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途径实效性分析与思考
2014-08-15李香山
◆李香山
(北京交通大学)
大学生党员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队伍不断壮大发展的重要源泉,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党的事业持续发展与兴旺发达。各高校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党员教育的新途径,取得了很多成果。但这些教育途径能否真正满足学生党员的成长需求,让党的理论和政策入耳、入脑、入心,还有待于检验。本文针对教育途径的实效性开展了相应的调查分析。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以北京某高校学生党员为对象,跨越工、理、文、管多个学科,采用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方式,抽取了全校70个本科生和研究生党支部,250名学生党员进行问卷调查。抽取的党支部涵盖了学校所有类型:从结构上分为年级党支部(所有学生党员来自同一学院同一年级)、跨年级党支部(所有学生党员来自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班级党支部(所有学生党员来自同一班级);学生分布涵盖了本科、硕士、博士所有年级。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29份,有效率为91.6%,其中本科生109份,占47.6%,研究生124份,占52.4%,与该校学生党员在学生中的实际分布情况大致相同。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学生党员以及党支部对于开展党员教育的态度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基层党组织(党支部)十分重视开展党员教育活动,有41.53%的党员所在党支部“经常开展活动”,54.84%“有时开展活动”,仅有3.63%“不经常开展教育活动”。43.55%的受调查党员认为,在新时期开展党员教育“很有必要”,49.6%认为“有必要”。当被问及“您是否愿意参加学生党员教育活动”时,34.5% 的学生表示“非常愿意”参加,50.22%“愿意”参加,12.23%表示意愿“一般”,而明确表示“不愿意”参加的仅有3.06%。
这充分说明,学生党员对于教育活动意义的认识是清楚的,但是党员教育的途径和方式存在改善的空间,基层党支部应该增大宣传力度,引发党员的共鸣,切实提高学生党员的素质。
2.学生党员教育活动的途径和实效性
党员个体重视,基层党组织也积极开展教育活动,但是教育活动的实效性却并不尽如人意。当问及“您所在的党组织开展党员教育活动方式是否流于形式”时,5.42%的党员认为是流于形式,19.65%的党员认为基本上是,51.53%的党员认为有一些,认为没有的仅为23.58%。这说明,学生党员教育的形式和手段改革迫在眉睫。
当问到学生党员教育存在的具体问题时,52.02%的党员选择了“教育内容陈旧”,50.81%选择“教育途径单调”,59.68%选择了“教育方法单一”,52.82%选择了“重视短期集中教育、长效机制不够”,还有37.1%的党员感觉“现代化传媒手段在党员教育中应用不高”,28.23%认为“对党员教育缺乏效果评估”,24.19%认为“优秀教材不够”。
在理论学习教育活动和实践教育活动的方式上,学生更加倾向于实践教育类活动。在理论学习方面,学生的倾向性比较分散,集中度不高,选择“观看电教片”的占65.5%,选择“案例教学”的占47.16%,还有35.37%的学生愿意“集体学习研讨”,其余如专题讲座、自学、知识竞赛、形势报告、先进事迹报告会、网上学习等均没有超过三分之一。
在实践教育方面,按照选择人数多少排序学生党员依次选择了爱心公益类(76.86%)、参观访问类(75.98%)、社会调查类(45.85%)、形势报告(23.14%)、理论宣讲类(20.09%)。党员的集中度较高,说明在实践教育活动的倾向性较为集中。
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是,当问及“信息化时代,您希望采用哪种教育形式”时,学生党员更加倾向于选择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博客或者微信平台”(60.7%)、“网上视频”(55.9%)“网上党校”、(49.78%)、“网上论坛”(45.41%),手机短信、手机报等形式选择的相对较少。这充分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水平和手段的进步实实在在影响了党员教育的途径和效果,同时也为学生党员的教育途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学生党员教育的实效性评价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党员的教育目的性十分明确,其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占到89.96%,“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占到85.59%,“完成党组织要求的任务”占40.61%,“取得证书”占14.41%。
评价学生党员教育的实效性,需要建立起相应的指标体系,当问及“不同教育途径的效果好的指标”,学生党员认为“学生党员参与的积极性高”(81.66%),“学生党员理论水平提高了”(57.21%),“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了”(89.08%),“学生党员的威信提高了”(41.92%)。这也为党组织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明了方向。
如何加强学生教育活动实效性方面,学生党员建议应该建立“学习成果交流制度”(68.15%),“学习档案制度”(40.73%),“轮训制度”(34.68%),“学习教育责任制”(35.48%),考核制度(25.4%)。
三、总结与思考
1.增强党员教育的实效性意义重大
大学生党员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力量,是国家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党组织肩负着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的重任,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实效性,进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是促进大学生党员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也是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更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需要。
2.建立起切合实际的高校党员实效性评价体系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途径实效性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是针对党员教育实践活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程度,对教育的价值、效果做出的评估。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和党建科学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党员教育的途径不断增加,需要建立起切合实际的评价体系,这有利于党支部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更有利于党员教育真正取得实效。
为防止和克服党员教育途径实效性评价的主观性和随意性,确保评价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合理性,应将“增强学生党员的党性观念”“培养学生党员的优良作风”“提高学生党员的工作能力”“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目标纳入实效性评价的指标体系中。
3.加大学生党员教育中的实践环节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新时期基层党组织高度重视党员教育工作,已经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方式,但是实效性并不尽如人意。因此,基层党支部要保证其长期性、连续性、经常性的教育工作状态,同时也要注重主动性和互动性的教育模式。相对于理论教育,学生党员更加倾向于实践教育,为了使理论教育确实落到实处,应该在理论教育中不断增加实践的环节。
[1]易勇军,礼若竹.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分析[J].高校辅导员,2013,(10).