那般呢?

本着为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前一个时期,我一头扎进了多家图书馆,去寻找中囯历史古籍中有关纸类的一些资料。这一查不打紧,发现近几十年来出版的许多纸史书籍中,所引用的古籍资料与原文不符,掐头去尾,随便改字的现象诸多,很不认真,很不负责任,使我大感困惑。我国出版的造纸史,初步统计(按出版时间先后为序)截止到目前共有16种:①中国造纸发展史略(黄天右 洪光,轻工业出版社,1957年)、②中国古代造纸史话 (刘仁庆,轻工业出版社,1978年)、③中国造纸技术史稿(潘吉星,文物出版社1979年)、④中国造纸术盛衰史(陈大川,中外出版社,1979年)、⑤造纸史话(林贻俊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⑥中国科学技术史 第五卷第一分册纸和印刷(钱存训,科学出版社,1990年)、⑦中国造纸技术简史(戴家璋等,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4)、⑧中华造纸2000年(杨润平,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⑨中国科学技术史 造纸与印刷卷(潘吉星,科学出版社,1998年)、⑩中囯造纸史话(潘吉星,商务印书馆,1998年)、 11造纸史话 (张大伟 曹江红,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12 中国古代造纸史渊源(杨巨中,三秦出版社,2001年)、1 3中国传统手工纸事典(王诗文,树火纪念纸文化基金会,2001年)、1 4中国古代造纸工程技术史(王菊华等,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 15造纸与印刷(张秉伦 方晓阳 樊嘉祿,大象出版社,2005年)、16中国造纸史(潘吉星,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等等。当然不是本本都有错误。但是,其中有的內容,或多或少地与古籍不符,只是无法在此一一记述。仅举两例,第一,主要是对古籍原文不予核对,所错多有,一错再错。试看:上列的③号书是1979年北京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在该书的第109,118,119,212,218 页,都写道:清代《三省边防备览·山货(造纸)》的作者是严如煜,经核对原文,错了!正确的应是严如熤(yi,音益)。第(16)号书是200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以上两书是同一个撰稿人。两书前后时间相差约30年,在(16)号书的第 28,374—7,381,387,388,554 页上, 仍然不予纠正。为什么呢?会不会像天津相声演员马三立所说的那样,他要把广大读者当成了“小虎”,逗你玩?

第二,有的书中对引用的古诗词很不严肃(包括网上的),囫囵呑枣,错字连篇。例如:清代文学家、泾县人士蒋士铨(1725—1785)曾作了首七言诗,赞美白鹿宣(纸),常被引用,影响很广。这首诗的大题目是:《南昌翟异水郡丞,以泾上琴鱼及白露(鹿)纸、藏墨、梅片茶见饷,各报以诗三首》,该诗是其中的第二首,原诗载《安徽省通志·泾县志》。诗的全文(繁体)如下:

觸熱無益閉板門,放筆疾埽青天雲。

麤箋硬絹亂塗抹,韈材棄擲徒紛紛。

司馬贈我涇上白,肌理膩滑藏骨筋。

平鋪江練展晴雪,澄心宣德堪等倫。

秋蛇春蚓敢輕污,卷朿似寶羊家裙。

生平作字厭凡俗,形撫貌襲蝨處褌。

把筆同持大將纛,從橫信縮皆有神。

古人此意足千古,繼世只恐無兒孫。

亂頭粗服具窈窕,新粧豔飾多醜邨。

我生臂腕本庸弱,那得妄議增吾惛。

中書老禿不堪用,對紙叉手聲暗吞。

廿年腳下盡海嶽,欲乞畫取江山痕。

小齋四壁掛橫幅,卧遊便可終其身。

多君紙外更貽墨,未免竊慮墨磨人。

可是,这首诗被引用变成简体后,同时在网上流传,一查对竟有14处错字(诗内宋体小字加下划线即错字):

