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汽车零部件分类及物流运送模式的选择研究

2014-08-15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王凌艳

中国商论 2014年19期
关键词:主机厂生产线供应商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王凌艳

1 汽车零部件的物流运送模式

目前,国内使用比较普遍的汽车零部件物流运送模式主要有两种:循环取货(Milk-Run)与直接运送(Direct delivery)。

1.1 循环取货(Milk-Run)

这种零部件入厂物流运作模式由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按照生产需求,根据事先的时间安排和线路规划,到多个零部件集中地循环取货,最后回到出发地。其中,零部件集中地既可以是供应商工厂,也可以是集货中心,相对应的,出发地既可以是集货中心,也可以是RDC。

1.2 直接运送(Direct delivery)

直接运送包括直接上线模式,是指供应商按照主机厂的需要,将零部件直接送到汽车厂生产线上而不是RDC的一种物流运作模式。

其他的直接运送模式是由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将整车货物从零部件集中地直接运送到另一个集中地的物流运作模式,包括四种:(1)从一个供应商工厂直接运送到RDC;(2)从一个供应商工厂直接运送到集货中心;(3)从一个集货中心直接运送到RDC;(4)从RDC直接运送到主机生产线上[1]。

2 汽车零部件的物流运送模式选择

2.1 汽车零部件分类

汽车零部件种类繁多,其价值、规格、种类、运送频率各不相同,为了方便汽车生产企业的正常生产,将汽车零部件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依照类别安排不同的物流供应模式,在保证正常生产的前提下降低运输与库存的成本,实现供应商与生产商的双赢。

汽车零部件分类的因素主要是零部件的价值及在产品结构中的重要程度。零部件的价值与其在产品结构中的重要程度是相对应的,重要程度高,价值就高,重要程度低,相应的价值就低。所以,根据零部件的价值将汽车零部件分为A、B、C三种。

A类零部件是使用价值最高的,数量占总量的10%~20%,但价值却占零部件总价值的60%~70%,包括汽车的大多数核心零部件,如引擎、传动装置、车门、座椅、制动系统等。A类零部件规格较大、价值高,需要根据不同车型定制生产,根据生产线运行情况同步供应。

B类零部件使用价值低于A类零部件,数量占总量的30%~40%,价值占零部件总价值的15%~20%,包括保险杠、底板、地毯、车顶篷、后舱盖等。B类零部件价值较A类零部件少,但品种较多,技术含量较高,需要按时供应,保证汽车生产。

C类零部件使用价值较低,数量占总量的50%~60%,价值占零部件总价值的5%~10%,主要为通用件或标准件,如螺栓、螺母、螺钉、垫圈、接线端头等。C类零部件消耗量较大,消耗量均匀,技术含量较低,供应商可选择性强。

2.2 不同类别零部件的物流运送模式选择

主机厂按照零部件的种类、数量、运输频率以及运输距离的长短选择物流运送模式。

A类零部件价值高、体积质量大、根据车型定制生产。A类零部件对主机厂的生产影响极大,关系到生产线的正常运营。该类零部件自行组车,供应商通常在主机厂周围设厂,不经仓库中转,满足主机厂生产线的JIT要求,根据生产线运行情况进行同步供应,以期满足工艺需要,减少生产库存,降低运输费用和时间。该类零部件每天以小时为单位、按照生产线的生产需求的次序从供应商处直接送到主机厂线边或RDC,即直接运送模式中的直接上线模式和第一种模式(从一个供应商工厂直接运送到RDC,再从RDC直接运送到主机生产线上)。

B类零部件价值低于A类零部件,但属于汽车生产的关键零部件,不需要拼车,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为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该类零部件以天为单位,由第三方物流服务商通过集货中心统一配送管理。即零部件由供应商直接运送到集货中心,之后从集货中心直接运送到RDC,再从RDC直接运送到主机生产线上。该类零部件的配送全部采用直接运送的模式。

C类零部件价值低、体积质量小,属于通用的标准型零部件。该类零部件不适合整车运送,需要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以循环取货的模式到供应商处取货,统一运送到集货中心,再以循环取货的模式向RDC运送,然后由RDC运送到主机生产线上。该类零部件的配送多数采用循环取货的运送模式。

