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创新发展的基石和动力——访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卢宗云
2014-08-15中国农资
□《中国农资》记者
不久前,记者采访到了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卢宗云研究员。卢宗云说,农资产业科技创新的理念,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高度的层面,要用具象的分析和判断取代理念和想法,切实地将理念落实到农资生产商和经销企业公共关注的实际问题上。
农资形势的新变化
卢宗云介绍说,现阶段农资形势已然发生了新的变化。从生产来看,产能过剩和供过于求是主要矛盾;从流通来看,流通放开、全民经商是现实不可回避的问题;从技术来看,科技进步、技术支撑是引领农资行业的主线。从信息来看,通讯快捷、信息透明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从物流来看,交通便捷、物流畅通是目前农资行业的优势。在产能过剩的大环境下,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产品创新,是应对产能过剩的有效途径之一。
卢宗云分析,当前农资行业的另一大变革则是流通放开。而这里的历史沿革是从1998年,国务院发文《关于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宣告农资流通业跨进了市场经济的门槛。2006年,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的承诺,敞开化肥分销市场,标志着化肥行业入世过渡期的结束。2009年,国务院发文《关于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宣布全面放开化肥流通市场。经过了这样的“三步走”,我国的农资产业经营现状是个体户、供销社、农资公司、连锁公司、直营店等多种主体百花齐放,多渠道经营的竞争格局。
农资创新是生存发展之路
在农资产业创新方面,卢宗云告诉记者,逼迫农资产业创新发展的要素有4项:一是产能过剩使得企业间市场竞争激烈;二是流通环节放开造成厂商利益的冲突,客户出现不忠;三是农业发展形势变化,造就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环境;四是企业若想在变化莫测的环境格局中生存发展,需顺时应势,不断创新,走在行业发展的前列。
卢宗云着重向记者介绍农资产业的创新应包括产业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服务创新,其中产业创新是应对产能过剩的有效途径之一。产业创新以科技支撑产业链条的延伸与拓宽,仅以磷肥生产企业为例,磷肥企业的纵向延伸包括中品位磷矿资源开发利用,磷石膏的综合利用,氟、碘、硅等磷矿伴生资源回收等。横向拓宽涵盖产品应用领域,如应用于食品、电子领域的磷酸及磷酸盐等磷精细化工产品的研究。在产业创新过程中,科技是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核心技术问题的重要途径,产业创新需要科学的指引和科技的指导。
在产品创新方面,差异化产品可以化解竞争的矛盾,产品创新目的就是实现差异化。产品创新的核心是技术,没有技术支撑的差异化就是概念的炒作,而有技术无效果的差异化也难以为继。
营销创新方面,卢宗云通过对比向记者介绍。他说,传统农资营销的模式是从制造商到批发商再到零售商,最后到消费者。这样的营销问题在于产能过剩、流通放开,企业与经销商利润需求冲突;另外会造成客户忠诚度不高,流通环节冗长;其三是产品成本高,消费者难以买到价格便宜的商品。分析营销创新的目的是为经销商实现销售的稳步增长,那么现在绝大多数经销企业需解决的问题是企业与经销商的利益平衡,提高经销商忠诚度;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让利于消费者;跨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关于服务创新问题,卢宗云更是直言不讳。他说,未来的经销商卖的不是产品,而是服务。服务创新的目的在于让客户满意、让用户放心,生产企业培养忠诚的经销商和用户。针对性的服务创新就是产品定制;贯穿性的服务创新在于打造专业化的服务团队;多样性的服务创新注重产品外的服务延伸。
科技是创新发展的动力
在所有的创新理念中,科技是创新的基础和力量。科技与创新的关系在于,科技是创新的源泉,没有科技,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创新,科技就找不到方向,科技也就无用武之地。针对农资产业的创新,科技的力量是绝对不可忽视的,科技的力量可以让农民增收;让企业增效;让农业提质;让环境和谐;让国家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