触热无益闭板门,放笔疾帚青天云。

鹿笺硬绢乱涂抹,鞮材弃掷徒纷纷。

司马赠我泾上白,肌理腻滑藏骨筋。

平铺江练展晴雪,澄心宣德堪等伦。

秋蛇春蚓敢轻污,卷来似宝羊家裙。

生平作字厌风俗,形抚貌袭虱处辉。

把笔同持大将纛 ,从横信缩皆有神。

古人此意足千古,继世只恐无儿孙。

乱发粗服具窈窕,新装艳饰多丑村。

我生臂腕本庸弱,那得妄仪增吾惛。

中书老秃不堪用,对纸义乎声暗吞。

甘手脚下尽海岳,欲乞画取江山痕。

小齐四壁挂横幅,卧游便可终其身。

多君纸外更贻墨,未免窃虑墨磨人。

第一句,埽(sao,音臊),疾埽,形容写字之敏捷、有力。第二句,麤(cu,音粗)即粗字的繁体字,不能简化鹿,鹿笺不通。韈(wa,音瓦)古代用粗麻布做的袜子,穿后很脏、无用。此字无简体。第三句,泾上白,是指泾县出产的白鹿纸。第五句,卷来系卷朿之误。第六句,风俗系凡俗之误。虱是蝨(shi,音舍)的简化字,吸人血的虫子。辉系褌(kun,音昆)之误。古代称裤子为裈。第七句,纛(dao,音道),古代军队里的大旗。第九句,乱发系乱头之误。新装系新粧之误,装是穿着、安装,而粧即妆,是多指妇女修饰、打扮。第十句,妄仪系妄议之误。惛(hun,音昏),糊涂之意。第十一句,义乎系叉手之误。第十二句,甘手系廿年之误。嶽(yue,音岳),山川之意。第十三句,小齐系小斋之误。斋即书房。

这里,尤其要指出的是:“鹿笺硬绢乱塗抹”一句中的第一个字,应该是麤字,由三个鹿字组成。原文是“麤笺硬绢乱塗抹”,就是拿粗笺硬绢胡乱地写画一气的意思,这样才句意通顺、讲得明白。现在被删去了两个鹿,剩下一个鹿。鹿笺是什么东西?让人搞不懂。还有“对纸义乎声暗吞”、“甘手脚下尽海嶽”两句,更令人未知所云。核对后原来应该是“对纸叉手声暗吞”、“廿年脚下尽海嶽”。再有“小齐四壁挂横幅”,小齐是什么?明显有误!应该是“小斋四壁挂横幅”。如此有14字之多的错误,让人不堪卒读。

我之所以花费如此多的笔墨来谈这件事,说明问题之严重,不可忽视。另外,本人还要特地说明,在我以前所写的文章和书籍中也犯有同样的错误,“人云亦云,跟着屁闻”,很不礼貌地把《三省边防备览·山货(造纸)》的作者名字也搞错了。现在,我诚恳地向广大读者致歉、检讨,并将以实际行动来改正。同时,希望那些有错误的人也检査一下,本着对读者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历史负责的精神,知错就改,不要为了顾面子,坚持错误到底,行不行?

(四)检讨的本意

鄙人在上边写了“一大通(桶)”,主要是检査自己在性格和研究上做得不好的地方。我经常是对我写的东西“发难”,故而提心吊胆,如履薄冰,深怕误导读者。尽管如今还有人做出不实事求是、十分低级的事情,但也不想再深追究。例如,我在研究宣纸上所发表的两篇重要文章之一(宣纸的润墨性),在被人引用文献时,居然删去我的名字只留下第二作者胡玉熹,而这篇文章却被国内两个造纸期刋(暂不指名)先后重复(一稿多投)发表了,实在不应该。表面上看,这可能是一个疏漏。其实不然,这种任意删节、各取所需的情况,还有抄袭、“炒冷饭”、一稿多投、“开虚假文献”(论文与文末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对不上号),在我们造纸界决不是个别现象,所在多有矣。这种很差劲的文风和不端正的作风,限于篇幅,今天我不打算展开,也暂不用“微信”披露,等待以后有机会再讲。

虽然本人脾气有点犟,但决不会无事生非。经过多年的磨练,吃了不少苦头,穿了多次小鞋,头上的绫角也磨得差不多了,脚上的茧子也长出来了。日月轮转,流水似年,使我终于明白了许多以前不懂的道理。有朋友告诉我,知人做事最起码的准则有三句话:第一句,工作时愿意多干的人,不是因为他特傻,而是明白责任;第二句,平日帮助你的人,不是因为他欠你什么,而是把你当朋友;第三句,吵架后先道歉的人,不是因为他错了,而是懂得珍惜。每个人心里时刻都要牢记:祖国、责任、谦逊、感恩!这样才能构造实现美好中囯梦的和谐社会。说一千,道一万,写来写去做检讨的本意无非是为了化阻力为动力,丟掉包袱,轻装前进。最后,我写了一首小小的“打油诗”:

老刘不算老,文多好的少。

经常做检讨,防止成傻冒。

来结朿本文。好啦,古都拜!

猜你喜欢

脏话骂人
美国人为什么更爱说脏话了
脏话怪兽
喧噪
3骂人,你会吗?
骂人大声机
关于脏话,你所不知道的秘密
不说脏话
知己知彼
一个人的两个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