3 汽车零部件集货中心的物流作业内容

A类零部件由供应商直接送到主机厂线边或RDC,不经过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集货中心,所以,集货中心的作业对象是B类零部件与C类零部件。集货中心的物流作业内容包括信息处理、集货、理货、配货配装、运输五项作业。

3.1 信息处理作业

信息系统是集货中心各作业有效运作的保证,集货中心专业人员通过有效地处理信息,实现物流合理化,指导整个零部件供应活动的运作,使供应商与主机厂的信息在集货中心实现有效连接。

信息处理包括订单处理与理货处理。主机厂通过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供应链信息系统向零部件供应商传递生产计划,下达订单,供应商按照主机厂的生产计划同步生产零部件;集货中心根据订单安排零部件取货,制定取货计划,得到供应商与主机厂的确认后,准备按计划采取取货与配送的相关作业活动,并进行实时对接,一旦主机厂改变生产计划,供应商及时获得信息。订单处理完成后,实施取货,产品入库出库信息通过信息系统实时登记,便于掌握集货中心库存信息,方便制定取货计划,保证主机厂生产线的需求能够得到供应。

3.2 集货作业

零部件以循环取货和直接运送两种方式在集货中心集合,这种直接集货的模式可以提高整车制造厂、第三方物流公司、供应商三者的信息沟通强度与时间管控力度。零部件到达集货中心后,经过卸货接运、验收货物、码放至对应的货位等程序,之后利用集货中心的专业设施设备进行拆分、简单包装、配货与配装,实现运输资源的整合。

3.3 理货作业

理货是集货中心最基本的作业活动,包括完成货物的盘点、储存保管、必要的分拣、归类整理,按照主机厂与运输需要重新包装等工作。通过集货中心的理货作业可以掌握中心内的库存信息,按照主机厂的生产计划查看是否需要补货。利用集货中心较先进的物流设施设备完成对零部件的盘点、分拣、归类整理等作业,方便零部件进一步的配装配送,实现资源的最大优化。

3.4 配货配装作业

集货中心根据主机厂的生产需求信息,定时定量地对零部件进行配货。工作人员将拣取分类完成的零部件经过配货检验后,装入容器并做好标识,将零部件运送至发货准备区,把汽车零部件合理安全地装到车上,保证零部件的安全以及车厢空间的最大利用。配装时要同时考虑车辆载重量和载货容积两个方面的约束,装载过程要注意零部件卸车时的方便及安全,还要注意线路的合理运程,合理安排装配顺序和工序,尽量减少手工劳动量,满足装配周期的要求,提高装配效率,利用专业的物流信息网络达到资源使用效率最大化[2]。

3.5 运输作业

集货中心完成了零部件的集货、理货、配货配装等作业,还要将主机厂需要的零部件运输到RDC,集货中心衔接了零部件供应商和汽车主机厂的空间距离,是整个零部件供应物流网络中的枢纽。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拥有先进的GPS等系统,及时跟踪与监控零部件的运输过程,从而合理调配和使用车辆,高效处理运输及保管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保障汽车零部件的安全。

4 结语

汽车零部件按照其使用价值可以分为A、B、C三类,不同类别的零部件选择的物流运送模式有所差别,这是由于零部件本身的规格特点以及重要程度决定的,但无论何种运送模式,集货中心作为零部件供应商与主机厂的桥梁,已经成为汽车零部件供应物流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王凌艳.基于3PL的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运作模式与作业研究[J].交通与运输,2013(12).

[2]陈海鸿.中日汽车零部件入场物流比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5).

猜你喜欢

主机厂生产线供应商
方便小米粥亿级生产线投入运行
商用车排放升级、市场下滑之下主机厂和经销商如何共生
揭开“审核”的神秘面纱(一)
——各大主机厂审核要求
半桥壳冷冲压生产线的设备组成及其特点
创新与变革 2015各大主机厂发展新思路
Hazelett生产线熔炼工艺探讨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
Perkins电控发动机设计瞄准中国主机厂特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